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禅意宝山寺
来源:暮耕老牛美篇 作者:暮耕老牛 时间:2023-06-22 点击:
吃过午饭,我们便打车前往。穿过罗店热闹的街区,车拐入一小路,迎面是一褚色的大门(后知是祗园的大门),却关着:难道今天寺院不开?司机见我们疑惑,就问道:“是否要进去?”随后便将车由左侧道路开进,把我们载到寺院真正的大门处。下了车,就看到一三间架的褚色木门,对着缓缓流淌的练祁河。入寺是需买票的,不称“门票”而作“香花券”,一个特别的名称,却也符合寺院的禅意,有点诗意。老人优惠,每人10元,一张红色的纸票。从票后的文字得知,宝山寺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自明代创建以来,因朝代更迭,经兴毁交替,已经败落。改革开放后,于1988年重建,目前的寺院则是于2005年重新规划后移地重建的,按传统的伽蓝七堂式布局,以唐式宫殿风格建造,于2011年对外开放。
天王殿后是大雄殿,其称与其他禅院称“大雄宝殿”不同,不知是否传承了旧名,大殿为庑殿式。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两侧侍立迦叶尊者、阿难尊者,东奉大智文殊师利菩萨,西奉大行普贤菩萨。五尊圣像庄严无比,均为铜铸贴金。
禅院虽建造时间不长,但院内依然古木参天。正是初夏时分,树木苍翠,高大的松柏、香樟耸于古朴的建筑旁,更彰显了禅院的庄严、肃穆。时值即将到来的梅雨季,天阴阴的,禅院也不十分分明,更显得清凌、寂静,透出其应有的禅意来,真是恰到好处。
院中最高的建筑当数七层高的方塔,无论你站在寺院的哪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它高耸挺拔的身姿,或从长廊之后,或于众屋上空,或在绿树的环抱中,四方的塔身层层向上,逐步收拢,直到顶部的金顶,如金色的宝剑直刺向苍穹。塔与寺相伴,似已成中国寺院的标配,给人一种无声的威严和般配,缺了谁都显得不够和谐似的。
许是地处偏僻,许是未到周未,禅院中游客不多,香客更少,僧人也很闲适,居然还有蹲在墙脚玩手机的,没有其他寺庙那般的喧嚣、烦躁和铜臭味,还了寺院的本意.
。
从寺院右侧的小门转过,就来到刚刚对外开放的祗园:又是一处体验唐韵的场所。园内有一泓池水,让所有的唐式建筑都绕着它布局,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假山水瀑,都于池边一一铺排开来;加以小桥流水,通幽曲径,疏落而又紧凑,错落却又有致,可借景也可互依,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深得中国古代园林的韵蕴。池不大,连着逶迤而行的小河,池中种有莲荷,莲叶田田,铺满了小池之一角。初夏时节,已有一枝着花,粉粉的,尽显雅洁。中国的禅院多种植莲花,哪怕只是盆栽的,也要而于院中,为的是取其高雅廉洁之意,使之与禅院的禅意雅韵相符,岂不见佛主用的正是莲花座呀!
祗园正在举行名为“祗园雅集”的名家画展,画展由著名画家、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韩硕先生题写,虬劲有力。从世良法师所题写的《序》中,我们可略知祗园的建制:“宝山寺祗园,位于宝山区罗店镇练祁河畔,袭明代梵王宫旧址,由梁思诚弟子俞宗翘先生规划设计重建。敬循唐宋园林布局法式,取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筑造金塔、亭台、楼阁、桥榭、染香居,净植幽兰、银杏、松柏名株,广集慧心,精琢多载而成。”可见祗园之精妙。
不知不觉中,竟然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回望阴云下的宝山寺,如同穿越了时光隧道,心中自有一种唐韵禅意在荡漾,此行不虚!
(责任编辑 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