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行 英 雄 ——《红旗渠》观后感   

来源:一壁残阳 作者:陈 聪 时间:2022-08-22 点击:

 
  2021年10月17日晚8时,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黄金时间段热播电剧视《红旗渠》,当时我没看到。最近我在央视片库偶然发现《红旗渠》便几个晚上一口气将它看完。
 
  我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看过纪录片电影《红旗渠》,林县人民雄心壮志、重新安排河山的愚公移山精神深深烙在令我脑海里!“条条渠水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的歌声一直绕在耳边。自从市面上有VCD和DVD影碟卖后,我十分留意寻找纪录片电影《红旗渠》,在新禧年时被我如获至宝、淘宝找到!我反复观看,排险队员在百丈山崖的空中飞荡身影,英雄的林县人民风餐露宿奋战在工地上,通水典礼千万人民笑逐颜开等镜头令人过目不忘!继而我登上北去的列车奔赴林县红旗渠参观。
 
  观看31集电视剧《红旗渠》,让我深刻了解到林县十年九旱,滴水贵如油,人民群众被苦旱困扰情景。剧中水莲妈不慎打破一小罐千辛万苦接来的水,疾首内疚而寻短自尽。始先我不以为然,认为是编剧乱来的,看完该剧查看资料,这触目惊心的事在林县确实发生!令人无语!林县人民用水之艰难窥见一斑。
  杨贵书记河南汲县人,于1956年〔年仅26岁〕任林县委书记,走上领导岗位后,杨书记翻山越岭下农村了解人民群众生活情况,得到的反映是千百年来苦旱枷锁奴役群众,滴水贵如油!水都无得用,吃饭更是大困惑。杨书记摸清情况后下定决心:治山治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他主张充分利用河里水,挖掘地下水,蓄住天上水。在林县先后修建天桥渠、淇河渠、英雄渠和弓上水库、南谷洞等几座水库。
  1958年11月1日,毛主席在主持郑州会议时利用空隙时间在新乡火车站列车上召见了杨贵,夸杨贵治水有一套。毛主席指出:水利是农业命脉,要把农业搞上去,必须大办水利!杨贵书记牢牢记住毛主席指示,立足大办水利。


 
 
  1959年林县大旱,水库底干裂,小河断流,水井无水,人畜饮水严重困难。县委形成决议:引漳入林,彻底解决千年缺水之苦。1960年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第二年,在这个时候上马红旗渠工程真不是时候。林县县委为了早日解决几十万人民缺水的苦日子,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己任!顶着困难上,顶着压力上!2月12日明9点县委广播发出引漳入林动员令,第二天清晨4万多开山劈岭、修渠大军浩浩荡荡走向太行山深处。4万多名民工立志: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渡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可见林县人民早已蓄势待发,发自内心的渴望,早已盼望这一天的到来!原定的“引漳入林”建水渠工程,是在建设中的1960年3月6日正式命名为红旗渠。

 
 
  《红旗渠》剧中林捷书记原型是天下皆知杨贵书记,在未看过该电剧视前,我认为杨贵和他的县委上马红旗渠应是应民心顺民意,干的是惊天伟业,应是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可看完该剧才知晓修渠工程有来自多方面压力,也有小人鬼魅捣乱。这不是剧情虚构,查询资料果然有此类悲惨事件,也有上级领导偏听小报告将县宣传部长撤职之事。我在看《红旗渠》后部分时,我在替杨书记委屈,有几集总是情不自禁委屈泪水悄悄然无声地流淌,某些人的错误做法使英雄流血还流泪!是杨书记胸怀坦荡,怀着一颗为全县六十万人负责的心,不怕艰难,不怕委屈,不怕审查,不怕撤职,坚持修渠不动摇真英雄!
 
  《红旗渠》剧中十分成功地塑造孙士厚副县长形象!这是一位有血气十足,他敢于担当、敢于顶着来自不正确的批评。工作风风火火,励精图治。他又十分热心关心民众!一次勘测队胜利归来,孙士厚副副县长兴冲冲走出来迎接,快人快语地说:今晚做粉条烹猪肉犒劳大家!十分平常的话却撞击我的心房!这不是一份普通的食物,在困难时期中县领导如此关心群众,群众内心会爆发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力量!化作无穷动力!为孙士厚副县长勇往直前为人民谋利益的风格叫好!
  电视剧中介绍到在修渠首工程中,因隧洞洞塌方九名民工遇难,顾大海是其中一个。其实他的原型是民兵排长张运仁。他牺牲两年后,其妻子赵翠英将年仅13岁河娃〔原型张买江〕送上工地,要求子继父业。要求儿子不把大渠修完,不把水引入林县不准回家见娘!1965年4月5日80.6公里主渠通水,参加通水典礼后张买江挑了一担水回家见母亲,赵翠英提了一桶桶水到丈夫坟头诉说一整夜。在后面的八年多修渠艰苦奋斗中,张买江成长为特等劳动模范;红旗渠的测绘、设计师吴念祖,其原型是吴祖太他不畏艰险、翻山越岭、实地勘察、精心设计,设计出《引漳入林》工程规划书。他在工地上兢兢业业吃苦在前,在一次深入隧洞检查险情时遇塌方牺牲,年仅27岁。生前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深得人民爱戴。一次一位小妞妞特意塞给吴祖太鸡蛋,并说鸡蛋是给宝贝吃的,俺是娘的宝贝,你是大伙的宝贝!1961年1月吴祖太被国家追认为革命烈士。
  剧中的水莲原型是舍己救人的李改云,她挡住了石头右脚严重受伤,仍然奋斗在一线上,工程中被评为劳模。剧中的铁姑娘队长顾秀芳生活原型是郭秋英,是修建红旗渠的劳动模范。剧中将发明用脸盘盛水放上小凳做成土水平仪〔俗称水鸭子〕浓缩集中在水生身上,其实发明者是元玉林,他是一位好钻研的青年,在工地水平仪奇缺和技术人馈贬情况下,他想出许多点子解决不少问题,为技术和进度提供保证。还有路长信教授的影子是路银,他被誉为水利土专家、他和吴祖太为红旗渠的勘察设计立下不灭功劳,被评为劳模。 
 
 
  剧中水生带领青年突击队用绳索下山崖清松动石,原型是任羊成。他在著名的虎口崖带领队员像雄鹰展翅在空中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消除松动石头。由于腰间和腿部、腚部长期梱绳索和长期摩擦,腰间和腿部、腚部竟然长出厚厚的茧子!31集电视剧表述有11位同志牺牲,事实上十年的修渠中却有81名同志牺牲,大多数人没留下相片,但红旗渠到处有他们的身影,是他们用生命和鮮血贯通为红旗渠!
 
  红旗渠的主渠80.6公里底宽8米,壁高4.3米;干渠1500公里,灌区支渠524.2公里,农渠2488公里。合计长度达4600.8公里!其中架设渡槽152座,搬1250座山头、开凿隧道221个,较著名的有曙光洞全长3998米,1300人轮班作业用了一年四个月;剧中的狼牙洞实际是青年洞。该洞是在坚硬无比的石英砂岩凿穿的,它长623米,高5.2米,宽6.2米青年突击队300人用了一年半凿才将它打通。该工程挖石19800立方。十五年前我沿着主渠坝来到青年洞口参观,见到启用了近半个世纪,渠水不断冲刷洞壁竟然没有留下半点侵蚀痕迹,可见这种石英砂岩何等坚硬!同样,主渠坝堤也完好如初,没有发现渗漏现象。漫步在主渠坝堤上,每隔几十米可见码在坝上的责任质量监督牌。林县人民干的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永保质量!
 
  
  红旗渠总工程凿挖石方1515万立方,如果把石头垒2米高3米宽的墙可从广州到哈尔滨。工程用去水泥5170吨,其中近4000吨是自己生产的。石灰用29000万斤全部是自己烧的。红旗渠的建成不仅彻底解决了林县千年来苦旱情况,实现了村村通水给林县注入生机与希望!工程建设还培养出3.5万工匠,27位工程师,560名技术人员,700多人学会烧石灰,320人会制炸药,810人会爆破,110人会制水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林县人民,团结奋斗,无坚不克!他们是当代愚公,是刻在太行山上的丰碑!十年的开凿苦战,铸造出林县人民艰苦卓绝、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周恩来总理向坦桑尼亚贵宾说:红旗渠是继南京长江大桥后又一人间奇迹!这条环绕在太行山上的人工天河称得上世界第八奇观!首先是“红旗渠朂大的特点就是在不能修渠的地方修成了渠。”这是中科院科学家郑连军教授作出的定义。其次是:主渠总长80.6公里,而总落差只有8.8米,换句话说即使是每八公里可落差一米〔即8千分之一〕,肉眼根本看不出的!工程完工后经国家水利部门检验竟然丝毫不差!要知道这工程是一名技术人员吴祖太,和两名土专家元玉林和路长信用水鸭子测量的!第三是:红旗渠动工时是国家处在严重自然灾害中,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裤腰带,而林县人民自带口粮,风餐露宿奋战十年!十年奋战,生活条件艰苦全县竟然没饿死一人。
 
  从1960年2月12日红旗渠工程启动,到1965年4月5日主渠通水,到1969年7月工程基本建成。十年间先后30万民工上太行,建设者凭借着手中一把锤、一根钎和炸药。山间整天锤声叮当响,炸石炮声隆隆,挖山凿山不止硬是在太行山上开凿出人工天河。工程总投入1.25亿元,其中7878万元是林县人民勒紧裤带投入的!充分发挥了当时人民公社集体优越性,发挥了人民公社经济实体的力量!更难能可贵的是十年工程中没发生一次请客送礼,没一处挥霍浪费,没一例贪污受贿,没有一人挪用建渠物资。林县人民就是这样一个既十分清廉又无比坚强的集体!
 
  林县解放前灌溉面积只有一万多亩,1957年兴修水利后秋季达16万亩,冬季达23.7万亩,红旗渠建成后扩展到55万亩耕地都可以实现水浇。粮食亩产量由原来的不到100公斤,实现荒地变粮仓的愿望!1991年达到476.3公斤。增产农民年纯收入由解放初期的54元增长13942元,增长257.2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87元增长57208元,增长658倍。红旗渠是实实在在的生命渠、幸福渠!林县工农业生产长期居河南省十强之列,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旗帜插在太行山之巅!
 
  红旗渠从1971年到1980年的十年间,每年都有十几万人来参观,其中有世界各地国家元首和地区领导人120多人。慕名而来的都想探索奇怪究竟是怎样创造的。
 
  尽管电视剧《红旗渠》没能再现林县人民千军万马战太行、气呑河山壮观的宏大场面,也有个别演员化妆仍与农村姑娘气质有差距,但该剧依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杰作;是一部荡气回肠正气歌;讴歌毛泽东思想育英才、创伟业的不杇之作!
 
  五十年前美联社评论员说“红旗渠的人工修建,是毛泽东意志在红色中国的典范”现在,红旗渠不仅仅是水利工程,不单单是条灌渠,而是一个太行山品牌,是当代愚公重新安排河山神话!是林县人民改造自然的成功,是太行英雄的光辉!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能排除万难的精神家园!古代愚公移山离我们远矣,我们就现实中的红旗渠汲取力量吧!
 
 2022年8月18日  
 
作者简介
 
  陈聪,湛江老知青,上世纪60年代末上山下乡到海南农垦乌石农场。1979年回城后,在湛江市海滨船厂工作,直至退休。
 
 责任编辑  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77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了!
    下一篇:我所结识的名门后裔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