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防汛救灾攻坚战
来源:中国网 作者:薛小荣 许鹏航 时间:2023-08-04 点击:
摄影/日升
薛小荣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许鹏航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当前,中国防汛进入关键阶段和紧要关头,形势严峻复杂,抗灾救灾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8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紧盯防汛重点部位,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事关人民安危和发展大局,是一场不容有失的“大考”,容不得半点松劲和懈怠。因此,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
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同时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积极作为。因此,要全面落实党委政府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中央有关防汛救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党的领导贯穿于防汛救灾工作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有效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和执政理念。习近平深刻指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任务。灾情面前,只有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困难得到解决,防汛工作才算做到位。各地区、各部门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落细,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及时转移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把救灾救济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做实做好,保证防汛工作不偏航、不离航。
各地各部门协同发力是有效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基本原则。防汛救灾,既要坚持系统观念、全局意识,又要强化底线思维、风险意识。打赢防汛救灾攻坚战,得益于联防联控机制的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部门间相互协作,通力配合。气象部门严密监视天气情况,水利部门监测洪水实时变化、科学调度水工程拦蓄洪水,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组织三大运营商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加强城市排水防涝隐患整治,卫生健康部门指导开展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全面落实“一盘棋”应急响应机制,加强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协同配合,完善有利于防汛减灾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动形成共建共享共治格局。
此外,防汛救灾不应只着眼当下,更应立足长远。要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刻保持危机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加强重大灾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同时,强化风险源头防控,狠抓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防护措施,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
党员干部是有效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先锋队、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为先锋,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灾情当前,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要把防汛救灾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在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做到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员、干部要积极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始终心系人民群众安危,密切联系群众,帮助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传承优良作风、发扬斗争精神是有效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指出:“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过去的防汛抢险斗争中,中国人民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与赓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这一精神已成为中国攻艰克难、不断前进的重要精神之源,面对防汛救灾工作中的艰难困苦与风险挑战,中国人更应从精神谱系中汲取不竭力量,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奋力担当,为打赢防汛救灾攻坚战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编审:高霈宁 郭素萍 张艳玲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