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旅行者腹泻”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泳/张弛 时间:2023-09-22 点击:
摄影/日升
外出总会遭遇腹泻、肠胃不适……许多旅游达人对此深有体会。
这在医学领域被称为“旅行者腹泻”,中秋国庆双节将临,如何避免旅途中的尴尬?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曜影医疗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徐敏。
什么是“旅行者腹泻”?
如果在旅行期间或旅行归来后,每日有3次或3次以上的未成形大便,且伴有发热、腹痛或呕吐等症状,就需要引起警惕。引起“旅行者腹泻”的病原体可分为非侵袭性、侵袭性两类,本质均属于菌群失调。数据显示:近80%的水土不服是由肠致病性细菌引起的,主要为产毒性大肠杆菌、志贺菌、空肠弯曲菌、气单孢菌、沙门氏菌及非霍乱弧菌。其中最常见的是产毒性大肠杆菌,占60%以上;少数情况下,霍乱弧菌、一些病毒和寄生虫也会成为致病病原体。
哪些人群容易中招?
首先是炎症性肠病、糖尿病患者等有基础疾病者,以及服用PPI(质子泵抑制剂)或抗酸剂者(胃酸减低)。老人、儿童以及胃肠功能弱者初到异乡,因水土不服、不适应当地饮食也易致病。此外,年轻人过于贪恋美食,导致摄入较多,也可能患病。
出现症状了怎么办?
“旅行者腹泻”可以自愈,只要后续保持清淡干净的饮食,持续1到5天,大多数人能恢复健康。一旦排便次数增加,可考虑及时口服补液盐,防止电解质紊乱、脱水。如出现严重脱水或休克,应及时到医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细菌感染所致的腹泻可应用抗生素,肠道益生菌治疗也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生态平衡,缓解症状。
如果腹泻持续时间较长,伴有腹胀、肠鸣增加、因肠痉挛导致腹绞痛的症状,或发热、感觉疲乏,应该提高警惕,建议及时就医。
如何提前预防?
吃新鲜、煮熟食物,尽量不吃过多生冷食物,避免进食不洁食物,当地特有食物种类需根据自身情况“浅尝辄止”。将水煮沸、消毒后再饮用最为安全,不直接用未经处理的江河、湖水、井水洗漱。饭前便后洗手,必要时使用速干型手消毒剂。
世卫组织推荐RBS/WC疫苗来预防霍乱和由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旅行者腹泻”,建议至少在出行前两周接种。配齐相应药物(如蒙脱石散等)防患于未然。本报记者 顾泳 通讯员 张弛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惊动省委书记的古城,如何重生?
惊动省委书记的古城,如何重生? (图片来源:pixabay) 旅游圈有个梗,说...邮轮热回归,旅客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超级国际巨轮海洋光谱号重回上海母港引关注 超级国际巨轮海洋光谱号重返上...身份证号码中包含“X”,该如何买火车票?
身份证号码中包含X,该如何买火车票? 近日 #身份证上的X读什么# 话题引得...多地“解封”跨省游“双节”假期畅游同时如何兼顾防疫
(图片来源:CFP)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疫情...“五一”期间如何加强个人防护?李兰娟等三院士支招
4月30日,就五一期间如何加强个人防护等问题,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组织记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