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公祭,凝聚奋发前行之志

来源:新华社 作者:蒋芳/邱冰清 时间:2023-12-13 点击:
又是一年“12月13日”,今天是第十个国家公祭日

      不能逝去的记忆 新华社记者从2014年开始整体性关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这一特殊群体,多年来持续寻访记录,累计采访百余名年逾八旬的老人。从2022年12月13日至今,又有16位幸存者相继离世。记者将离世老人的影像重新组合,表达悼念。历史不容忘却,记忆不能逝去。从左至右,第一排依次为:王津,张仕翔,袁桂龙,常志强;第二排依次为:马庭禄,郭林大,李美兰,葛道荣;第三排依次为:周湘萍,张惠霞,王长发,郑锦阳;第四排依次为:阮秀英,杨静秋,高恒发,苏承祺。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蒋芳 邱冰清

      又是一年“12月13日”。第十次国家公祭仪式上,凌厉的警报声将再次响彻这个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

      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国之祭定格悲痛,“12月13日”成为不能忘却的共同记忆;国之殇敲响警钟,凝聚成奋进前行的力量;国之愿呼唤和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更加坚定。

      那面刻有死难者名单的墙是30万遇难同胞共同的墓碑,10665个名字是他们共同的碑文。

      94岁的夏淑琴、95岁的艾义英、89岁的刘民生3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墙前。夏淑琴不识字,但很快就找到了7位亲人的名字,外孙女夏媛在她的指挥下为姓名“描新”。“希望姓名更加清晰,这段历史也会更加清晰。”夏媛说。一笔一划,如同刀刻,思念深入骨髓。

      12月8日,美籍华人鲁照宁将南京大屠杀期间刊发的125份美国报纸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近20年来,他征集并捐赠给纪念馆的史料已达2400余件(套)。“只要生命不停止,搜证就不会停止。”他说。

      “真相的探寻从来不会唾手可得。随着国家公祭日设立,越来越多人帮助南京还原史实拼图。”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说,截至目前,纪念馆各类藏品总量已达19.3万件(套)。

      公祭,国之礼也。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这一天,国家公祭仪式现场,下半旗志哀,《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全场高唱国歌;防空警报拉响,南京全城车船止行;即使在最繁华的新街口商圈,人们也会放下手中一切,低首默哀……

      国行公祭,凝聚起圆梦中华的奋发之志。

      近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平许愿墙”出现在南京地铁云锦路站、鸡鸣寺站等,人们驻足,写下“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振兴中华”的心声。

      “铛、铛、铛……”江东门的钟声每一天都会准时响起,也将长久地警醒国人,最好的纪念,不是踟蹰于逝者的血泊,而是踏着血迹前行,向着我们共同坚信的真理前进!据新华社南京12月12日电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勿忘国耻,铭记南京大屠杀!
    下一篇:【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毛泽东与群众路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