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在家门口吃上了“荒二代”种的蔬菜
来源:知青五十年 作者:盛文秀 时间:2023-05-21 点击:
黑龙江、黄浦江情未了,时隔50多年,时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上海知青和和北大荒乡亲的不了情!
2023年3月的那个周日,阳光暖融融,黑龙江兵团40团知青李斯昌带我们去上海北郊罗店,他说那儿有个蔬菜基地,承包者是黑龙江854农场老职工的后代。当年有很多上海知青下乡在854农场,在农场当过老师的知青,更是与老职工的后代有着别样的情感,源于这一点,成年后的“荒二代”,但凡进入城市与老知青相遇,总有一份跨越时代和地域的亲切感。
据李斯昌说,854农场的“荒二代”蒋鹏等人,在罗店承包了600亩大田,专业种植大棚蔬菜、草莓,还有大片的果树,分担了上海北郊的“菜篮子”工程,干得很有成就。
一
“ 让上海知青吃上 ‘荒二代’ 种的蔬菜,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蒋鹏说。
黑龙江8511农场的上海知青,和合作社蒋总(左4)合影
建信果蔬合作社蒋鹏总经理五十多岁,是黑龙江854农场老职工的后代,五六十年代他们的父辈是黑土地的垦荒者,后来,与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的我们,共同开发建设了北大荒。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黄浦江、黑龙江两地情未了,无形的感情纽带连绵不断——当年我们去北大荒屯垦戍边,而今他们进上海经营蔬菜基地,多么有意思的时代轮回。
这天蒋总带领我们参观了基地种植的大棚蔬菜,让我们体验农田采摘的乐趣,何止是采摘乐趣,熟悉的泥土气息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当农民的年代…
(建信果蔬合作社的蔬菜大棚)
蒋总陪同我们边走边唠,他一遍遍地重复道,“当年,你们知青太苦了,干活劳累吃的还差…现在你们老了,我有一个心愿,一定要让上海的老知青,吃到我们基地种植的新鲜蔬菜,以报答你们年轻时为北大荒做出的巨大贡献…”
说着聊着我们走进了种植萝卜的塑料大棚。大棚有一人多高,像一条长长的隧道通向远处。萝卜已到收获季节,萝卜缨子一片翠绿令人炫目。蒋总拔起一个大萝卜足有五六斤重。大棚里湿暖的空气,卷着一股浓烈的萝卜味扑面而来,蒋总的话在我心里盘旋,当年你们太苦了,干活累吃的差,当年,当年…
(蒋总亲自摘萝卜赠送给给老知青)
二
回想我下乡在爱辉“吃萝卜”
我下乡在黑龙江省爱辉县,距离中苏边境线一公里处,小村名外二道沟,有37户农家。1969年珍宝岛战事吃紧,那年冬天我们进了村。到了1970年初,村里共进了50多口外来户(上海知青),占据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吃粮吃菜成为一件头等大事。队长带领知青开垦大片沉睡的处女地,种植小麦、玉米、黄豆。靠着江边的土地大多是沙质土,长出的黄豆稀稀拉拉的,队长说看看种点什么好?
队长领着我们走到江边,一条黑龙江浩浩汤汤是中苏国境线,对岸的瞭望塔静静耸立虎视眈眈。队长“吧嗒吧嗒”抽着炮筒烟,烟雾在空旷地不显颜色。队长说这地少说有二亩,要是旱了,离江边近取水便利…队长暗红的烟头一闪一闪。等烟掐灭了,队长发话:这地,种萝卜行,就给你们知青种吧,秋后你们食堂,有萝卜吃了…
自此,知青有了自留地。干完大田的农活,收工回家了接着干食堂自留地的活,除草松土间苗,累的大伙怨声载道,但想想秋后有萝卜吃,大伙就来劲了。队长关照,夏天多铲一遍地,秋后多收百斤粮,庄稼好比人,你糊弄它一时,它糊弄你一季。遵照队长的农事真理,尽管一个个累成了孙子,也要善待自留地的萝卜们。
那年秋天的萝卜,不知是风调雨顺还是我们的辛勤付出,获得出奇的大丰收。一车一车的青萝卜在知青点卸下来,房前屋后堆放的全是萝卜,堆成了一座一座的萝卜山。那一阵,食堂供应除了馒头大碴子玉米糊,就萝卜萝卜萝卜……
干活收工回到知青点,房前屋后视线所及,全是绿茵茵的成堆萝卜(属于皮和瓤均为青绿色的青萝卜)。
东北的秋天晚上凉,天天要烧炕,屋里热搁不住萝卜;地下菜窖空间小,搁不下这么多萝卜,只能堆在知青宿舍前后的空地上。女生住第一排宿舍,窗户很低,早晨推开窗,萝卜的清香顺风飘来,满屋子都是萝卜味。
渴了不喝水,守着萝卜山当作水果吃。
每每暮色降临,女知青的身影在萝卜山前晃动,她们在精心挑选萝卜——不知哪个吃货的经验,但凡牲口啃过的萝卜,一定是脆甜水分足,于是大家在萝卜堆里翻检,翻检留有牲口牙印的萝卜,果然屡试不爽…
男生从萝卜堆前过,嗤之以鼻:瞧瞧女生馋的,头要钻进萝卜堆里了…
不要说女生馋,食堂天天供应馒头加萝卜,还有啥可吃的?男生还不是摸个鸡弄条狗,钻进宿舍偷偷开小灶。
都是长身体食欲旺肚里缺油水的时期嘛。
农村的日子是种啥得啥,得啥吃啥,方圆几十里没有集市,即使有人想出售农副产品,也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狠狠割去。于是豆角上来的季节,天天豆角豆角,不紧着吃就老了;萝卜出来的日子,就天天萝卜萝卜,不紧着吃就糠了。
食堂的菜肴是天天吃萝卜,炒萝卜、拌萝卜、萝卜汤,没有肉搭配,就萝卜来萝卜去,切块、切丝、切片,就这么倒腾着投喂。
吃完食堂投喂的熟萝卜,回宿舍接着吃萝卜山淘检的生萝卜,这肚子里装的全是萝卜啊。萝卜是刮油水的,肚子里本来就缺少油水,让萝卜进去三刮两刮的,就开始翻江倒海了,胃里泛上来的是萝卜酸水,经肠胃旅行排出的是萝卜臭气。一屋子住着十几个女生,这个说胃疼,那个说胃酸,还有说老是排气止也止不住……这让萝卜给闹的,作天作地了。
窗外的萝卜一定在嘲笑,呵呵,不吃萝卜你们还能吃什么?
渐渐,年轻的肠胃适应了萝卜的折磨,反正是刮油水,油水刮干了看你还刮什么!
一天天吃萝卜,吃的胃也适应了,皮肤光滑了,眼睛明亮了,萝卜入药是祛火排毒的。
有一天收工回来口渴之极,削了一个青萝卜,入口清爽生脆,泛着一股子甜味,堪比天津鸭梨。同宿舍的也都忙着用镰刀削萝卜吃,吃到水分少的、空心带糠的就扔掉,往往削五六个,才吃到一个生脆泛着甜味的萝卜,其余的都拿去喂猪了。
窗外飘雪花了,房前的萝卜山渐渐变矮了,又爱又恨的萝卜,都进了知青的肚子。路过的老乡笑了,知青真行 ,天天吃萝卜,也吃不腻,吃完了一座萝卜山…
他们哪会知道,那段日子,梦里都是铺天盖地的青萝卜,大大小小从知青篮球场滚到炕头,眼睛都看绿了…
男女谈着恋爱的,亲密接吻,嘴里泛出一股萝卜气,嘿嘿笑,无语。
第二年,那片种萝卜的自留地,改种了其他蔬菜,队长说,种萝卜伤地要换茬种其他。
从罗店蔬菜基地回来的路上,我的思绪被萝卜填满,遥远的知青点的萝卜山 ,无限的攻势,无限的折磨,足足让我又爱又恨了50年。
三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上海的老知青们,已经吃到了罗店蔬菜基地提供的新鲜蔬菜(当日采摘,当日配送),大家非常满意。
黑龙江、黄浦江情未了,时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上海知青和和北大荒乡亲的不了情!
老知青参观建信果蔬合作社(左二为本文作者)
作者盛文秀:1953年出生,下乡到北大荒的上海知青。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1969年下乡黑龙江瑷珲公社外二道沟生产队(插队落户)。1976年因父亲落实政策被招工到徐州大屯煤电公司。1998年回沪任中学语文教师至今。讲师职称。1987年加入徐州市作协。中国煤矿文学研究会会员。已发表文学作品40余万字,有多篇作品获全国奖项。瑷珲知青文集《那山那水那圪垯》、《那人那情那命运》编委之一。
(责任编辑 晓歌)
2023年3月的那个周日,阳光暖融融,黑龙江兵团40团知青李斯昌带我们去上海北郊罗店,他说那儿有个蔬菜基地,承包者是黑龙江854农场老职工的后代。当年有很多上海知青下乡在854农场,在农场当过老师的知青,更是与老职工的后代有着别样的情感,源于这一点,成年后的“荒二代”,但凡进入城市与老知青相遇,总有一份跨越时代和地域的亲切感。
据李斯昌说,854农场的“荒二代”蒋鹏等人,在罗店承包了600亩大田,专业种植大棚蔬菜、草莓,还有大片的果树,分担了上海北郊的“菜篮子”工程,干得很有成就。
一
“ 让上海知青吃上 ‘荒二代’ 种的蔬菜,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蒋鹏说。
建信果蔬合作社蒋鹏总经理五十多岁,是黑龙江854农场老职工的后代,五六十年代他们的父辈是黑土地的垦荒者,后来,与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的我们,共同开发建设了北大荒。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黄浦江、黑龙江两地情未了,无形的感情纽带连绵不断——当年我们去北大荒屯垦戍边,而今他们进上海经营蔬菜基地,多么有意思的时代轮回。
这天蒋总带领我们参观了基地种植的大棚蔬菜,让我们体验农田采摘的乐趣,何止是采摘乐趣,熟悉的泥土气息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当农民的年代…
(建信果蔬合作社的蔬菜大棚)
蒋总陪同我们边走边唠,他一遍遍地重复道,“当年,你们知青太苦了,干活劳累吃的还差…现在你们老了,我有一个心愿,一定要让上海的老知青,吃到我们基地种植的新鲜蔬菜,以报答你们年轻时为北大荒做出的巨大贡献…”
说着聊着我们走进了种植萝卜的塑料大棚。大棚有一人多高,像一条长长的隧道通向远处。萝卜已到收获季节,萝卜缨子一片翠绿令人炫目。蒋总拔起一个大萝卜足有五六斤重。大棚里湿暖的空气,卷着一股浓烈的萝卜味扑面而来,蒋总的话在我心里盘旋,当年你们太苦了,干活累吃的差,当年,当年…
二
回想我下乡在爱辉“吃萝卜”
我下乡在黑龙江省爱辉县,距离中苏边境线一公里处,小村名外二道沟,有37户农家。1969年珍宝岛战事吃紧,那年冬天我们进了村。到了1970年初,村里共进了50多口外来户(上海知青),占据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吃粮吃菜成为一件头等大事。队长带领知青开垦大片沉睡的处女地,种植小麦、玉米、黄豆。靠着江边的土地大多是沙质土,长出的黄豆稀稀拉拉的,队长说看看种点什么好?
队长领着我们走到江边,一条黑龙江浩浩汤汤是中苏国境线,对岸的瞭望塔静静耸立虎视眈眈。队长“吧嗒吧嗒”抽着炮筒烟,烟雾在空旷地不显颜色。队长说这地少说有二亩,要是旱了,离江边近取水便利…队长暗红的烟头一闪一闪。等烟掐灭了,队长发话:这地,种萝卜行,就给你们知青种吧,秋后你们食堂,有萝卜吃了…
自此,知青有了自留地。干完大田的农活,收工回家了接着干食堂自留地的活,除草松土间苗,累的大伙怨声载道,但想想秋后有萝卜吃,大伙就来劲了。队长关照,夏天多铲一遍地,秋后多收百斤粮,庄稼好比人,你糊弄它一时,它糊弄你一季。遵照队长的农事真理,尽管一个个累成了孙子,也要善待自留地的萝卜们。
那年秋天的萝卜,不知是风调雨顺还是我们的辛勤付出,获得出奇的大丰收。一车一车的青萝卜在知青点卸下来,房前屋后堆放的全是萝卜,堆成了一座一座的萝卜山。那一阵,食堂供应除了馒头大碴子玉米糊,就萝卜萝卜萝卜……
干活收工回到知青点,房前屋后视线所及,全是绿茵茵的成堆萝卜(属于皮和瓤均为青绿色的青萝卜)。
东北的秋天晚上凉,天天要烧炕,屋里热搁不住萝卜;地下菜窖空间小,搁不下这么多萝卜,只能堆在知青宿舍前后的空地上。女生住第一排宿舍,窗户很低,早晨推开窗,萝卜的清香顺风飘来,满屋子都是萝卜味。
每每暮色降临,女知青的身影在萝卜山前晃动,她们在精心挑选萝卜——不知哪个吃货的经验,但凡牲口啃过的萝卜,一定是脆甜水分足,于是大家在萝卜堆里翻检,翻检留有牲口牙印的萝卜,果然屡试不爽…
男生从萝卜堆前过,嗤之以鼻:瞧瞧女生馋的,头要钻进萝卜堆里了…
不要说女生馋,食堂天天供应馒头加萝卜,还有啥可吃的?男生还不是摸个鸡弄条狗,钻进宿舍偷偷开小灶。
都是长身体食欲旺肚里缺油水的时期嘛。
农村的日子是种啥得啥,得啥吃啥,方圆几十里没有集市,即使有人想出售农副产品,也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狠狠割去。于是豆角上来的季节,天天豆角豆角,不紧着吃就老了;萝卜出来的日子,就天天萝卜萝卜,不紧着吃就糠了。
食堂的菜肴是天天吃萝卜,炒萝卜、拌萝卜、萝卜汤,没有肉搭配,就萝卜来萝卜去,切块、切丝、切片,就这么倒腾着投喂。
吃完食堂投喂的熟萝卜,回宿舍接着吃萝卜山淘检的生萝卜,这肚子里装的全是萝卜啊。萝卜是刮油水的,肚子里本来就缺少油水,让萝卜进去三刮两刮的,就开始翻江倒海了,胃里泛上来的是萝卜酸水,经肠胃旅行排出的是萝卜臭气。一屋子住着十几个女生,这个说胃疼,那个说胃酸,还有说老是排气止也止不住……这让萝卜给闹的,作天作地了。
窗外的萝卜一定在嘲笑,呵呵,不吃萝卜你们还能吃什么?
渐渐,年轻的肠胃适应了萝卜的折磨,反正是刮油水,油水刮干了看你还刮什么!
一天天吃萝卜,吃的胃也适应了,皮肤光滑了,眼睛明亮了,萝卜入药是祛火排毒的。
有一天收工回来口渴之极,削了一个青萝卜,入口清爽生脆,泛着一股子甜味,堪比天津鸭梨。同宿舍的也都忙着用镰刀削萝卜吃,吃到水分少的、空心带糠的就扔掉,往往削五六个,才吃到一个生脆泛着甜味的萝卜,其余的都拿去喂猪了。
窗外飘雪花了,房前的萝卜山渐渐变矮了,又爱又恨的萝卜,都进了知青的肚子。路过的老乡笑了,知青真行 ,天天吃萝卜,也吃不腻,吃完了一座萝卜山…
他们哪会知道,那段日子,梦里都是铺天盖地的青萝卜,大大小小从知青篮球场滚到炕头,眼睛都看绿了…
男女谈着恋爱的,亲密接吻,嘴里泛出一股萝卜气,嘿嘿笑,无语。
第二年,那片种萝卜的自留地,改种了其他蔬菜,队长说,种萝卜伤地要换茬种其他。
从罗店蔬菜基地回来的路上,我的思绪被萝卜填满,遥远的知青点的萝卜山 ,无限的攻势,无限的折磨,足足让我又爱又恨了50年。
三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上海的老知青们,已经吃到了罗店蔬菜基地提供的新鲜蔬菜(当日采摘,当日配送),大家非常满意。
黑龙江、黄浦江情未了,时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上海知青和和北大荒乡亲的不了情!
老知青参观建信果蔬合作社(左二为本文作者)
作者盛文秀:1953年出生,下乡到北大荒的上海知青。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1969年下乡黑龙江瑷珲公社外二道沟生产队(插队落户)。1976年因父亲落实政策被招工到徐州大屯煤电公司。1998年回沪任中学语文教师至今。讲师职称。1987年加入徐州市作协。中国煤矿文学研究会会员。已发表文学作品40余万字,有多篇作品获全国奖项。瑷珲知青文集《那山那水那圪垯》、《那人那情那命运》编委之一。
(责任编辑 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祝贺古田县举办首届知青文化活动周
由中共古田县委宣传部为指导单位,古田县农业农村局,古田县文体和旅游局,...以知青的名义相聚
历史深邃的长廊 常有穿越的回声 回声中的青春之歌 轻盈欢快中捎带酸楚 悦耳...尊重生命,缅怀逝者——上海1115火灾14周年祭
今天是11月16日,14年前的昨天上海胶州路发生重大火灾,火灾共造成58人死亡...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记上海知青交流圈线下学习班
会议室前的主题画面AI绘图学习班鲜明的蓝色,把大家带入知识的海洋。这不仅...上海独居阿婆一脚踏空跌入11楼外缝隙,2天后被发现获救
上海独居阿婆一脚踏空跌入11楼外缝隙,2天后被发现获救 11月11日傍晚,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