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忘记——感谢上海诗人陶建幸赠送的知青诗集

来源:李国富美篇 作者:李国富 时间:2022-08-24 点击:
 
      
   近期,亦师亦友陶建幸赠送我一本诗集《辛丑记诗》,是一本有南方文化出版社出版,上海知青诗社社长高云凌主编,选取知青诗社会员们的诗词合集。知青特指是从1968年代开始一直到1978年代末期,自愿从城市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参加务农或建设保卫边疆的年轻人。
 
       全中国、甚至全世界估计再也找不到这样一群人了,他(她)们与这个国家一起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他们经历了各种磨难、参与了各种运动,儿童时代的饥饿、少年时代“被罢课”、青年时代“被下乡”,还有不少中年时代“被下岗”,为国家、为儿女、为家庭忙活了大半辈。他们推动了时代的剧变,也被时代所改变。他们集体将生命最黄金的几十年,化成了国家及儿女发展所最需要的土壤。但同时也造就了这群人坚韧、乐观、守时的精神,以及全能的动手能力!中国的知青,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强的一群人,以前没有,以后估计也不会有。那是时代造就的,这一群人,值得全世界珍惜。中国的知青,即使退休后也在向全世界展示他们丰富的人生!
       我们要记住这些知青,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坚强不拔的高贵品质!


 
陶建幸(笔名凡星)  ,上海人,是上海知青诗社成员,也是上海兄妹诗社会员,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1970年下乡至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历经兵团战士、央企政工、民企行政、政府宣传等工作。曾受聘客座研究员、省级出版社系列丛书副主编,参编(著)社科类书籍及徐汇区地方志(年鉴)撰稿等20余本。现任杂志编辑。从小酷爱文学,先后三次参加《诗圣》、《青年诗人》等诗歌培训班,累计发表诗、散文、评论等作品数千篇(首),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家》、《鹤城晚报》、《海派文化》等报刊,曾参与《鹤羽诗组》、《金色年华知青网》、《东方讲坛社区百姓诗友社》等文学组织活动,担任《春满东方》诗报编委。2020年赋诗《战疫抒怀一一写在白玉兰盛开之际》等5首新作刊登在由南方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庚子抗疫》一书中;2021年1月至5月,散文《感受桐乡文化之旅的魅力》、诗《痛悼袁隆平院士》、《悼袁公》先后入围中国诗人作家网举办的《孔子文豪杯》、《中华诗圣杯》;有《礼赞十九大》等10余首诗入选《中华诗人名人录》一书中发表,收获颇丰。
 
上海知青诗社建立于2007年8月,是上海知青社团中唯一的诗社,是上海市诗社联盟成员。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不忘初心,坚持弘扬主旋律,坚持红色主题正能量。先后有近百名知青参加创作文学艺术活动,举办过近200场诗会和朗诵会以及专题讲座,每年都参加上海诗社联盟的活动,口碑很好,近两年来与时俱进,创作自由体新诗、仿古诗词、诗剧数千首(部),集资出版了《秋枫心曲》《庚子抗疫》《辛丑记诗》3部诗集,在抢救知青文化遗产诗歌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主编高云凌,女,1953年7月生,黑龙江省依兰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
插过队当过农民,做过教师,技术员,统计员,党委委员,退休前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工作近30年。
曾经担任过的社会职务为:《黑河日报》社通讯员,《白桦林》杂志记者,黑龙江省妇联特约通讯员,《世界和平与发展杂志社》记者,黑龙江省黑河市文化局戏剧精品推进小组领导成员,黑龙江省黑河市群众文化策划小组成员。
 
曾经参加社团:黑河市文联作协会员,黑龙江省黑河市社科联会员,黑龙江省黑河市自然科学联合会会员,黑龙江省黑河市太极拳协会理事,黑龙江省黑河市剑拳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编剧,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世纪论坛组委会理事,中国作家世纪论坛作家俱乐部会员作家,中国伏羲文化研究会会员等。
现在为上海市作协文学创作中心注册作家,上海知青朗诵艺术团团长,上海市知青诗社社长兼秘书长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萨满舞文化遗产传承人。
散文集作品《回眸芳草地》,《北方玄武》等。
长篇小说作品:长篇历史小说《鄂伦春山神》,武侠历史长篇小说《依兰枭雄》,民俗神话长篇小说《那嘎里的额娘》(又名《鸟夷王朝》),长篇纪实小说《那年冬天》,《小河沿儿》,《瑷珲流人杨瑄》等;抗日武侠中篇小说:《土匪与侠客》《老少爷们上擂台》《红枪会血染马显忠大桥》《李杜1932年》等。
话剧文学本作品:《风过白桦林》。歌剧《王肃》大型知青同题材红剧三版本:话剧《让我们记住那个年代》、朗诵剧《红雨伞红飘带》、舞剧文学本《红雨伞红飘带》,知青戏《承诺的重量》《还情》;故事剧《红军草》《桃花的守望》,寓言小品《秀才求神》,踢踏舞小品《一双黑皮鞋》等。
创作与合作的电影电视剧文学本有《风过白桦林》《东北老爷们》《边关雪飘飘》《孙广庭》等。
《企业文化》等4部电视专题片作品、《兴安白桦》等2部电视散文、《捻金碎银黑水边》等9部企业文化专题片作品,都有一定的社会反响,有的作品被收入专集,有的获得奖项。
撰写并发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亮点》等等70余篇关于政治、《企业文化的即期效应》等110篇经济,《中国粮办工业》等等多篇科技、《流人杨瑄》等历史研究等方面的论文。
地方志书的撰写如《黑河市改革开放13年》《黑河市粮食志》《爱辉粮食志》《续黑河市粮食志》四部志书主笔、《南汇外经贸志》分卷四卷电子版等。
2019年08月17日,我和高云凌老师在上海黄浦区小木桥路681号上海外经贸大厦第21楼,参加《诗意油画 书法油画》——世博骄子葛建军文创作品全球巡展启动仪式隆重开幕式上认识的,并一起合影留念。
我是1969年出生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毛集公社何台大队第一生产队(现为淮南市毛集实验区何台行政村第一组)的人,生产队的土地附近就是东风湖一号农场,二号农场,三号农场的土地。巧合的是东风湖一号农场和三号农场部分领导是我家亲戚,父母亲带我去过那里吃过午饭。当时农场的青年都穿军装,住集体宿舍,一排排有很多。农场的收种都是机械化,他们有红色的东方红拖拉机,播种机,绿色汽车。我们看着心里都羡慕,因为生产队只有耕牛,还要我们放牛和拔草。在1982年读四年级放暑假的时候,淮河水泛滥成灾后,我和哥哥迁居到凤台县桂集乡颜王大队庙李庄三组后,来回都要经过东风湖几个农场的主干道,偶然也到农场亲戚家喝喝茶,发现农场的人已经在逐步减少,原来那些穿军装的年青人就是知青,他们逐步回到自己的家乡城市去了……
        我对知青们的内心世界本来不大了解,看过关于知青的小说,电影,电视,才了解的。现在我看了这本知青诗社会员们的诗集,发现知青们即使退休了,心里也没有抱怨过去的痕迹,诗词里都充满对昔日的美好记忆,对自然的赞美,对祖国繁荣昌盛感到快乐。今天的盛世有他们奋斗过的身影,他们青春无悔,值得我们敬仰! 
1997年7月1日,我和家人从上海杨浦区江浦路和控江路口的小区,搬到虹口区提篮桥(现在改为北外滩)街道业广里小区,即唐山路685弄119号后门二层前楼居住23年。住在一层楼的邻居上海本地人王师傅家,就有一个儿子是知青,在我家乡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东风湖农场工作几年,这位知青的儿子早已回到上海成家立业,而他自己却再也没有回到上海,因为他后来成为安徽省铜陵市市委干部,不幸劳累过度英年早逝,令人遗憾!

 
作者简介:李国富,校名李怀富,笔名山林。工作于上海市徐汇区梅陇文化馆。1969年1月出生于淮南市凤台县毛集镇何台行政村第一生产队,1982年迁居桂集镇颜王社区庙李庄。1992年到上海工作至今。爱好文学,文体多样,作品多发表在《黄河文创》、《羽墨飘香》、《淮南作家》、《诗意八公山》、《温馨微语》、《远方诗歌文化传媒》、《桃花源文轩》、《诗词阁楼》、《美篇》、《和讯博客》、《中国博客》、《文学笔友网》等网络媒体平台。2018年9月出版个人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馆工作的图片和散文集《走过的路 经历过的世博 永存的记忆》壹部;组诗《父亲》等七首发表在2019年吉林出版社的《中国诗词传世经典》书中;散文《斑鸠的今天》发表在2019年作家出版社的《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书中;散文《和平公园记》《今天是你的生日》,新诗《提篮桥随想》《梦回故乡》《心迹》发表在吉林出版社的《新世纪文学》书中;新诗《还想再来》《回来吧台湾》发表在《中国新世纪文学》书中;短篇小说《沉浮》、《打工仔的爱情》发表在美国《华新社华尔街报》。诗词《赞淮南潘三矿》等三首发表在安徽省淮南市文艺出版社的《抗疫诗存》书中,六首诗入选《中华诗词大典》书中,四首诗入选《淮上风雅颂》书中。部分新诗和旧体诗词作品入选《中华诗词名人录》书中。2021年5月出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国富作品选集》壹部。是上海文艺出版社读者俱乐部终身会员。

责任编辑 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强烈要求《十月》杂志追究相关编辑的责任!
    下一篇:东方少年阿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