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因它而起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解放日报 时间:2023-05-31 点击:
截屏图片
上海影城1991年12月落成,当时是新中国成立后本市投资最多、规模最大、设备最为先进的文化基础设施。
筹建时,这里原本命名为上海电影艺术中心,建成前改为上海影城。从上海影城32年的历史来看,它并不只是电影放映场所,还发挥了电影艺术中心和国际文化交流阵地的作用。在影迷眼里,它是一个属于上海的精神坐标。
上海培育电影文化的地方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赵建中记得,1991年时东方明珠塔、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等还没建成,当时登上上海影城最高处会让人心生自豪感。
说起上海影城的历史,最了如指掌的莫过于业界人称“四眼老王”的王佳彦。从1991年到2005年,他一直在上海影城工作,他的脑海中记录着有关这座影城的点点滴滴。
上海影城与时任上海电影局局长的著名导演吴贻弓紧密相关。“他说,上海需要有一个自己的影城。”王佳彦记得,当时谢晋、张瑞芳、孙道临、王丹凤等上海影人都为影城的筹建积极奔走。那一年,上海影城被列入市政府十大实事工程。
很多人知道,上海影城3楼原本有家餐厅,最早名叫影城酒家,由影城自主经营。这是个文化艺术气息浓郁的地方,墙上装饰着白杨、蒋天流、程之、陈述等上海电影人的字画,去那里吃饭,也常常能碰到电影人。
“一般影院专注电影放映,但上海影城不只是看电影的地方,也是一个影人之家和培育电影文化的重要场所。”赵建中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上海影城经常举办电影艺术家联谊活动,也成为一些退居幕后的老艺术家联络感情的场所。
如今,改造后的上海影城保留了电影人交流功能,5楼名为“电影人俱乐部”,不仅有特色影厅满足评委、导演等专业人群的观影需求,还有导演酒吧供大家交流聚会。
与上海国际电影节息息相关
这两天,王佳彦正在为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排片工作忙碌着,和等待揭幕的上海影城一样,为给观众带来更好的电影节体验做着最后的紧张调试。
30年前,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举办也与上海影城息息相关。“影城造好后,大家首先想到上海要有一个电影节,上海影城也是向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申请举办资质的必备条件。”王佳彦记得,1992年,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主席别雷松一行来上海影城考察,对设施条件非常满意,又去看了大光明电影院、国泰影院等,由此认定上海有条件举办国际电影节。
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场面轰动,评委全是著名国际影人,首次来到中国的索菲亚·罗兰一走进上海影城,还没来得及在签名壁上签名,影迷们就一拥而上,把电视记者站的木架也冲倒了。当时,电影节评委和观众一起观影,在1号厅第11排设有桌子,是专供评委和翻译坐的。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还举办了我国第一个电影交易市场,地点在上海影城的4楼、5楼会议室,虽然场地有限,但国内知名影视公司齐聚,还来了不少外国公司。
“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成功举办后,就变成A类,至今中国也只有这一个A类电影节。”王佳彦自豪地说。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