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博物馆展陈工作的几点建议

来源:浙江省文物局 作者:杨建武 时间:2023-12-17 点击:

(为进一步加强浙江全省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博物馆展览的水平,促进浙江省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12月13日,浙江省博物馆学会陈列展览专业委员会成功举办“2023年度工作交流会暨‘无界的展览’学术研讨会”,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在讲话中指出,近些年,浙江省内陈列展览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展览主题多样、亮点纷呈,问题依然不少。 
讲话中,他对陈列展览工作说了三句话和提了三点希望:须知博物馆的展览是给众人看的,希望我们的陈列展览能兼顾专业化与大众化;须知看博物馆的人是有情感的,希望我们的陈列展览更加重视场景化和数字化;须知我们的观众是有水平的,希望我们的陈列展览追求特色化和国际化。



 
  
以下是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会长、一级巡视员杨建武在“无界的展览”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各位嘉宾、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人们总是习惯在岁末年初进行回顾与展望。2023年进入尾声之际,大家汇聚一堂,围绕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进行交流、分享,我认为十分必要也很有意义。首先,我代表省文物局对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
 
今天学术研讨会的主题叫“无界的展览”,这个命题出得很好!我理解“无界”应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涵:
 
一是传统展览的现实界线被打破,展览已不再局限于固定的物理空间,还包括虚拟空间的拓展及线上线下的交互融合;
 
二是展览资源的协同渠道被打开,馆与馆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为畅通;
 
三是文化遗产的传播边界被拓宽,使博物馆的展览走出传统边界,不断延伸至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
 
因此,就这一话题开展探讨充分体现了我省博物馆界同仁们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前瞻性,充分体现了“跨界融合、多元互通”的先进理念。
 
相信通过今天研讨会的形式,大家分享各自的创新实践和前沿探索,相互启发,以思维的碰撞促进思路的打开,必将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工作带来新的视角、新的动力,激发出更多富有创意的展览理念。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综合性最强的业务工作,是博物馆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同时还是提升博物馆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说到“无界”,我脑海中第一反应是金庸小说中武学最高境界“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上是真意”,即“无招胜有招”。
 
我们今天共同探讨“无界的展览”也是在探索陈列展览“无招胜有招”的至高境界。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武学之路的登峰造极,无不是扎扎实实地从一招一式练起。
 
放眼浙江省博物馆行业近些年的陈列展览工作,展览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展览主题多样、亮点纷呈,比如我省连续八年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很不容易。但客观冷静地说,问题依然不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借此机会,我对今后的陈列展览工作说三句话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须知博物馆的展览是给众人看的,希望我们的陈列展览能兼顾专业化与大众化
 
“展览”这个词由“展”和“览”两部分组成,其中“展”由我们的博物馆来提供,而“览”则要通过观众参观来实现。
 
因此我们的陈列展览首先要专业化。要以专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着力在选题上、展览文本上、形式设计上下功夫,追求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努力打造出有生命力、有时代感、有针对性、标准规范的展览佳作。
 
其次要体现大众化,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以广大观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关注和研究观众的需求和期待,高度重视观众的参与度,更加注重展览的阐释与传播效益,做观众愿意看、看得懂的展览。
 
以精彩的展览吸引观众主动走进博物馆,让观众在博物馆里乐享知识与文化的盛宴。
 
二、须知看博物馆的人是有情感的,希望我们的陈列展览更加重视场景化和数字化
 
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日益增长,正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们已不再满足走马观花式的“看展览”、“赏文物”,开始追求沉浸体验式的“新场景”;比起以往的“到此一游”,观众更在乎博物馆展览的参与度和体验度,更加注重主题文化的沉浸、产品体验的深化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可以说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消费应运而生,且逐渐成一种主流趋势。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满足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精心策划推出一批可看、可听、可闻、可亲近、可触摸、可参与的展览,让展柜里的文物不再高冷。通过展览场景的还原、游戏的体验等多感官设计手段,打造符合展览主题的情境氛围,使观众沉浸其中,感知陈列所传递的情感和故事,获得深层次的审美愉悦和文化体验。
 
另一方面,要借助科技力量,运用多种数字化手段丰富展览形式,提升观众体验感。比如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使观众得以穿越时空限制,以全新的视角感受历史和文化。通过佩戴VR眼镜,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走进历史场景,成为历史事件的一部分;或者通过AR技术,将虚拟信息叠加在现实世界之上,让展品“复活”在观众面前,从而增加展品的信息量和趣味性,等等。

今年8月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建成开放,其中“丽人行”沉浸式体验展和《富春山居图》人文数字陈列吸引了大批观众排队,足见观众喜爱。我想这一展览的成功除了主题内容让观众耳目一新外,还得益于博物馆文化与数字技术的相得益彰。

当然,数字化是赋能的,但也不是万能的。我们在运用数字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字,绝不能喧宾夺主,绝不能形式大于内容,要确保这些技术的应用都是为展览服务的,不会干扰到展品本身的魅力和观众对文化的原始体验。


 
三、须知我们的观众是有水平的,希望我们的陈列展览追求特色化和国际化
 
博物馆展览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形式,具有很强的教育性与启发性,它不仅为观众展示展品本身,更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深入探究人类历史、文化与艺术的契机,同时还能激发观众的创造性思维,引发观众深思,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心灵共鸣。因此我们做展览,既不能“高估”观众,在坚守学术高度的同时让展览尽可能的通俗易懂;也不可“低估”观众,要让每位观众与展览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对于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欣赏力、鉴别力也在逐渐提升。只有博物馆推出主题有吸引力、内容有创新力、设计有冲击力、推广有影响力的高品质精品展览,观众才会捧场。追求高品质,首先要追求特色化。
 
所谓特色化,就是不能你有我有,千展一面,要因地制宜,寻求差异化展示。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个性的才有生命力。我们在策划展览的时候,就要思考和明白展览的定位问题,想清楚这个展览的特色在哪里、吸引观众眼球的亮点在哪里?要努力通过打造特色优势来破局。要以地域文化、地方特色为突破口,彰显鲜明的个性特色,努力打好特色牌,最终以独具匠心的创意理念,打造出“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个性化展览。
 
其次要追求国际化,就是要立足浙江,面向世界。因为博物馆展览是观众看世界也是世界了解中国、了解浙江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展览的国际交流可以跨越地域和文化的边界,为观众提供多元化、全球性的艺术、历史和文化体验。因此,我们必须提高站位,以全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着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打造既充分展现民族性又能实现国际传播、具备国际性影响力的高品质展览。
 
同志们,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不只是文物的展示,更是文化的传播,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关于陈列展览的探索永无止境,我们既要精于业务研究,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更要勇立潮头,做文博行业的风向标和文化创新的引领者。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浙江省的博物馆工作再上新台阶。
 
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晓歌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普京:“北溪”管道很可能是美国人炸的
    下一篇:“我要告诫那时的普京”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