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小区何以成为“别人家的小区”?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作者:唐小丽 谢鑫 时间:2023-08-23 点击: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部署要求,打造人民向往的美好社区,上海各级党组织积极推进“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这个一体化基层治理综合工作平台,通过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政学合作、媒体推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根据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的工作调研,人民网上海频道从基层鲜活的实践案例中撷取一批可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治理样本予以呈现,营造全社会关心赋能基层、共建美好社区氛围。

      从窗户望出去,一片大草坪,满眼青绿,周围树影婆娑,倒一杯茶,捧一本书,坐于窗下,一下午的时光倏忽而过。

      可能你会想,这是哪个“网红书店”吗?非也。这是位于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华院居民区的邻聚荟·华院党群服务站,因为建筑全屋为木质结构,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小木屋”。

 
华院居民区的“小木屋”。谢鑫摄

      一栋“小木屋”,竟然包含了这么多用处

      华院居民区东邻华东政法大学,南靠中山公园,北依苏州河,因辖区只有一个自然小区——华院小区,且原为华东政法大学的教职工住宅区,得名“华院”。

      华院小区于1985年建成,至今已接近40年,住在这里的居民,大多是退休的教职工。“小区居民结构呈现‘四多’现象,也就是独居老人多、孤老多、离休干部多、老归侨多,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40%。”华院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葛俊介绍说,2018年,居委会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收集大家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和建议,达成共识后最终确定改建方案,将这里升级建设成为一站式服务中心版“小木屋”。

      小区居民文化素养普遍较高,多年来形成了每天到阅览室读书看报的习惯。于是,“小木屋”里采光最好的一间小屋就用来做成了公共阅览区,这里宽敞明亮,大大的落地窗,映射出窗外绿地景色,环境舒适宜人。公共阅览区还添置了智能图书柜、电脑等,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此学习。

      一起走进“小木屋”来看看,这栋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的房子,从设计之初就提出要给居民打造更多公共空间,所以,从功能分区来看,除了一间不到10平米的小屋用来做居委会的办公室外,其他空间均精打细算,布局和功能处处透露着暖人的小细节。

      一楼入口处是首问接待区,设置接待台和洽谈桌椅,居委会每天安排一名工作人员接待来访居民,回答居民咨询的问题并帮助其办理相关业务。

      走进综合服务区,这里的桌椅、便民柜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来满足居民议事、小组学习、会议接待等不同用途。

      继续往里走,旁边的一间小屋是健康颐养区,空间虽小,但布局温馨,一侧是观赏庭院玻璃窗,设有休憩沙发。考虑到华院居民区居民老龄化程度高,健康咨询服务需求较多,室内设有健康自我观测一体机,并安排社区医生定期开展健康咨询指导。

      从健康颐养区的玻璃窗望出去,有一棵桂花树,这棵树的来历可不简单,它是居民代表投票选出来的。“在这里种一棵树,可以有很多选择,我们想既然是居民的空间,就让居民来做选择。最后经过投票,大家选择了种一棵桂花树。”葛俊介绍道。

 
两位居民正在“小木屋”里对弈。谢鑫摄

      “小木屋”建好以后,也解决了居民们的活动场地难题,小区里文化活动愈加丰富起来,打造出了棋类组、书画组、摄影组、时装队、戏曲队、合唱队、编织队等18支文化服务团队,充实了老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座“八角亭”,探索出居民自治新路

      在华院小区里,有一座八角亭,这座亭子原本没有名字,在小区改造过程中,居民为它取名“缘圆园议事亭”,寓意以情结缘、共聚方圆、携手建园。

 
缘圆园议事亭。谢鑫摄

      小区里十余个团队负责人组成了“缘圆园家园议事会”,在亭子里民主协商讨论居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寻找更优解决路径,形成了“民主协商议事导图”,让居民参与小区治理不再是一件难事。

      尤其在苏河步道东延伸段贯通工作中,“缘圆园家园议事会”牵头组织征求居民意见,居民针对围墙开不开、怎么开、小区治安如何保障、环境品质如何提升等细节提出诸多建议。居民们自主梳理汇总各类意见和建议,参与优化设计方案,以业主大会表决的方式形成统一意见。最终,这份体现全体居民需求和智慧的表决结果被长宁区建管委采纳。

      华院小区8号楼是一幢高层住宅,居住人员以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律专家和教授为主。楼里居民法律意识较强,形成了“楼组事务大家议,有商有量好办事”的良好氛围。但8号楼底楼活动室空间零散、不规整、利用率不高,为更好满足楼组居民对社群文化和老人照护的需求,居民区党支部持续推进“微更新”项目,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建议后,对8号楼活动室进行了重新改造,成为居民问医配药和活动的微空间。

      通过搭建“缘圆园家园议事会”平台,华院居民区还探索出“察民情、集民力、解民惑、重民主、聚民心”的“五民”工作法。坚持问需于民、凝聚力量,不断创新协商议事方式,提高居民参与度,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社区治理难题,还提升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华院小区居民不断创新协商议事方式,形成了“事前收集各类问题、拟定公共议题,事中征集解决建议、协商确定方案,事后公开协商结果、监督方案执行”的基层协商“三段六步法”,在精品小区建设、加装电梯、苏河华政湾步道运行开放、中山公园围墙打开、街道“吾百家园”建设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撬动全民参与杠杆,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参与度。

      一面“时光墙”,抚今追昔感受美好时光

      华院小区沿万航渡路一侧长约110米的围墙上,正在进行着“苏河时光影廊”展览,“流动”“成长”“烟火”“蝶变”四个篇章,展示了当地居民的摄影作品,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串联起来,为居民打造充满记忆和温馨的城区氛围。

 

 
苏河时光影廊改造前后对比。华阳路街道供图

      “你看,照片上的铜顶就在对面公园里啊!”

      “我们前面拐进去到苏州河华政步道逛逛吧!”

      路过影廊的居民纷纷被墙上的摄影作品吸引,大家边看边聊,往昔的回忆扑面而来。

      “苏河时光影廊”从今年3月开始打造,街道委托社会组织探访苏州河华政湾,感受水岸家园的魅力后,又深入社区,走近住在这里的居民,聊聊大家生活在此的故事。

      “以前20路公交车没有停到小区后面,我们绕一圈走到公交车站要小半个小时。后来20路公交车开进华政校园门口,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坐到车,方便多了。”

      “20路是我小时候乘坐次数最多的公交车,去外滩、人民公园,20路都能到,老方便了!”

      居民分享中反复提到20路公交车,设计团队因此决定用20路公交车作为影廊的呈现载体。同时,街道也开启了作品征集通道,短短几天时间,居民们投递了上百张苏河影像。

 
华院小区一侧围墙上,正在进行“苏河时光影廊”展览。谢鑫摄

      摄影爱好者唐宕的一组照片就展示在影廊里,“我喜欢摄影,更喜欢和大家分享我看到的美景,这些照片能挂在墙上,真的很开心,最重要的还是为大家展示家门口的每一处变化。”唐宕说。

      离“苏河时光影廊”不远处,是近年来实现全线贯通的苏州河步道华政段。在这里,苏州河转过一个大大的U形弯形成楔形小岛,将华政校园内的中西特色建筑串珠、成线、连片,移步换景,这里也成为华院小区居民茶余饭后消食散步的好去处。

 
苏州河步道华政段。华阳路街道供图

      而苏州河步道华政段全面建成开放以来,通过打造无隔阂的慢行空间网络,实现了华东政法大学“百年校园”与中山公园“百年公园”融合开放、“百年古树”与“百年建筑”交互掩映、“百年道路”与“百年公交”穿行其间的苏州河景观。

      “每天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我们这个房龄接近40年的老小区,也成了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小区’啦!”华院小区居民乐呵呵笑道。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特写书海中的“小书迷”——上海书展最暖心的一幕幕
    下一篇:日本核污水排海影响下发生食盐抢购,中盐集团发声明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