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 志无休者虽难必易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朱 光 时间:2023-07-03 点击:

 

 

      ◆朱 光
 
      “我是徐俊粉丝,当年我妈也是徐俊粉丝”,网友感慨道。“我”粉的是导演徐俊执导的音乐剧《哈姆雷特》;“我妈”粉的是三四十年前,登台亮相唱沪剧的演员徐俊。

      演员徐俊的戏曲滋养,在导演徐俊投身中国原创音乐剧之后得到绽放。有媒体称徐俊导演的《赵氏孤儿》《哈姆雷特》为“中国音乐剧天花板”。从戏曲演员到音乐剧导演,水到渠成,首轮演出今收官。徐俊时刻反思:“你觉得难,那是因为你在创造。”

      1 身体的难

      徐俊12岁起学沪剧,一年四季练晨功:“每天汗水湿透到换三四件上衣,每次都能像绞毛巾一样绞出汗水来,最后,连小便都没了……”晨功也就1小时,俯卧撑等每个项目做200下。随后,开始倒立10分钟:“每个人倒立结束后,头下的汗水印正好也是一个圆”。要说科班出身的演员,论苦和难,大约也就舞蹈演员、杂技演员可以与戏曲演员比一比。表演系本科不过练4年,而前三类演员都是童子功,每天晨练十几二十年打底。

      “表面上是锻炼了身体,实际上也是锻炼了意志。”很多艺术家能面对生活的难,是因为少时遍尝生活的苦,“面对任何苦难,都觉得那不是什么大事儿。”

      对徐俊来说,导演是个人更高的追求和目标。徐俊33岁才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考试前,他在大同中学读了三年高复班。少时学习之际,文化课也就两门:语文和政治。要考大学本科,他显然缺门:“我当时的知识结构是不平衡甚至断裂的。”

      进入上戏导演系学习到“物件小品”阶段——亦即要以物件编、导、演一个小品的学习阶段,徐俊感觉:“我想不好、写不好、做不好”,而其他应届生都很顺手。此时,他心情跌入谷底:“一度以为自己选择错了。”熬过去之后,进入下一阶段“片段表演”之后,他就慢慢适应了。

      戴着棒球帽的徐俊对于苦和难,基本都轻描淡写,还想着谈趣事:“我们当时有位来自上音的老师给我们上音乐课,我总坐第一排,帮他放音响。他一直误以为我是舞美系的——舞美系相对见老一点……”

      4年读完,徐俊觉得所学还不够。当年,正好徐企平教授首次招研究生,他也看中了徐俊,于是徐俊又读了研究生:“所以,我从演员真正改行是40岁了。”

      2 导演的难

      徐俊作为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是越剧《第一次亲密接触》,当时是赵志刚来找的他。当时正好《第一次亲密接触》这部网络小说很红,而赵志刚刚到杭州,准备大展拳脚,就想尝试以传统戏曲与网络小说进行碰撞。大家都觉得这个创意很好,但是到了临门一脚之际,找不到合适的导演愿意担当重任。于是,赵志刚请徐俊吃夜宵:“你刚从上戏毕业,对于网络小说应该比较有想法?”确实,徐俊在学校里就选择《第一次亲密接触》的部分排演过片段。赵志刚继续推进:“就是时间比较紧,你看完剧本,要在4天内作出决定。”于是,徐俊就去了浙江帮他和余杭小百花一起排戏。“后来,这部戏得了很多奖,还成为央视戏曲频道重播率最高的一台戏,重播了五六十次。”

      徐俊还帮助方亚芬上了一个台阶。徐俊导演越剧《玉卿嫂》之际,想找方亚芬主演。方亚芬当时还很犹豫,不敢奢望自己是否能创造一个全新的角色形象——此前,她演得再好,也是模仿、复原恩师袁雪芬的角色。徐俊为她展望未来:“你演了《玉卿嫂》,可能会得梅花奖、白玉兰奖,还可能拍成电影、出本书……”《玉卿嫂》改编自台湾作家白先勇的同名小说,而白先勇是著名戏迷,后来还鼎力支持了苏昆复原青春版《牡丹亭》……徐俊当时的“展望”,后来一一实现。

      回望来时的路,徐俊说,自己之所以从戏曲演员转型成音乐剧导演,都是由一部部作品促成的。因为导演了越剧和电影版《玉卿嫂》,他结识了白先勇。随之,他又改编、导演了白先勇的另一部作品——话剧《永远的尹雪艳》。坐在观众席里看“尹雪艳”的包括上戏前院长荣广润。

      荣广润作为徐俊的老师,反过来请他吃饭,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现在看来也是其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我在《永远的尹雪艳》里看到你对一些歌舞的场面把控不错,我这里有一个酝酿已久的构思,可以提供给你做音乐剧。”这个“构思”,就是后来成为2015年第17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大戏的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当年正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此前,在上戏读研究生之际,学校一年放三次假,除了寒暑假还有春假。凡是假日,徐俊都自费前往美国,浸润在音乐剧里。他本人对古典音乐等各类音乐也有较深的造诣,故而本身就对音乐剧兴味颇浓。当荣老师提出这一建议后,他审慎思考、反复研究,觉得可以一试,就先去拜访了对犹太民族研究深厚的潘光教授。潘教授起初有点不以为意:“很多人都找我谈,说要排成音乐剧,但是都没做成……”

      做不成,一大原因是很多人投身音乐剧是看重其“商业价值”——就现状而言,音乐剧是所有舞台剧门类中,欣赏门槛最低、演出场地最多、覆盖人群最广的。例如,音乐剧《剧院魅影》就上演了35年。并且,因为要给音乐舞蹈一定的施展空间,剧情相对简单甚而合家欢,更接近流行娱乐圈。

      但是,徐俊不满足于仅仅做“供娱乐”的音乐剧,而是希望制作既有文学性又有思考性且具备艺术性的音乐剧——这在中国原创音乐剧里相当罕见。因为更多人视其为一门生意,因此购买海外版权、复制盈利模式更容易挣钱。

      “如果做音乐剧是为了挣钱,而不是从创作出发,那就是不顾及艺术规律,也就很难有合作基础”,徐俊认为,“只有把剧本身做好了,票房才会跟着上来,这样,才可能不亏。”中国音乐剧制作应该以品质出发,而不是盈利出发;只有以品质出发,才可能盈利,以盈利出发,多半既没有品质也未必盈利。

      3 成长的难

      中国音乐剧市场蓬勃而迷乱。人人都在摸索音乐剧这个舶来品本土化之后的——盈利模式或民族化模式,九成以上的制作团队更倾向于摸索前者。徐俊则坚定地选择探索中国音乐剧民族化。

      这是从他自音乐剧《白蛇惊变》开始的。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戏曲,也是与西方歌剧同步发展的舞台形式。戏曲滋养,在徐俊导演作品中慢慢弥散开来:“中国音乐剧要把写意美学做到极致,才能体现出中国东方美学的高度。”写意,就是戏曲的本性。写意,与写实相对——后者注重复刻生活本身,前者注重在舞台上以夸张、唯美的形式再现生活内核。目前,最受观众欢迎的就是他与作曲金培达、作词梁芒一起创作的音乐剧《赵氏孤儿》。该剧在去年克服各种困难、巡演全国,创造了票房奇迹。并且,该剧不仅在逻辑上清晰地解释了程婴为何可以葬送亲生儿子的命,以换取赵氏孤儿的命,也在音乐、服装、舞美上塑造了整套与西方音乐剧框架契合得完美的东方叙事和东方审美。

      对于很多音乐剧粉丝而言,买票,是去看人——心中的偶像,而不是去看剧——“看剧前,难道需要我去看原著吗?”这对于导演徐俊的目标而言,是完全相反的。不过,对此,他轻描淡写:“当年《赵氏孤儿》刚出来时,被讨论得更热烈,但多看看,真的进剧场了,就好了……”

      “演员如果在舞台上3秒钟里没有变化,说明你是空的”,徐俊在塑造了中国民族化音乐剧雏形的同时,也塑造了音乐剧演员的职业前程。徐俊团队里的音乐剧演员的整体表演水准是目前中国音乐剧剧组里最高的。代价是——“在《哈姆雷特》里演哈姆雷特的金圣权又哭了。”小金在美国读了声乐回国,但并未在舞台表演上被打磨过。要主演徐俊导演的音乐剧,对当前大部分音乐剧演员而言都是“太难了”。

      一般导演会说:“你可以上场了”;但认真的演员会纳闷:“从哪里上场呢?”徐俊不会让演员误会导演意图,他会事先为每个演员找到行动逻辑,把框架拉好。“一旦有音乐,剧目就不会写实”,徐俊分析道:“因为音乐就是抒情,就必须写意。而写意,就要求演员的表演有强烈的塑造感——要有很好的肢体语言、造型能力,甚至连面向观众的手型都要漂亮。”

      演员反映——“太难了。”

      徐俊回复——“难的,就是在塑造人物,就是在不断创造。”

      在徐俊看来,当大幕拉开,观众一眼就看得出,作为导演、演员对这部作品到底投入了多少精力。投入了足够的精力,作品才会跟着自己的思想走。”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国家大剧院致敬“最可爱的人”音乐会重磅呈现
    下一篇:歌手李玟去世,年仅48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