“酱园弄”走红,照见的不仅是“都市里的乡愁”

来源:文汇报 作者:宣晶 时间:2024-01-10 点击:
连日来打卡者、漫步者络绎不绝,热闹起来的乍浦路给城市文脉传承带来哪些思考——

虹口区乍浦路北海宁路附近搭建“酱园弄”,老上海风情街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图/视觉中国
 
       ■本报记者 宣晶
      
       许久“不响”的乍浦路,突然一鸣惊人。
      
       近日,乍浦路北海宁路口,兀地竖起一堵超10米的弧形高墙,墙上硕大的“酱园”二字有点弹眼落睛(沪语:意为引人注目)。从武进路口至北海宁路口,这一小段乍浦路似乎穿越了时光隧道:美华照相、兴元旅馆、鸿泰银号、观园大众浴室的招牌鳞次栉比,勾勒出老上海的市井风貌……陈可辛执导的电影《酱园弄》将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市民游客纷纷前来打卡拍照。
      
       黄河路上摩肩接踵,苔圣园里一座难求,乍浦路旁人头攒动……随着电视剧《繁花》热播、电影《酱园弄》开拍,人们对影视作品中出现的上海元素关注度明显升温。“打卡热”为城市文化的建设者带来什么新命题?“由影视或文学作品引起的‘打卡’热,可视作为城市居民自我身份意识的一种强化确认。在变动不居的都市里,偶发的文化热点事件触发了人与城市、个体与时代之间血脉连接。”同济大学副教授汤惟杰指出,这也提醒着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规划者,需要更加重视城市更新中文化维度的柔性与温情,想办法用多元方式留住那些承载着历史文脉的街巷楼宇,让附着在老建筑上的光阴故事愈加动人。
      
       “酱园弄”修旧如旧,照见“都市里的乡愁”
      
       这几天,估衣店、烟纸店的招牌重现乍浦路街头,申城昔日的市井风貌正逐步还原显现。据悉,这片带有“老上海风情”的街区是电影《酱园弄》剧组在市中心搭建的户外取景地。电影根据“民国四大奇案”之一改编,讲述发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一桩旧案。史料记载,“酱园弄”原址是新昌路432弄,建于1899年,有石库门建筑43幢,因原有特色老店张振新酱园而得名。乍浦路外景地依托现有马路和老建筑改建而成,与影视基地的搭景拍摄相比,实景拍摄的制作难度更大。
      
       上周末,记者探访仍在施工中的“酱园弄”,看到工作人员正站在升降机上给形态各异的店招“梳妆打扮”。沿街建筑的墙体外立面做了水泥拉毛处理,营造老旧斑驳的视觉效果; 十几家店铺“挤”进了这条不足百米长的小道,招牌样式五花八门,店面橱窗陈设经过做旧处理,老式地砖、木质排门板等布景细节都颇具年代感。
      
       “酱园弄”还未启用拍摄,已成为申城新晋网红打卡点。上周日下午,阳光和煦,乍浦路两侧站满了前来观光的市民游客。不少中老年人与亲友结伴而行,一些时尚达人则在街头摆开姿势“拍大片”。
      
       记者注意到,“酱园弄”外景地的一侧,恰是2023年焕新归来的胜利电影院。不少人走进影院大厅,跟充满Art Deco风格的暗红色售票亭合影。“哇!这家电影院竟然这么有名,连鲁迅都来过!”拍完照片,00后张舒灵在手机上搜索相关资讯,重新“认识”了这家1929年开张的老影院。该场所几经易手,上海解放后更名胜利电影院,后又成了“娱乐城”,引入饭店、网吧、游戏厅等业态。现在,历经近百年风霜的独栋建筑变身涵盖影院功能的综合文化类场所,由三层室内空间、顶层露台和中式塔楼构成,基本恢复了当年的风貌。
      
       “小辰光经常来这里看电影,周边闹猛(沪语:意为热闹)勒不得了。”年过六旬的李先生告诉记者,附近曾是远近闻名的“电影金三角”,汇聚了胜利电影院、国际电影院、解放剧场、群众电影院、嘉兴电影院等,还有大名鼎鼎的美食街,弄堂里藏着特色小吃摊,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动迁搬家后,他自己鲜有机会回来。“听说乍浦路上要拍电影,今朝约了几位老邻居来逛逛,发觉‘修旧如旧’的老街蛮有味道的。”
      
       “两头热、中间冷”,散落的“宝珠”何时串起
      
       这场突如其来的乍浦路“打卡热”,不仅弥漫着“都市里的乡愁”,也让几代人打通时空与代际壁垒,共同感受着时代变迁中独特的都市魅力。不少新上海人在这里找到了“宝藏”。这里有中国第一家电影院;开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专科学校;全国范围内第一盏电灯在这里点亮……名人的足迹、古老的建筑、尘封的故事几乎俯拾皆是。这几天,不少年轻人从“酱园弄”出发,沿着乍浦路一路南行,触摸到了上海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意思的是,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乍浦路目前呈现“两头热、中间冷”的状态。北端是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虹口SOHO,紧邻着热火朝天的“酱园弄”;南端贴近上海地标“外滩源”,乍浦路桥横卧在苏州河上,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华丽蜕变。这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梁被老上海人称为“二白渡桥”“里摆渡桥”,是拍摄外白渡桥和陆家嘴合影的最佳摄影点之一,游客常年络绎不绝。
      
       然而,乍浦路中段却十分清冷,难见“上海第一美食街”繁华的昔日盛况。记者将全长1038米的街道细细捋了一遍,竟然发现不少散落的亮点。修葺一新的昆山公园小巧雅致,园址原为养鸭塘,清光绪年间辟建公园。鲁迅在日记里写到,1932年10月9日携夫人和海婴前往医院看诊,并同游“儿童公园”。这就是今天的昆山公园。蟠龙街1—13号联排式公寓初建于20世纪初,爱奥尼式柱、山花楣饰等细节显示它的与众不同。北苏州路190号是原公济医院副楼,由玛礼逊洋行于1918年设计,红砖清水外墙,局部带有文艺复兴风格特征。
      
       在上海,像黄河路、乍浦路这样的街区还有很多。在保护建筑风貌的同时,如何将文化遗存串联成线、覆盖到面,满足市民游客的文旅新需求?“随着影视剧的爆火,很多人对上海老城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自发组织各种路线的City Walk,这是深入城市肌理、了解历史文脉的发现之旅,也是让更广大人群融入海派文化的契机。”汤惟杰说。从“永不拓宽的马路”到“建筑可阅读”,在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上海建立“最严格”的制度来确保历史文化风貌的延续,并通过“最温暖”的手法来推动物质城市回归人本。“当下,我们还需以最大热忱‘奔赴’广大市民游客的邀约,莫让他们热气腾腾的游兴被冬日街头的寒风吹散了。”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媒体关注中方宣布破获英国间谍案
    下一篇:中美军方举行工作会晤: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绝不会丝毫妥协退让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