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故事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郑清心等 时间:2023-05-26 点击:
摄影/日升
编者按:
本期话题讲述打车的种种趣事、无奈和尴尬。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车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伴随着手机打车软件功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老人会熟练使用打车软件,这说明一些老年人已经能够积极看待新生事物。对于不会使用打车软件的老人,“一键叫车智慧屏”,从某种程度上也方便了有需要的老人,这彰显了一个城市的温度。
打车趣事
郑清心
用手机App打车,很多不太会玩手机的老年人都觉得难,我不甘落伍,静下心来向晚辈请教,很快学会了操作,自我感觉不错,没想到第一、二次独立打车时还是遇上了一点小麻烦,至今想来仍让我忍俊不禁难以忘怀。
第一次在无锡鼋头渚公园,我和老伴赏完夜樱离开时已是晚上九点,末班公交车早已开走,路边有很多年轻人在用手机打车,我也打开了手机,很快就有出租车司机接单,“2018”我记住了车牌尾号。几分钟后“2018”车来了,我赶紧上前向司机示意,没想到司机瞧了我一眼,毫无反应,继续缓缓向前,我以为他没看清我,就一边追一边喊,那司机还是不理我,见他尽向那些年轻人张望,我真急了,使劲用手拍打着车窗。此时司机摇下车窗对我吼道:“这车预约了!”“是啊,是我约的。”“跟你说已经有人预约了!”“就是我约的!”我举起手机也吼了起来,“你?你报手机号!”“135……”“吱”的一声,车总算停下了。上车后我问司机:“师傅,你为啥不相信我啊?”司机尴尬地笑了:“对不起!我以为……”原来这位司机以为老人不会玩手机,所以没把我们放在眼里。
第二次是回到上海后,那车到跟前也好似没看见我们,向前开了足足20多米才靠边停下。上车后我不解地问司机:“刚才为啥不停啊?”“没见那路边划着黄线?你们替我交罚款啊?”“哎呀!真不好意思,我们没注意。”这回轮到我向司机道歉了。
这两次打车经历,让我知晓了手机打车二要素:一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二要主动与司机沟通。
当年的尴尬
章宜娟
多年前的一个傍晚,我坐出租车外出。路上很堵,便和司机闲聊,打发时间。我坐在后排,因为气氛融洽,感觉就像和熟悉的人交谈一般,全然没有以往坐在出租车里,和司机间冷冷的距离感。到了目的地后,我主动跟司机说声再见,开门离去。正当我走在草坪间的小径上,听到身后汽车喇叭响了一下,我自以为是地认为这是司机掉转车头时提醒行人(那时还没有市区禁鸣),可紧接着又连续响了两下:“嘀、嘀”。“是出了什么事情?”我转头瞧瞧。一瞬间,车顶上方亮着的灯牌光映入我的眼帘,我猛地反应过来,我是坐出租车来的,对啊,我居然还没付车钱呢!于是,赶紧地,一声声抱歉,一次次拱手,把车款付完。司机倒是很淡定,友好地说:“没事没事,估计平时有专车的吧,这种情况我遇到过的。”但我还是很自责,太尴尬了!
那年头,如果你要坐出租车到一些高档场所出席公务活动,车抵达后,服务人员为你打开车门,恭候你下车,还说着“欢迎光临”,而你却坐在车里,顾不上搭理,专注地看计价器付钱,等着拿正在吱吱嘎嘎打印中的发票。车里车外,亦显几分窘然。
好在近几年来,网约车盛行了,我的这些尴尬也就自然而然地避免了。因为网约车需要预约,而预约需要确认身份、绑定关联的银行卡或支付预存金。到点下车后,再不用担心忘记付钱,网约车平台会自动扣款,下车的环节变得简单利索,符合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新趋势。
现在,我每次坐上网约来的出租车,偶尔也会想起当年的糗事,抿嘴一笑,在心里自嘲一下……
脚踏“暗器”的司机
王子
晚报“夜光杯”曾有作者撰文,戏称私家车是自家的“戆儿子”,购车后烦恼不断。不多日,我即打消了买车的念头。没车开的男人免不了要与出租车打交道,比如那次一显绅士风度送女性友人回家。
十年前,我在世博文化中心与友人一同观看东方风云榜音乐盛典。散场已是深夜,人群蜂拥而出。瞬时,出租车一驾难求。移步至外围,终盼来空车招呼我俩:“你们要去哪里?”顿感绝渡逢舟,我自然顾不上对出租车公司品牌的挑选,爽快地应道:“先去大柏树,再去江桥。”
车从卢浦大桥驶入南北高架,奔向内环。接到长差的司机心情甚好,听我们说刚欣赏完音乐演出,便投我们所好,讲他儿子是周杰伦的粉丝……行至大柏树,友人下了车。话说“铜钿银子关心境”,视线受阻的我换到友人座位(后排右座,尊位),瞄了一眼计价器,鲜红的三位数1、3、7直抵瞳孔。破百的价格是我凭以往打车经验所始料未及的。
司机继续着他的夸夸其谈,我则着重留意计价器数字的变动。经过武宁路时,我忍不住提出质疑:“师傅,你的计价器似乎心动过速了!”他愣了几秒,提出后续的车程不再打表,“免费”载我至目的地。此举更是坐实了我的怀疑。下车前,我为能察觉伎俩、成功止损而颇感得意,支付了计价器上定格多时的189元。
后来,其他司机听闻我的描述纷纷感叹:这两段车程189元,终究还是被宰了。据说,扮“话痨”是黑心司机转移乘客注意力的常见手法。控制计价器的机关往往暗藏在地垫下,离谱的打车费正是其脚踏“暗器”的结果。
大雨滂沱“抢出租”
郑自华
我有一次打车的尴尬经历。
有一年深秋的一天,我到一家医院探视病人,下午4点左右,准备回家,到了大门口才知道已经下雨了,而且雨下得很大。上午出来的时候,万里晴空,我没有带雨具。现在乘地铁、倒公交回去,显然是不现实的,只能打车。我站在医院大门外的屋檐下,屋檐到马路口还有十几米的路程。我安慰自己,医院门口的出租车肯定不少,果然如此,车来了,等到我从屋檐下走到路口一半的路程,就看见车门被拉开,有人钻了进去。我只得再狼狈地返回屋檐下。离下班高峰时间越来越近了,屋檐下的人也越来越多。一辆车到了,每个人都是百米赛跑,蜂拥而上,车门把手上好几双手在争夺“开门权”,没有一个人顾及我已经等候了半个多小时了。这时,风更紧了,肚子也饿了,期望别人发善心是不可能的,再等下去7点也到不了家。我毅然走向路边,任凭雨打湿了我。一辆出租车停在我的面前,几个迅捷奔来的年轻人欲抢开门,我说:“我已经等了40分钟!”年轻人看着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的我,有点羞愧:“叔叔,您请!”
拉开车门,见雪白的座套,我迟疑了,驾驶员连说:“没事没事,座套湿了可以再洗……”顿时,我感受到了一丝暖意。
这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安装了好几个打车软件,虽然那时打车软件尚未普及,我反复操练,直到能熟练使用为止。以后外出再也没发生过大雨滂沱抢出租车的尴尬。没有规则,吃亏的是老实人和弱势群体,有了打车软件,一旦学会了,在规则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他涨价,我砍价
龚伟明
坐出租车居然可以讨价还价,不信?且听我道来。
国内疫情政策放开后,2023年春节前几天,我应邀来到了曾经工作过的某县参加一场婚礼。那天,从长途客运站出来,我扬手招车。一辆出租车过来,我说“去经开区”。司机听出了我口音,竖了三个手指说“30元”。我摆摆手,走到了十字路大圆盘附近,这里来往的出租车更多。
退休前,我在这座县城摸爬滚打多年,几乎熟悉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就拿坐出租车来讲,平日在县城叫车不难。到了春节前,从外面回老家过年的人多了,街上热闹起来,供需发生变化,出租车身价“水涨船高”。那几天出租车司机不打表,不按起步价计算。那些年,我在春节前领教过出租车司机翻倍涨价的厉害,即使本地员工打车上班也要20元,察觉到我们是异乡人就再涨价。
这不,原先到经济开发区只需10元的车资,司机居然对我“狮子大开口”。或许是“法不责众”,让他有恃无恐。
其实我以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解释,受需求影响涨价几天也算合理,况且人家司机节前也不能休息。但是,那不容商榷的三根手指确实让我有点生气,过分了。
我站在大圆盘前,一辆出租车过来,跟司机说了想去的地方,他要30元。我坚持20元。司机一言不发踩上油门把车开走了。又来一辆,价钱还是谈不拢,司机又开车而去。再来了一辆出租车,司机也要30元。不过,这位司机在大圆盘转了一圈后,又将车停在我身前,指指我,于是我上车。出租车一路向前,顺利到达目的地后,我为自己砍价成功而有成就感。
作者:郑清心/章宜娟/王子/郑自华/龚伟明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