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才俊从这里走向世界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陆其国 时间:2023-05-11 点击:
——百年前诞生的著名学府上海“大同”
1914年建造的“大同”教学楼
1928年9月入学的钱秀玲(“比利时英雄”)
陆其国
辛亥革命后,上海诞生了一所私立大学——大同学院,后改为大同大学。我关注“大同”,不仅因为它是辛亥革命后出现在我国的第一所私立大学,也不是因为马相伯、吴稚晖曾出任该校校董会董事长,而是我在有关“大同”的史料中,看到了一群曾经就读于这所学校的学生的姓名,后来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尘封的档案里,留下了他们当年入学时青涩的面容。
大同群“星”闪耀
这些人中有1925年入学的傅怒安,即后来人尽皆知的著名翻译家傅雷;有1928年9月入学的钱秀玲,即后来成为被世人传颂的“比利时英雄”;有1930年2月入学的郁中正,他就是著名科学家于光远院士;有1933年9月入学的华君武,他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漫画家;有1935年入学的钱美端,她即是后来的著名水利水电专家钱正英院士;还有1939年9月入学的平鑫涛,他日后成为著名出版家,也是言情小说家琼瑶的丈夫……而这其中发生在钱秀玲身上的故事,更是充满传奇。
钱秀玲于1929年离开“大同”后,远赴欧洲,进入比利时鲁汶大学化学系就读,后来在那里结婚定居。二战时,德军占领比利时。其时正怀有身孕的钱秀玲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历险奔波,利用其堂兄和当时德军驻比利时最高行政长官冯·法尔肯豪森的友情——此前他在中国担任国民党军事顾问时与钱的堂兄成为挚友,通过冯·法尔肯豪森,从德军枪口下救出了上百名比利时人。二战结束后,比利时国王因此授予钱秀玲“国家勋章”;在中国,也曾根据她的传奇经历,拍摄了电视连续剧《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总之,上述这些曾入读上海“大同”的学生,尽管后来的人生走向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在“大同”浸润过,吮吸过这里的文化教育营养。这里也因此成为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驿站。而这样一所私立学校能培养出一群日后如此璀璨亮眼的杰出人物,要想让人不关注它也难。比如它的创办者究竟都有谁,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身上又有着哪些值得记取和探究的故事等等,相信不少读者和我一样,都想有所了解。
志同道合者相聚沪上
回首“大同”当年,一群风华正茂、英气逼人的年轻人和他们发起成立的立达学社,首先浮现在了我眼前。这些年轻健硕的身影分别是胡敦复、朱楚善、平士衡、顾宝瑚、吴起潜、张传本、顾澄、郁德基、周步瑛、华锡纶、赵学沂。这11人中,除了胡敦复于1909年在美国获得学士学位,回国后应清政府游美学务处聘请,主持用美国退还“庚子赔款”选考赴美留学生外,其余十人均在清华执教。
胡敦复,1886年3月出生于无锡,从小“聪颖逾恒”,2岁即开始识字。11岁时入读上海南洋公学,后在此完成高等预科。尔后由老师蔡元培推荐,师从马相伯学习拉丁文、法文和数学,并深得马师激赏,后一度曾在广州中学堂教书。1905年,胡敦复回到上海,入马相伯创办的复旦公学理科继续深造。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在江南选拔15名男女学生出国留学,胡敦复、胡彬夏兄妹入选。入选者中还有宋庆龄。胡敦复后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1909年6月,游美学务处在北京成立,由曾担任过驻美使馆参赞和游美学生监督的外务部左丞左参议周自齐任总办。周自齐便从美国聘胡敦复回国,让他具体负责游美学务处考选、遣送留学生的工作。3年中,胡敦复共经办录取了三批180名留美学生,他们中许多人日后成为我国现代科学事业发展的奠基人以及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等,如梅贻琦、竺可桢、姜立夫、胡适、赵元任,以及胡敦复的弟弟胡明复、胡刚复等。
后来鉴于游美学务处和清华学堂的工作多受制于美国公使馆,加之中、美教员待遇也不公平,遂由胡敦复倡导和发起,与朱楚善等10人,于1911年夏在清华成立立达学社。立达学社以“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为宗旨,主要从事“教育事业,或建设,或补助,或刊行著撰”等活动。胡敦复被推选为社长。社章规定,“无省界,无国界,凡当世贤豪绩学崇实之士,有济世之宏愿,与本社宗旨合者,经全社公认延请,皆得为社员”。于是,一众社员尔后便在这里“讲学励志,成抱宏愿。爰结契约,成斯法团,以期厚集群力,为建立事业之储备”。但不久后,胡敦复与美籍教员在教育理念和观点上起分歧,愤而辞职,于是年秋天回到上海。随后,立达学社一众志同道合的社友,也纷纷辞职南下,相聚沪上,遂酝酿由立达学社出面,创办一所不受外国人干涉的学校,定名“大同”,系取《礼记·礼运》篇所揭大同之意。大家公推胡敦复为大同学院首任校长。
这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大同”创办者,本着“立达同人以事贵力行不尚空谈,故于基础未定之时,皆缄默不一宣”的精神和原则,“悴于社务,少从事于社会交际……然于所办事,有百折不回之风,又皆见利思义,谦退为怀,故略有成就”。
“大同”的创建,即是他们的“成就”之一。
名传遐迩的“三胡”
决定创办“大同”后,由在上海待的时间较长、对上海情况相对了解多一些的朱楚善、平士衡寻租到肇周路南阳桥堍南阳里一处民房,该平房内有屋子十多间。初设预科和普通科,于1912年3月19日正式开学。这也是辛亥革命后我国最早成立的现代高等学校。史料记载,大同学院开办初期,立达同仁不仅不取分文报酬,还将自己在外兼课、兼职所得报酬的20%捐给学院作经费。
“大同”开学后不久,除了本埠学生,不少外地学生也纷至沓来,校舍很快不敷使用。于是朱楚善、平士衡,再加上华锡纶,又在上海整整寻觅了3天,终于在南市丰记码头找到一处陈姓人家的房屋,有所名为尚侠的女校也曾设在其中,于是便迁校于此。到下一学期,川广两湖等省学生负笈来“大同”求学者更多。校方考虑后,遂利用所收学费和社友捐薪的积蓄,在南车站路北首购地9亩,自建校舍。后于1914年夏天迁入新校址上课。鉴于国家急需人才,他们决定再办大学预科,并增设科目,以培养预备出国留学生。1922年11月,北京北洋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大同学院改名大同大学。至1937年,大同大学规模已可列入国内一流学府。上海市原市长汪道涵曾回忆道:“我曾听过胡敦复教授讲授微积分,胡先生学识丰赡,讲课清晰。当年创校时,以‘大同’为名,就有着美好的深意。‘大同’很有名气,培养出许多人才。”
应该一提的是,“大同”的发展,是以“大同”人艰辛的付出,甚至生命的奉献为代价的。仅至1935年,他们中的顾宝瑚、华锡纶、吴起潜就因创建和发展“大同”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与“大同”同样有着很深渊源的胡敦复的二弟胡明复,则于1927年在家乡溪水中游泳时不幸溺亡,年仅36岁,令人扼腕叹息。胡明复也是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首位中国留学生。其弟胡刚复也是哈佛博士。有意思的是,胡明复当初在学习上并不被家里人看好,但他凭借自信,不懈努力,顽强攻读,终于与堂兄胡宪生等考取庚子赔款第二届留美生。而在前两届考取庚子赔款的留学生中,胡家亲兄妹四人(包括堂兄弟共有五人)中选,成为中国现代留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人们也因此把胡敦复、胡明复、胡刚复称为“三胡”,名传遐迩。
胡明复入读美国康奈尔大学文学院时,与后来成为著名语言学家的赵元任为同班同学。两年后,胡适从该校农学院转入文学院,他们3人遂成为同班同学,成绩都名列前茅,还同坐一排。同学们对他们3人很是羡慕。1913年,他们3人同时被推举为负有盛名的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会员;1914年毕业前夕,胡明复、赵元任又被推举为美国荣誉科学会会员。此时胡明复与一批中国留学生筹备创办了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立志为振兴中国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1917年底,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胡明复回到上海后,婉拒了北京大学等不少大学的聘书和邀请,投身于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事务,以传播和发展科学。此外他还任教大同大学,以此圆他要在中国办出理想大学的梦和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而“大同”就是他梦中的理想大学的坐标。当年坐落在上海南车站路上的“大同”旧址校舍,就出自他的亲笔绘图和设计。
1924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王云五聘请胡明复兼任数学函授主任。胡由此联络沪宁两地一些数学教师,主持编写普及性数学书籍,为中国数学传播做了基础性工作。除此之外,他还编写出多种教材,并翻译《科学大纲》等科学书籍。鉴于胡明复在20世纪初就曾对如何发展科学以及科学的性质等问题进行过探讨,提出过一些独到见解,他也被视为在中国进行科学哲学、科技政策研究的先驱。他的思想和教育营养,无疑曾惠泽于就读“大同”的一干俊彦,使他们因此受益;尔后他们走出这个驿站,又泽被社会。
胡明复遇难时正值北伐战争时期,每天重要消息多多。尽管如此,翌日报纸还是在显著位置刊登了他英年早逝的报道。1927年7月9日,国民政府还在公报上发布政府令,称胡明复“尽瘁科学,志行卓绝,提倡教育,十年不倦”,令大学院长“将该故博士生平事绩,勒碑礼堂,永留纪念”。1929年,中国科学社将建于上海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的中国第一座采用新式建筑设计的图书馆——中国科学社图书馆,命名为明复图书馆。
1918年夏,胡刚复获得哈佛博士学位后,婉拒了导师的一再挽留,回到中国,投身于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胡刚复在任南京高等师范学堂物理学教授期间,兼职上海“大同”教授,奔走于沪宁两地,且不领兼职工资。他在大同大学所创建的近代物理实验室,因受到南通实业家张謇父子捐助,得以购进诸如迈克耳孙干涉仪、密立根油滴仪等重要仪器和设备,这在当时国内私立大学中可谓绝无仅有。而物理学本以实验为基础,正是从这一层面理解,胡刚复也被视为真正把物理学引进中国第一人。胡刚复认为,要培养一名科学家,包括理论家,就必须让他在学习期间接受扎实的实验训练,同时他还严禁学生伪造实验数据。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中,早期就有吴有训、严济慈、赵忠尧等;稍晚有钱学森、吴健雄、卢嘉锡等;再晚些则有程开甲、胡济民等,皆为著名科学家。不言而喻,这样的实验训练,“大同”学生当然也是受惠良多。
泥土中的种子
“三胡”的堂兄弟胡宪生学成回国后,除了协助胡敦复创办“大同”,后来还曾担任“大同”校董、文学院院长、哲学教育系主任等职,并教授英文。他自编和与人合编的英文教材,由国民政府教育部审定,商务印书馆发行,为全国各中学采用。胡宪生的英语教学对学生提高和掌握英语基础,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他们受益匪浅。比如曾从“大同”毕业,有“一代名师”之誉的方季石先生,在90岁高龄时犹回忆道,他在担任中学英文和大学英语系主任时,就是模仿胡宪生的教学法。除了教学,胡宪生翻译的英文小说《人猿泰山》《野人记》也成为当时的畅销书。
与胡宪生一样,在“大同”英语教学上同样大有建树的还有农家子弟出身的平海澜。平毕业于日本东京英语专科学校,在日期间曾面见孙中山,并受后者思想影响和激励。平海澜学成回国后任“大同”教务长,并执教英语,兼教其他。他常说:“办学育人,是辛苦的,但为民族革命培养人才,是我毕生的意愿。”可以说,平海澜为“大同”贡献了毕生精力,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英语教学的先师”。
参与创办“大同”的吴起潜,则是自学成才的典型。他酷爱数学,被视为数学天才。如有一次县试,有两道数学题无人会解,结果悬赏征解,被吴起潜解出。吴也是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数学教育事业,他在“大同”一手创办了理学院数学系,为中国近代数学教育作出了出色的贡献,成为知名数学教授,培养了大批人才。但他常说的是:“我的成绩不算什么。我希望后来者居上,一代胜如一代,社会才有进步。我现在不过是地下的基石,泥土中的种子,我希望将来有摩云的高屋造起来,参天的大树长起来。”
是的,限于篇幅,本文不及一一尽述的所有“大同”的播种者、执教者,都愿视自己为地下的基石。不仅如此,他们还希望让这里成为莘莘学子的一处人生驿站——在这里充电、加油,然后昂首挺胸走出去,驰骋于广袤无垠的天地。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在福建拍到!野生黑熊出没!
快看 这里有熊出没! 近日 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实施2023年国家重...一楼变“地下室”!台北一居民楼严重塌陷,多栋大楼倾斜
9月7日晚间 台北中山区多栋大楼倾斜 警方及消防人员抵达现场后立即拉上了警...美国来“卡脖子”,“中兴们”最好的反制在这里
中兴通讯20日针对美国商务部的出口权限禁止令发表声明,称美国在相关调查尚...台湾青年在大陆的首顿年夜饭:这里充满希望
15日晚,农历大年三十除夕夜。当印着LuLu、大叔广告笑脸的公交巴士在台北街...年终奖如何发、工资和奖金有啥区别?答案在这里
马上就到年底了,是不是有一笔丰厚的年终奖在等着你? 奖金可不是只有年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