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喜事国家盛典更紧密结合在一起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刘文君/李朋飞 时间:2023-10-01 点击:
      1952年10月1日,上海女性手持鲜花,向参加国庆游行的部队同志欢呼致敬。
      在1953年国庆游行队伍中,上海医务人员打出“我们基本上控制了伤寒与副伤寒的流行”标语牌。 均本报资料图片
 
      ■刘文君 李朋飞

      国庆纪念日,是表达家国情怀的重要时间节点,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新中国成立以来,每逢国庆节,全国各地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逢五逢十”更是隆重喜庆。作为全国的重要中心城市,上海的庆祝活动不仅规模浩大,还独具特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开国首庆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宣告了人民政权的诞生。饱受苦难的上海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为“从此站起来了”而欢庆。

      当天一大早,位于市中心的国际饭店、大世界、中汇大楼等地标建筑早早地让五星红旗悬挂在高处,南京路、淮海路、延安路和苏州河两岸的许多人家也自发挂起国旗,整座城市可谓“气象一新”。

      工农群众奋力生产,为庆典做保障——

      庆祝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国旗。随着庆典的开展,各个商店不时传来国旗售罄的消息。9月30日晚,中纺第一针织厂接到赶制5000面国旗的任务,即动员60余名职工突击生产。大家精诚团结、互相比赛,接连工作13个小时,赶制出了6200余面国旗,超额完成任务。

      为了丰富庆祝会场,中纺十九厂的工人赶扎各种提灯;申新九厂工人扎制各类极具特色的工具灯,如梭子、线锤头、布机车、车床、铁锤等灯;新泾农民还扎了许多番瓜灯、南瓜灯,预备把乡村特色带到市区来。

      青年学生强体增智,立志保卫人民政权——

      在格致中学,上午举行了师生篮球庆祝比赛,并邀请盛叙功教授讲述“保卫世界和平问题”;下午举行游艺大会,学生、教师联合演出独幕创作剧,自编、自导、自演,全情投入,就连60多岁的老工友也兴奋地登台唱平剧(京剧)。

      在务本女中,师生、工友喜笑颜开地做火炬、编壁报,并在下午举行联欢庆祝大会,教师们表演“火棍”,工友们表演“孟姜女”,喜气洋洋,热热闹闹。

      最具上海特色的庆祝方式,要数横渡黄浦江。10月1日下午3时,12名游泳健将从陆家嘴下水,准备向外白渡桥渡江。虽然渡江难度远超预计,一下水队形就被江流冲散,但大家不畏风雨、劈波斩浪,在延安东路码头附近先后登岸,完成了庆祝壮举,也开创了上海市民集体渡江游泳的先河。

      文艺工作者热情创造,讴歌新的时代——

      上海的画家们热火朝天地赶绘巨幅画像,至10月1日绘成4幅三丈高、二丈宽的列宁、斯大林、孙中山、毛泽东画像与20幅一丈高、七尺宽的毛泽东、朱德、斯大林、孙中山画像,供庆祝大会、分区庆祝会使用。音乐工作者、文艺骨干们则忙着到各界团体去教唱歌、扭秧歌、打腰鼓。

      10月1日、2日两天,广播电台放送了两期特别节目,由上海广播乐团在电波中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国际歌》《保卫和平》等。大中华唱片厂突击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灌制,又飞速把唱片摆上各大唱片店的货架,购者踊跃。

     五年小庆

      1954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办大规模的国庆活动。伴随抗美援朝、土地革命、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和各项建设工作的有序展开,新中国的内外环境得到根本扭转,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社会风气发生深刻变革。

      火红的庆祝典礼——

      在上海,国庆庆祝典礼于当天上午10时开始。检阅台两旁比往年更为宽大的十六座观礼台上,站满了4000多位观礼者。

      雄壮的国歌奏响时,礼炮齐鸣28响,1400名工人组成的仪仗队作为先导,抬着国徽、高擎国旗,举着巨幅领袖画像情绪饱满地通过主席台。随后,陆、海、空军和公安部队约5000人,喊着口号率先通过主席台。

      在少年先锋队和体育队通过主席台时,3000多只气球纷纷升起。在他们身后,是参加国庆庆典的各界代表队伍,编列32路纵队,组成62个方阵。他们服装整齐、精神抖擞,举着机器模型、成就展示板,接受检阅。

      欢快的游行队伍——

      庆祝典礼和检阅结束后,群众游行开始。各支队伍精神饱满,情绪热烈而愉快,汇合成60路纵队,陆续进入人民广场。行进时,大家挥动着鲜花、手帕,配合招手、鼓掌、歌唱、呼号等各种动作,表达着庆祝国庆的欢快心情。之后,游行队伍兵分六路,按照规定路线在市区游行。

      除直接参加人民广场游行的黄浦、老闸、新成、静安四区外,全市还有36万人的队伍在17个区的街道和广场上分别举行游行。整个游行,持续到下午3时才结束。

      10月1日下午,水上居民和海员工人搭乘数十艘龙凤船和机动船,一路张灯结彩,行进在黄浦江上,以江南水乡特有的方式为祖国庆生。

      十年大庆

      1959年10月1日的国庆十周年庆典,比以往更加隆重。作为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准备用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一些重要场馆和建筑作为重点工程,陆续在国庆节前竣工。

      国营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是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百货商店之一,因商品独特、种类齐全被誉为“中华第一店”,至1959年已有员工1000多人。

      是年国庆,商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购物潮。那时候,上海市民的生活还算不上富裕,但人们乐于在国庆节期间走进商店,选购心仪的商品。许多家长还带着孩子来添置一身新衣服,或给孩子买个玩具。行走在街头巷尾的青年男女,紧跟时尚潮流,穿着新潮服装,展现着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繁荣兴盛。

      群众游行,仍是不可或缺的庆祝活动。国庆期间,在上海的各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尽情表达对祖国的深厚感情。飞向天空的彩色气球,也将人们的祝福送到全国各地。游行队伍中,还出现了家庭妇女开着“上海制造”的微型汽车的景象。

      国庆期间,上海音乐学院举办“上海市音乐舞蹈展演月”活动。在这次展演月上,年仅18岁的俞丽拿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大获成功。

      年年喜庆

      1950年10月1日,不少上海市民被锣鼓声、爆竹声、歌唱声“叫醒”。20分钟后,大家纷纷走上街头,汇入全市的游行人群,参加华东暨上海各界庆祝国庆纪念大游行。

      为了这一天的活动,上海市区核心路段的有轨无轨电车,自上午5时至晚上8时均暂停;公共汽车方面,除23路斜桥至徐家汇线照常行驶外,其余各路均全日停驶。当曙光映入城市时,每条街道都进入了欢庆的时刻。

      1952年10月1日,人民公园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据报道,当天入园人次达40.7万。那一年的国庆,上海的天空格外晴朗,百万市民盛装出行,用游行欢庆国庆。还有科技爱好者,在虹口体育场等地进行飞机模型表演。

      在1956年的国庆纪念活动上,3000名上海工商业者以公私合营企业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国庆游行。多支游行队伍高举生产成绩统计图表和各种工业产品模型,“显示了广大人民努力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积极准备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决心”。

      这个国庆期间,上海有3000多对青年男女结为美满眷属。为了节约开销,弄堂婚礼流行开来。国庆节作为一个“喜上加喜”的日子,成为很多新婚夫妇中意的良辰吉日。以这样的方式,上海市民将家庭的喜事和国家的盛典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作者单位分别为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国乒遭遇“过山车”
    下一篇:周祖翼、林武、赵一德等多位省委书记,假期有个统一动作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