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夏日“铲大地”—— 忆“知青”上山下乡生活之四
来源:龚洪飞 作者:龚洪飞 时间:2023-10-16 点击:
到东北下过乡的“知青”都知道“铲大地”是怎么回事?有过铲地实践的人,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
东北的夏天早晚比较凉快,但是,到了铲地的季节,白天的骄阳也是辣呼呼地很晒人的。不要说锄地,你试想一下,一个人就是弯着腰,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大地里走上这么一整天,也够让人喘的。东北历来对强度大的劳动有“四大累”之说,即“和大泥、脱大坯,拉大锯、割大地”。“铲大地”看似简单的劳动,干起来却很累人,劳动强度一点不比它们差。铲地不但是个劳累活,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既要把杂草锄干净,又要适当地间好苗。会铲地的人是左一锄,右一锄,不仅要搂得快,且要搂得干净利落。最难铲的是“护腚草”,一株玉米苗的周围紧贴着一圈杂草,你稍不留神,锄头稍微一偏,就会把苞米苗和杂草一起铲掉。老职工铲地的速度很快,“知青”们个个累得汗流夹背,使出吃奶的劲也撵不上趟。有时望着那看不到头的地垅,真怀疑自己还能不能铲到地的那头。知青铲地时“打狼”(落在别人后面)是家常便饭的事,经常需要别人接应一截,有的知青一遇到“打狼”,看看实在是追不上了,就开始偷懒,三下五除二的刨上几锄头就往前赶,有的干脆拎着锄头跑上这么一段,有时被老职工发现了,老职工也不多说什么,帮助把这段空白补上也就拉倒了。
(二)
铲地的那段时间是非常难熬季节,东北夏季日照时间长,凌晨三点多,天就瓦亮瓦亮了。“知青”们正值十七、八岁的年龄,又都是夜猫子投胎,晚上,大家侃着大山,神湖海吹,个个精神抖擞地不想睡觉。到了次日清晨,人人觉睡得沉也睡得香,当我们还酣睡在甜蜜的梦乡里时,付 * *(已经是连干部培养对象,没有正式任命,还在食堂干活)一大清早,他先是敲钟,把大家从香甜的睡梦中敲醒,还吆喝着挨个把大家从被窝里拖起来,又去敲女生宿舍的窗户。大家对他也没辄,只是说你这个“付扒皮”老是搞半夜鸡叫,天才蒙蒙亮就不让睡觉,大家再困再不情愿,也只好无奈地揉着惺忪的眼睛,嘴巴嘀咕着心里骂咧咧地下炕起床了......。
东北土地辽阔,庄稼的地垅长,长得有点望不到边,上午铲上几个来回就到晌午了。早上,大家起床起得早,加上还没有完全睡醒,也没有什么胃口,再说食堂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就着咸菜啃了点窝窝头,喝了碗土豆汤,铲了一个上午的地,肚子轱辘轱辘的叫着,早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大家都磨磨蹭蹭地盼着送饭的车赶紧来,送饭的车一到,大家一哄而上,恨不得一口气吃上八、九个包子。铲了一天的地,都感到腰酸背痛,浑身象要散了架似的,回到宿舍洗洗刷刷后,到食堂去吃饭时,还感觉到食堂里是满地的苞米苗在眼前直晃悠......!?
(三)
铲地的家把式 —— 锄头也很重要。开始我们也不懂,第一次看到锄头,心想怎么和南方的锄头(我们在学下乡劳动时看到过的锄头)不一样啊?在领锄头时就问仓库保管员老马头,这个锄头怎么使,什么样的锄头好使?他拿了一把锄头,用脚踩住锄板,教我们怎么调整好锄板和锄杆的角度,高了不行,低了也不中,要和人的高度相合适。他还给了我们一块镰刀头,教我们怎么用镰刀头把锄板刮得快快的,这样铲起地来好省不少力气。摆弄锄头的时间长了,慢慢地自己也就能啄磨出一点门道了。在大地里铲地时,我们盼望着老天爷能下雨,最好是放在晌午以后下上一场大雨。一遇到下雨,大家迫不及待的未等到排长批准,一个个像小马驹子撩鞠子似的,扛着锄头撒腿就往宿舍里跑。一路上被雨浇得浑身上下湿个透,到了宿舍把换下的湿衣服往脸盆里一泡,谁也不想洗衣服,三五一伙的围在炕上就天南海北地“摆唬”上了,也有的干脆往炕上一躺就呼呼地进入了梦乡……。是啊!大清早就起床,干了大半天活,被火辣辣的太阳晒了大半天,又让雨那么一浇,格外使人犯困,不想睡觉才怪了呢!
(四)
哪个时候,离家近的知青就占了便宜,一到铲地的季节,有的找个借口,请上一阵子假就回哈尔滨了,个别的干脆不辞而别,躲过铲大地这个苦活。我记得,事后还给他们落实“政策”,统计他们回家的天数,按天补发给粮票等等……。呵呵,这只是“铲大地”的题外话,但是,确实发生过这些与铲地有关的,有名有姓的真人真事!
“铲大地”那已是50多年前的事了,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是知青下乡到东北后的平凡生活和劳动的场景,很多人早已淡忘那个场面那些事,但我没忘记!
知青年代早已远去,但知青的历史,知青们没有忘记,他们也不可能忘记!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