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抗疫齐心十二天清零
来源::镇江市知青作协 作者: 钟诚 时间:2022-11-30 点击:
丹阳市全域无高风险区和低风险区,恢复常态化防控措施。
自11月17日以来,12个日日夜夜,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这座城市的安静与安宁。广大市民朋友,一边积极投身抗疫,一边紧盯疫情动态,一颗心始终在悬着,直到第5天实现社会面清零和今天全域恢复常态化防控措施。 小区邻居们赶紧互相转告,从发现第一例疫情破了丹阳市不败金身起,到丹阳市全社会面清零仅仅花了十二天时间,不由得让大家弹冠相庆。
我不由得回想起十二天前的那一幕:《镇江市疫情防控2022年第59号通告》(病例信息)
11月18日0—20时,我市丹阳市新增7例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均系跨区域协查人员及相关密切接触者,已闭环转运至市传染病医院隔离医学观察。镇江市、丹阳市两级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开展流调溯源、相关场所管控、人员转运隔离、场所消杀等工作。
短短的五天时间,第一波疫情的扩散形势严峻,先后造成了96个高风险地区,一时间,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然而,这波疫情遇到的却是素有季子遗风奉行诚实守信的“丹阳宁(人:丹阳话同“宁”音)”,在随后的数天时间里,针对第一波疫情的防控,随着各小区核酸检测和流调核查有条不紊地精准施策,丹阳市全体官民齐心,有效抑制住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一百万丹阳市民有惊无险地在第六天就迎来了好消息:全市核酸检测没有发现新的扩散!
丹阳人要感谢这96个高风险小区的企业和市民所做出的牺牲,丹阳人更不会忘记本届丹阳市委市府和抗疫第一线工作者和志愿者所作卓有成效的辛勤付出!
丹阳市96个高风险区里的居民们也波澜不惊地度过了五天的封控期,大家惊喜地看到,市里刚前脚宣布高风险区,后脚就在网络上看到居民晒出了政府送到家的蔬菜包。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这些在网络上晒图的网友,可能不曾料到,这些短短晒幸福的视频,犹如一颗定心丸撒向了丹阳的各个小区。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丹阳市委市府的精准施治下,各高风险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向全社会展示了担当尽责。
与之相应的,是丹阳市各超市和各菜市场都没有出现抢购风,小区里核酸检测的居民风平浪静等闲视之,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学童,排队核酸检测的队伍没有牢骚没有焦虑,自觉保持一米五的社交距离。我先后在小区里做了七、八次核酸检测,最快的一次随到随检,时候最长的,排队也不超过半个小时。所有这一切,完全得益于早就训练有素的一大批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和勇于担当的志愿者队伍,是他们撑起了丹阳各个镇的抗疫大旗。
而真正对丹阳市抗疫贡献最大的,无疑是各关口对外地来丹的客人进行核酸检测筛查的专业工作者们。
从发布过的相关疫情防控的信息得知,正是他们多次发现了抵丹人员中的阳性患者,从而从源头抑制了疫情的扩散可能,保住了丹阳一方平安。丹阳市能有今天抗疫的傲人战绩,你们是首功!
上辈子修来的福气,让我生长在丹阳这块季子故里、吴文化发源地。
虽然说丹阳是江南最早建立的县城之一,在江南鱼米之乡里也不算很富饶,却也有辉煌的历史。据考古发现,丹阳六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村落,丹阳市葛村是春秋时期吴国最早建立的国都,有了城郭有祭坛有驻军营地;更有三让王位隐居在丹阳九里村的季札故里和吴姓宗祠,以及为救岳飞三子岳霖而辞官退隐故里柳菇村的贡。
“丹阳宁”传承了先贤遗风,在如今的抗疫大战中又大获全胜!细思量,心态平和有迹可循。
2021年,丹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24.01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6711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3630元。全市实现完成财政总收入213.68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9056元,比上年增长8.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082元,比上年增长22.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539元,比上年增长10.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510元,比上年增长26.5%。
丹阳人是幸运的,丹阳又是全江苏省的房价洼地,在如今江南寸土寸金的时代,丹阳的平均房价始终不超万元/平方米,一套房子的房价足够让一家老小少奋斗几十年;把这些钱折算进日常生活消费中,“丹阳宁”的日子过得快活似神仙,怎么能心态不平和呢!
作者简介
钟启明 , 笔名:钟诚 1965年插队丹阳县河阳公社水湖八队,1973年因身边无子女政策以独生子女身份返城。镇江市作家协会会员,镇江市知青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 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