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聚农庄秋语
来源:原创 作者:周公正 时间:2023-08-27 点击:
第七趟来长兴顾渚村,住东聚农庄是第二次,老板娘小汪人能干,待人热情,是位美女老板娘,说起我们云南知青第一次来她家是那样记忆犹新。
农庄座落顾渚村的深处老鸦窝山脚下,一沟山溪流淌农庄前,屋后是满山竹林。清晨,轻风徐来,爽心习习;离开了上海的喧杂、炎热,山沟沟里的宁静、清凉是另一番人生惬意。凉亭下的品茗闲聊,卡拉0K一曲《北国之春》《红枣树》余音绕梁。黄昏时分,偶听意公子朗诵的诸葛亮《诫子书》分外悦耳,她清秀的容颜、清脆的嗓音,娓娓道来更透出了《诫子书》的魅力:“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54岁,生前一年写给8岁儿子的教诲和感悟。我七十有六,听了同样振聋发聩而深意回味。同是炎黄子孙,却是如此之差距,诸葛亮是先辈,看得比我们远、想得比我们透?!俗话说一代更比一代强,难道都“今不如昔”了?且不哀哉!静以思虑,实是“人性”之变,“人性”之距离,“人性”之贪欲和节制。人有杂念,本是常事,但在“贪欲”和“节制”之间,却检出“人品”之善恶,“人品”之真伪。人的一生实际是“善恶”“真伪”的纠结和跋涉。想来诸葛亮隆中蛰伏十年,修心养身,立德明志,虽留人生遗憾,终流芳百世。吾等滇疆雨林十年,读哲人书,立童稚志。却无以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时代之局限或困惑?滚滚红尘,一路走来,为柴米油盐计只能说“心安”二字,现面对青山翠竹以养望八旬、九旬老翁,此生足矣。
东聚农庄下行千余步,即唐代老鸦窝摩崖石刻,记载:湖州刺史张文规等题刻三方,其一:《题五公泉》诗:“一雉叫烟草,千岩皆茗囗。仙界云鹤远,余至岩石空。口口水声裹,寄棹山翠中。口余迫蔚口,落口今口穷。口口出山去,口口口佳风。口口口春十一日留”。虽文字剝落,仍可辩诗意。唐张文规作为一方父母官踏访顾渚山水,察看“金沙”山泉,赞紫笋茗茶,感“仙界云鹤远”?今日,长兴顾渚山乡能誉为大上海之后花园实是先人慧眼识宝,名至实归。想现在又有多少父母官能先天下之忧而忧,造福一方,恩泽百姓?顾渚村新建唐潮十二坊,煌煌大覌“高、大、上”,却店铺清闲,游人稀少。世道真难以言喻。
到了我们这把年纪,都说“舍得”以养,宁静修养身心,俭朴操持德行;不清心寡欲就不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不安定清静就难以康健长寿。
吾等凡夫俗子能时不时往来“农家乐”,放松一下,亲朋好友,无所用心而畅所欲言,无所欲求而旷达自在,实是难得的“幸福感”。
我们生活在一个精采的时代,也是一个无奈的时代。十年滇疆岁月,本应立德健身时光,却是一身疲惫,病疾东归故里;“改开”年代,边缘凡夫,虽勤勉辛劳,何以致富?现能掸一壶食浆,粗茶淡饭而寻得山野农家,清静清心,闲庭信步,不老心境,明月清风我,逸情甚欢。自信能抗拒贪欲,不羡奢糜,远避嘈杂,冷眼浮华。赋“东聚农庄”小诗: 申城后苑匆匆客,长兴久别又一秋;闲步顾渚小道岩,初识遗诗刘刺史。紫笋茶色胜琥珀,金沙山泉摩崖刻;叹望唐坊逸影稀,投缘美娘话再来。
2023.8.25 东聚农庄
责任编辑 晓歌
责任编辑 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