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怎样建设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
来源:上海通志馆 作者:沈国明 时间:2022-09-24 点击:
摘 要
知青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巨大群体,上山下乡是值得认真记录和总结的一段曲折历史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始于国家发生的重大变革,也终结于国家的重大变革。这样的特点,使知青这个群体比别的群体有着更为鲜明的时代印记,那就是“与共和国同命运”。这个群体的经历反映了国家的发展过程。在国家方志馆中,专门设立一个知青主题馆,对于记录历史、总结历史,以史为鉴意义重大。怎样建设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给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准确定位;二、要有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三、知青方志馆要有一定的编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以文化改革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十八大以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构建起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志工作受到高度重视。编纂方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开始了编纂方志。方志是为国存史的“官书”,是“一方之全书”,全面、系统、完整、准确的社会综合性的记载。成为历朝历代高官借鉴历史、把握规律,开创未来的镜子。数千年的积淀,使方志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底蕴。现存古籍中十分之一是地方志类书。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只有中国延续至今,与地方志记载和保留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心和支持方志工作。1996年,全国各地省志、市志、区志、县志和各行业的专志组织编纂工作纷纷启动,形成了一波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的高潮。方志馆与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一样,是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但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它是展示特定主题发展历史的重要场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我讲讲上海的情况,供你们参考。你们未必以上海通志馆为目标馆,但是,了解上海的情况,对我们办好知青方志馆是有益的。上海通志馆现收藏有各类馆藏约21万件,包括全国各级各类地方文献,其中全国规划内省级、地市级、区县级等区域志和专业志33000余种;省级、地市级、区县级综合年鉴和各种专业年鉴年鉴13000余种;上海地情资料和各类方志年鉴理论著作数万种,以及部分首轮新编地方志书原始稿件和原始资料等。上海通志馆充分运用馆藏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编纂、出版了《上海防疫史鉴》,还编写了《中国新方志5000种书目提要(上海通志馆馆藏)》和《中国新方志10000种书目提要(上海通志馆馆藏)》等地情资料书和工具书。与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联合编纂6卷本的《中国新方志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
上海通志馆立足上海,面向全国,集地方文献收藏、查阅服务、成果展示、业务培训、学术研讨于一体,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地方文献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心之一。
二、设立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的意义
1、设立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对共和国历史的尊重,对知青的重视,对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重视,也是为了更好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青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巨大群体,上山下乡是值得认真记录和总结的一段曲折历史。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始于国家发生的重大变革,也终结于国家的重大变革。这样的特点,使知青这个群体比别的群体有着更为鲜明的时代印记,那就是“与共和国同命运”。这个群体的经历反映了国家的发展过程。在国家方志馆中,专门设立一个知青主题馆,对于记录历史、总结历史,以史为鉴意义重大。当然,也是对知青群体的肯定,党和政府把知青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
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
说国家重视知青,可不是套话。可以从两方面证明:
一是,国家要做的事情很多,在方志领域,中央最近布置要编写《脱贫志》、《小康志》,各地方志办正在紧锣密鼓地布置和推进。在这样的情况下,知青志居然享有一席之地。
二是,当下,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在这样的形势下,拨款造知青方志馆是很不容易的。我提供一个对比的例子。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1993年向市里申请立项建设上海通志馆,市财政明确只能提供300万元,还需自行解决1:2配套资金600万元。市地方志编委会主任钟民同志亲自写信给宝钢集团、上海石化、高桥石化、大江集团等近十家企业寻求支持。最后,大江集团以参建形式投入600万元,宝钢集团赞助50万元,再加上市财政投入300万元,三方面资金共计950万元。经过3年建设,1996年建成了建筑面积5860平方米的上海通志馆大楼。其中,大江集团还拥有南楼三分之一建筑面积50年使用权。相比之下,新建成的知青方志馆建筑面积之大,超出我的预期。
2、充分显示了对黑河知青博物馆的肯定和信任。
黑河知青博物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平地起高楼,从零起步,现在,在全国185个知青博物馆中成为领军者,无论从规模、还是文物收藏数量和品质上看,都是全国第一。作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现在已经成为国家二级馆,并正在努力争取成为一级馆。
黑河市边陲小城,没有地理优势,但是,促使国家方志馆将知青分馆落在黑河,我想最重要的因素,是你们事业做得好,你们的成绩被认可了。他们也一定认可你们是一批“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把这个项目放在黑河,决策者应该可以放心。
3、知青方志馆也给知青最后发挥余热,留出了空间,提供了天地。
知青是组织化程度很低的群体,记录和总结上山下乡运动这段历史,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知青方志馆就是最好的组织协调者,由你们提出任务、发动群众、分配任务,真的是名正言顺。
目前,很多关于上山下乡的档案资料还没解密,已经解密的史料也远未收集齐全。虽然已经编纂了6卷本的《中国新方志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但是,这是根据上海通志馆馆藏志书编纂的,在各地档案馆、方志馆中,还有很多资料要搜集。知青方志馆责无旁贷要做的事情是,有计划、有组织地抓住知青还能工作的有效年份,让他们做只有他们可以承担的工作,让知青方志编纂在这一阶段有重大进展。当然,今后主要工作要靠青年人,知青馆动员、培养青年人参与知青研究是一项长久的工作。
三、对方志馆知青分馆工作的几点建议
1、给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准确定位。
知青方志馆应当成为专业图书馆、史料展示馆、开发利用馆、学习教育馆、人才培养馆。方志馆不是博物馆,知青方志馆是主题馆,是特色馆,应当有丰富的特色馆藏文献,包括全国省、市、县三级志书、年鉴的各类知青资料。知青方志馆收藏的历史资料,它的来源与博物馆不同,主要是官修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知青方志馆应当有一些独特的史料展陈,充分发挥方志“存史、资治、教化”的独特优势,努力通过史料展陈反映上山下乡运动式进程和基本线索。知青方志馆还应当根据自身需要和社会需求,举办各种临时展览和普及活动,成为面向公众的全方位了解上山下乡乃至共和国历史的综合性窗口。
知青方志馆应当为人们阅读、使用、复制资料提供服务,为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提供相关条件。
2、要有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1)要制定知青方志馆章程,包括明确宗旨和业务范围,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信息披露(出年度报告),等,这些都是必备的内容。
(2)本着“出成果、出人才”的办馆宗旨,担负起公共教育和社会服务双重职责。做半景画可以起到公共教育与社会服务作用,但这毕竟是一次性的工作。知青方志馆的主要工作是长线的,应当围绕志书史料收集整理工作,设计多种系列丛书。尤其要把编纂《知青通志》当做龙头项目,根据项目需要,组织人力物力,拿出精品力作,传世作品。你们应当聚焦这项工作,并要有这个信心。此外,还可以设计一批讲座,请研究者、当事人做嘉宾,借助新媒体,面向全国。
(3)尽可能办一份杂志。该杂志应当成为服务、宣传、展示、研究知青问题的重要阵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通过方志馆各项工作,培养新一代方志馆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充分整合和优化单位职能,让知青方志馆发挥更大作用。
3、知青方志馆要有一定的编制。
知青方志馆是集收藏、借阅、展览、交流培训、资料开发和服务于一体的公益类公共文化场所。如果以知青博物馆人员为班底,你们的队伍要实现转型,由办展转向组织协调知青志编纂上来。人员该培训就培训,该学习就学习。馆内应该根据需要,设立若干部门。但人员要精干,千万不要养懒人。可以通过与黑河学院、档案馆等单位合作,以外包的形式,借助外部力量开展研究等工作,实现方志馆的目标。
作者简介
沈国明,上海市社联兼职副主席、原党组书记。1952年8月生,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3月到黑龙江引龙河农场三分场,先后任农工、炊事员、司务长、管理员,1977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79年考取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1982年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曾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上海市法学会会长、上海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现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本文转载自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
责任编辑 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