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崇明田山歌

来源:尚志明 作者:尚志明 时间:2022-10-25 点击:
采风崇明田山歌
——由赴崇明演出想起的往事
尚志明
金秋十月(25-27日)东方知青促进会组织赴崇明,下乡为农民举办“喜庆二十大,永远跟党走”专场演出,住的地方也称之为“歌谣”民宿。
说起崇明,勾起往事的一段回忆。我曾在市郊农村插队落户,这片神奇的土地给了我创作的灵感,那水乡瓢荡的田山歌和劳动号子,是我创作江南民歌风味歌曲的源泉。我在参加文艺宣传队期间,得到爱华沪剧团曲作家指导,我潜心江南民歌和沪剧、沪语歌曲的创作。于是就有了具有乡土气息和江南民歌风味的《罱泥新歌》、《战三秋》、《广积粮》、《育秧》、《黄浦江畔迎春来》、《家畜兴旺肥料多》等沪语歌曲。在文革后首届师范音乐专业学习期间,我与词作者戚建伟同学创作了表现粉碎“四人帮”题材的沪剧《大年初一》并参加了上海县的巡回演出。
1981年我在上海县少年宫任教时参加上海县作曲组。家住江南水乡七宝古镇的上海县文化馆长唐文清鼓励和支持我们上海市郊作曲者、演唱者去田野采风,丰富音乐语汇,更好地创编发掘和演绎江南民歌。他组织我们去采风崇明的田山歌,去听农民艺人清唱,当时我听唱记谱。那个演唱的农民艺人是个瞎子,他唱完告别时,我拿着歌谱握着他的手,他久久摸着我记录的歌谱,流下了眼泪,那是艺人的倾诉仰或是说唱,这场景好感动。那年头是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感受到那盲眼传承艺人当年的苦难和传承的艰辛。接着我们又到启东、海门、南通等江苏地区采风,因为以前上海郊县都是江苏,所以上海的本地农村民间文化都在江南文化的范畴里。
从明清江南民歌小调逐渐演变过来的上海崇明、青浦、松江、金山等地的田山歌甜美细腻婉转含蓄,平朴生动且富有情趣。承载着当地乡愁,展现了小桥流水人家原生态日常生活和情感,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崇明田山歌,更以独特的崇明方言演唱,语言朴素、清新、自然、流畅。而上海特色的民歌如今却在上海都市文化中尚处于较边缘的地位,如何更多地去传承、发掘、保护、发展上海民歌是我们创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施忠院长家乡是崇明,他重视国家级非遗项目崇明田山歌的传承发展,在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建立了崇明田山歌研究课题组。在上师大音乐厅和亚洲文化艺术家联合会的专场演出中,施忠院长与声乐系主任周进华安排了音乐学院研究生演唱我作曲的民歌《石库门——天安门》、《浦江梦》、《在那清清的小溪旁》、《八月十五的晚上》、《草原醒了,梦人醉了》。其中江南民歌特色的歌曲《石库门——天安门》由原军中绿花,现为东方知青艺术团歌手葛逸敏在上海交通大学礼堂首唱,歌曲获上海音乐家协会音乐文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度学会优秀歌曲作品奖和首届海派音乐原创歌曲优秀奖;沪语歌曲《上海好风光》、《浦江梦》作为创作民歌进入上海市江南民歌大赛决赛。
这次赴崇明演出的戚建伟作词、我作曲的沪语歌曲《党旗飘飘舞春秋》和张家明作曲的《手捧一枝白玉兰》在江南民歌沪语田山歌等基础上融入评弹元素,创作手法新颖。另外演出的创作歌曲《我们是东方知青》的伴奏音乐编曲王新生也曾经在崇明农场长期生活劳动创作。如今让两首沪语歌曲和东方知青歌曲回到田山歌的故乡,回到田间,回到农民的舞台。


责编:北风


更多新闻可点击上面各栏目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知青诗赞二十大
    下一篇:知青音乐人的一段佳话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