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视《启程》 ——我们这一代人的风采
来源:粤西湛江老知青 作者:陈 聪 时间:2023-11-19 点击:
十一月三日上午,我们到汕头市参加六师十团三连知青聚会一行人,来到了汕头市区对面海的航运码头傍,参观由汕头市知青联谊会筹建的《启程》雕塑。汕头市知青联谊会副会长陈锡伟、十团三连战友罗盛浩和摄影师陈玉盛早早就在那等待我们的到来。
朝阳金光万道,初冬凉风怡人。走上雕塑台阶仰视《启程》塑像,此时眼前塑像人物诩诩如生!他们相貌清秀,楚楚动人!阳光下线条清晰,塑像的几个人内涵十分丰富,表情涵盖精准,他们的容貌撞击着我的心!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啊!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群刚走出校园、迈向社会的学生,是就要奔赴海南参加建设的学生!具有十分深刻的时代印记!
此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启程》塑像是在展示我们这一代人风采!其实《启程》塑像在落成典礼时,场友陈锡伟就发给我观赏了,但图片和到现场看真是不一样!望着朴实无华学子容貌,他们并非有改造全中国的能量,但有为建设社会主义作贡献的决心和力量!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青年是共和国的长子,当伟人毛主席发出上山下乡号召,我们这代人积极响应号召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从1968年到1978年间全国有1700多万知青上山下乡到山区、到边疆、到海岛到农村去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有50万知青到北大荒,在10万老军垦带领下,勇敢开拓喝令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上海、山东、河南、湖南等地10万知青和支边青年到新疆,和二野化剑为犁老战士,一手拿枪一手荷锄屯垦戍边,建设新疆!《启程》题记署明汕头市就有5万多知青到海南岛和粤西地区;汕头地区〔含潮州、潮阳、潮安、揭阳、普宁等地〕有20万知青和其他青年海南岛和粤西地区。各地汇集共计11万赴琼知青和19653名集体转业特林兵〔农林一、二师〕、老华侨一道种植国防紧缺,帝国主义封锁物资—橡胶。
这涉及到千家万户、波澜壮阔的知青运动,我们是亲历者!我再次仰视《启程》塑像,不争气的泪水再次流淌。《启程》从这里登船去海南岛,大家知道是去参加祖国建设,也知道是到兵团种橡胶。但是只有上了海南岛、到了兵团〔农场〕才知道住的是简易茅草房,吃的罗卜干和酱油水下饭;才知道开山劈岭要挑战无数的山蚂蝗、蜈蚣、毒蛇、毒蜂!才知道开荒大会时一天挥锄12小时以上,用幼嫩脊梁杠起发展橡胶事业重任!啊!《启程》塑像是25万人的缩影,25万人的行程,25万人的意志凝聚成精神丰碑!
我的战友、潮州市知青陈叔鑫准确地叙述:他是于1972年11月28日启程去海南岛,乘坐的是万吨大型货轮“光华”号。3000多人上船,船上条件简陋只供应米饭〔无菜〕。经过四天多的颠簸于12月2日早上,到达海口秀英港锚地由小船驳接上岸,由于人多接驳船小,他是次日上午才能上岸。严重的是,光华轮到达锚地后就不煮饭了,不少人饿得呱呱叫。上了岸的叔鑫见到供应点、见到饭就吃,竟吃到臭稍的饭,倒掉后见到饮事员刚煮熟的饭,用饭盒装满、顾不得燙就狼吞虎咽。又乘解放牌经过三个多小时到达团部才吃上一餐可口饭菜。
关于知青题材的雕塑,我观赏过许多座。我们粤西知青园里知青亭前的雕塑刻画人物朝气蓬勃,目光远大;吴川市江心岛上那座人物也楚楚动人,十分丰富地反映知青生活;广州白云山知青亭增加东江儿女英姿;松花江畔知青雕塑长廊其中主题:巨犁翻开黑土地意义深长,但总比不上汕头的《启程》!它所刻画的人物太鮮明了,竟让人过目不忘!让人感动!这不仅仅是刻画知青,而是刻画共和国的一段历史!让人们记住1700多万知青曾经的努力!记住25万潮汕知青及其他青年在海南岛、粤西地区为橡胶事业作出的贡献!
大江东去浪淘尽,知青一代是大江东去中的一朵浪花,也是特殊一代!有人说知青经历上山下乡磨练,练就了不怕艰苦、不畏困难,敢担当的意志,于是乎有一生用不完的精神财富!有人说1700多万知青下乡,使我国文化科学断层,国家为千多万知青开支了数以千万,还得了“四个不满意”;最典型的还有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于变相劳改。屁股坐在什么凳就有什么说法。回首海南岛经过二十多年的垦植建设,它早已碧波绿浪遍山岗,胶乳细流成浩瀚。成我国最大的橡胶生产基地,时至十年前海南农垦已累计生产天然橡胶达500万吨!这是遍布海南岛、遍布天涯海角知青和海垦人青春与汗水凝结的!我说:知青既然是特殊一代,应从“三个有利于”去看待,即有利于国家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为社会分解困难。
我总是自豪地说:我的青春我作主!半个多世纪前我的启程是在港城湛江出发,我的青春是听从党和祖国的召唤,更是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成长!
晓歌编辑
朝阳金光万道,初冬凉风怡人。走上雕塑台阶仰视《启程》塑像,此时眼前塑像人物诩诩如生!他们相貌清秀,楚楚动人!阳光下线条清晰,塑像的几个人内涵十分丰富,表情涵盖精准,他们的容貌撞击着我的心!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啊!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群刚走出校园、迈向社会的学生,是就要奔赴海南参加建设的学生!具有十分深刻的时代印记!
此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启程》塑像是在展示我们这一代人风采!其实《启程》塑像在落成典礼时,场友陈锡伟就发给我观赏了,但图片和到现场看真是不一样!望着朴实无华学子容貌,他们并非有改造全中国的能量,但有为建设社会主义作贡献的决心和力量!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青年是共和国的长子,当伟人毛主席发出上山下乡号召,我们这代人积极响应号召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从1968年到1978年间全国有1700多万知青上山下乡到山区、到边疆、到海岛到农村去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有50万知青到北大荒,在10万老军垦带领下,勇敢开拓喝令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上海、山东、河南、湖南等地10万知青和支边青年到新疆,和二野化剑为犁老战士,一手拿枪一手荷锄屯垦戍边,建设新疆!《启程》题记署明汕头市就有5万多知青到海南岛和粤西地区;汕头地区〔含潮州、潮阳、潮安、揭阳、普宁等地〕有20万知青和其他青年海南岛和粤西地区。各地汇集共计11万赴琼知青和19653名集体转业特林兵〔农林一、二师〕、老华侨一道种植国防紧缺,帝国主义封锁物资—橡胶。
这涉及到千家万户、波澜壮阔的知青运动,我们是亲历者!我再次仰视《启程》塑像,不争气的泪水再次流淌。《启程》从这里登船去海南岛,大家知道是去参加祖国建设,也知道是到兵团种橡胶。但是只有上了海南岛、到了兵团〔农场〕才知道住的是简易茅草房,吃的罗卜干和酱油水下饭;才知道开山劈岭要挑战无数的山蚂蝗、蜈蚣、毒蛇、毒蜂!才知道开荒大会时一天挥锄12小时以上,用幼嫩脊梁杠起发展橡胶事业重任!啊!《启程》塑像是25万人的缩影,25万人的行程,25万人的意志凝聚成精神丰碑!
我的战友、潮州市知青陈叔鑫准确地叙述:他是于1972年11月28日启程去海南岛,乘坐的是万吨大型货轮“光华”号。3000多人上船,船上条件简陋只供应米饭〔无菜〕。经过四天多的颠簸于12月2日早上,到达海口秀英港锚地由小船驳接上岸,由于人多接驳船小,他是次日上午才能上岸。严重的是,光华轮到达锚地后就不煮饭了,不少人饿得呱呱叫。上了岸的叔鑫见到供应点、见到饭就吃,竟吃到臭稍的饭,倒掉后见到饮事员刚煮熟的饭,用饭盒装满、顾不得燙就狼吞虎咽。又乘解放牌经过三个多小时到达团部才吃上一餐可口饭菜。
关于知青题材的雕塑,我观赏过许多座。我们粤西知青园里知青亭前的雕塑刻画人物朝气蓬勃,目光远大;吴川市江心岛上那座人物也楚楚动人,十分丰富地反映知青生活;广州白云山知青亭增加东江儿女英姿;松花江畔知青雕塑长廊其中主题:巨犁翻开黑土地意义深长,但总比不上汕头的《启程》!它所刻画的人物太鮮明了,竟让人过目不忘!让人感动!这不仅仅是刻画知青,而是刻画共和国的一段历史!让人们记住1700多万知青曾经的努力!记住25万潮汕知青及其他青年在海南岛、粤西地区为橡胶事业作出的贡献!
大江东去浪淘尽,知青一代是大江东去中的一朵浪花,也是特殊一代!有人说知青经历上山下乡磨练,练就了不怕艰苦、不畏困难,敢担当的意志,于是乎有一生用不完的精神财富!有人说1700多万知青下乡,使我国文化科学断层,国家为千多万知青开支了数以千万,还得了“四个不满意”;最典型的还有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于变相劳改。屁股坐在什么凳就有什么说法。回首海南岛经过二十多年的垦植建设,它早已碧波绿浪遍山岗,胶乳细流成浩瀚。成我国最大的橡胶生产基地,时至十年前海南农垦已累计生产天然橡胶达500万吨!这是遍布海南岛、遍布天涯海角知青和海垦人青春与汗水凝结的!我说:知青既然是特殊一代,应从“三个有利于”去看待,即有利于国家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为社会分解困难。
我总是自豪地说:我的青春我作主!半个多世纪前我的启程是在港城湛江出发,我的青春是听从党和祖国的召唤,更是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成长!
晓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