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月亮城

来源:原创 作者:文/ 阿 鹏 时间:2022-08-15 点击:
        
      在神州大地西南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座名扬天下而又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的小城——四川凉山州西昌市。说它名扬天下,是因为当年红军北上抗日在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下,在此地上演了一场“彝海结盟”的历史剧,顺利摆脱了国民党的围剿,西昌在革命史上成为红色名城。同时,有“东方休斯敦”之称的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坐落在西昌城北60公里的峡谷中,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较大,设备技术先进的航天器发射场,在世界航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正因为是航天发射场,属于军事禁区,不为国人所熟知,所以又笼罩上一层神秘色彩。
      受中国航天基金会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邀请,创维集团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荣幸地组团前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观摩尼日利亚委托的通信卫星发射实况;同时在西昌市中心的月城广场举办创维集团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赠送航天专用产品——创维彩电、手机、监视器的赠送仪式。这是难得的一次了解月亮城,拨开神秘面纱的好机会。笔者有幸随团来到了西昌,实地进行了探访……
        
        月亮城的传说

      走出西昌机场候机房(只是一排平房,难称为楼),广场上迎面就是一座高大的雕塑。造型是一个妩媚的彝族少女风情万种地斜靠在一轮弯弯的明月上,那么温馨,那么诗意。我们知道,月亮城到了。
      西昌城位于四川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心,这里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据说当年诸葛亮南攻云南时,途经西昌,登山远望,惊异地发现,西昌所在的平坝,像极一个八卦的模样,于是就决定驻兵于此。后来诸葛亮七擒孟获就在这里,至今西昌城外,还能看到离奇出现的墨黑的山岩,当地人都说,这就是当年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留下的遗址。西昌城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月是故乡明”这句话用在西昌人身上似乎最为贴切。西昌因为海拔高、污染少,空气透明度非常高,所以这里的月亮看起来比其它地方更大更圆更亮。故前人用「月出邛池水,空明激九宵」的诗句来形容西昌明朗的月夜景色,因此西昌又有「月亮城」的美名。 古今中外,有不少名人都在西昌留下足迹,也是他们,把西昌“月亮城”的美名带到四方。当然,这些都是传说。今天,我所看到的是,生活在西昌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人喜笑颜开,尤其是彝族姑娘的眼睛笑成了一轮弯弯的月亮。
        
        “彝海结盟”演绎红色经典

      1935年5月17日,朱德指挥红军在长征路上占领德昌后部队迅速前进。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派少数部队监视西昌之敌,主力迅速北进强渡大渡河。5月22日,五军团、中央军委纵队进驻西昌北边的冕宁县城。红军在没有抢渡大渡河之前,情况万分危急。红军主力到西昌时,蒋介石得到的军事情报是红军定会走越西(西昌东边的一个县城)大路,因此在越西方向进行了针对性部署。5月22日之后,了解到红军主力的准确行动路线,蒋介石重新部署追剿红军的行动计划。而时间,就是决定红军命运的裁判。在当时,如果红军要强行通过彝族果基支头人小叶丹之领地的彝海、拖乌到与石棉县接壤的这段路程,是完全有军事能力打过去的。但是,时间必定会被耽误下来,一旦国民党军队形成包围圈,后果不可设想,决定红军生存命运的严重程度将不言而喻。5月22日下午六~七时,红军先遣司令刘伯承坚定地执行中央规定的民族政策,与彝族果基支头人小叶丹开始谈判讲和,并举行了歃血仪式,“彝海结盟”。当天傍晚,红军先遣部队仍然返回到大桥宿营,刘伯承邀请了果基小叶丹叔侄一同来到大桥,并设晚宴祝贺结盟。刘伯承代表红军将一面书写着“中国夷民沽鸡支队”的红旗授与果基小叶丹,并赠送了在当时珍贵万分而彝民保卫自己急需的枪支弹药。第二天,果基小叶丹亲自护送红军过了他的领地。随后,中国工农红军之一、五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和三军团,九军团后卫依次从冕宁用了七天七夜的时间,顺利通过了大凉山彝族地区。由于赢得了比什么都重要的宝贵时间,红军出神入化奇迹般地胜利抢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又一次战胜了蒋介石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彝海结盟”由此成为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具有关键意义的十大事件之一。西昌这个西南小城从此在中国革命史上名闻遐迩。
        
    彝族同胞挥洒豪情

       彝族是一个彪悍好勇的民族,据说历史上这个民族从来没有被外来民族征服过。但是,彝族又是一个豪爽的民族,在参观彝族历史博物馆时,讲解员介绍说:彝族人最看不起偷鸡摸狗之人。解放前彝族有自己的法规,详细规定了偷盗什么东西该有什么处罚,惟独偷鸡之人不给经济处罚,反而由被偷的鸡主人带上礼物,来到偷鸡者家,向偷儿“道歉”,责怪自己没有看好自己的鸡,跑到别人家去。但是,从此以后,偷鸡者就永远在寨子里抬不起头。因为彝族人认为,连鸡都会偷的人,人格已经不如鸡了。
      彝族汉子豪爽善饮,几乎人人好酒。每逢集会节庆,在火把的照耀下,彝族汉子们几个或十几个人席地围坐,一瓶白酒一人一口传递着喝,边喝边跳舞,喝完一瓶,再开一瓶,直至纷纷躺倒。十三日下午,创维向卫星发射中心赠送产品仪式在市中心广场举行前,天还飘着濛濛细雨,一个彝族汉子手握酒瓶躺倒在会场中央。广场上人潮汹涌,我们的工作人员怎么也喊不醒他,无奈之下,只能雇请当地保安将醉酒者抬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休息。
      彝族小伙子豪爽,姑娘更不差。十二日晚,在欢迎晚会上,热情好客的彝族小伙,姑娘向客人敬酒,满满两大桌二十几个客人,男客人由彝族姑娘唱歌敬酒,女客人由彝族小伙唱歌敬酒,一点不含糊,客人喝一杯,歌手也喝一杯,一圈下来,客人有了醉意,而彝族姑娘小伙子们,歌声依旧那么嘹亮动听。不由你伸出拇指:真豪爽!
      在西昌,我们还留下了这样一段笑谈:十二日下午,创维集团董事丁凯等人来到西昌,下了飞机去取托运的行李。西昌机场是个小机场,一天只有几班飞机降落(我几乎到过国内大部分机场,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小的民用机场),所以没有专用的行李房,随机卸下的托运行李就装在一辆平板车上,拉到机场出站口,任由旅客自行领取,也没人核对行李票据。丁董走在前头,出站时提上了托运的拉杆箱。走在后面的同事,看到行李车上有一个和丁董托运的拉杆箱一模一样的箱子,以为是丁董托运的那只,就帮着提出站,上了后面那辆接站车。到了宾馆,丁董面前摆着两只一模一样的箱子,还真分不出那只是“真”,那只是“假”,真让人啼笑皆非。没办法,只能请来宾馆服务员,当众开箱验货。结果另一只箱子里的证件说明主人是西昌驻军一个中校军官。我们请宾馆通知机场,找到那位军官,并当面道歉,那位军官很大度地表示:我们西昌人喜欢诚实的人,这点小事没什么。

      幸会航天精英

 
      考虑到晚间发射卫星时要严格清场,十三日下午创维航天专用产品赠送仪式结束后,发射中心领导盛情邀请我们去发射卫星现场参观。我们来到高耸入云的卫星发射架前参观拍照留念。这时,远远地有一队人向我们走来,一边走一边向我们招手致意。陪同我们参观的中国航天基金会霍秘书长说,这是前来检查今晚尼日利亚卫星发射工作的中国航天界领军人物和科学家精英们,他们听说创维集团来人了,特意过来看望大家。丁总领着我们赶紧迎上去。走在前面的那位紧紧握住丁总的手说,“欢迎创维的同志们拜访航天城,感谢创维集团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全力支持,期望创维研制出更多更好的航天专用设备装备中国航天。”一双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让我们记住这些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名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雷凡培先生,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吴燕生先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科协副主席袁家军博士。。。。。。
      我们刚和中国航天精英们握别,又过来一队人,这些人除了牙齿是白的,全身通黑。据介绍,他们是今晚要发射的那颗卫星的尼日利亚航天科学家,这次他们是观摩卫星发射,同时在中国接受卫星操作和管理培训。我们同行的一位小伙子说,妈呀,知道黑人长得黑,可没见过这么黑的人,站在煤堆上你根本发现不了他,真是黑得太可爱了。
        
      惊天动地的“遗憾”

      卫星发射的时间是十四日零点零一分。十三日晚十点,处于兴奋状态的同事们都带上“长枪短炮”各类精良的摄影摄像装备,准备留下终身难忘的壮丽影像。登上接送的旅行中巴车,从宾馆向发射场进发。天空越来越暗,随之而来飘起了濛濛细雨,大家的心也黯了起来,担心火箭因天气原因不能按时升空。陪同我们前往发射场的航天基金会殷部长安慰大家说,天气现象是经过无数次的科学预测,肯定不会影响今天卫星发射的,大家不用担心,只是看来今天云层很低,只怕火箭一腾空就进入云层看不见了,大家看了不过瘾。公路上前往观看火箭发射的大小车辆络绎不绝,首尾相接,似乎一条长长的灯柱巨龙在蜿蜒前行。60多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时,到达距发射场三公里远修建在山坡上的观摩平台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半多了。下了车大家不顾细雨飘飘,赶紧找好面向发射场的最好角度,架起摄影机。一阵忙乱后,观摩台上的大屏幕监视器里传来发射现场指挥员最后五分钟倒计时的口令声。大家的心一下紧张起来,拿相机和摄像机的手开始不由自主地抖动。老天爷太不给面子了,雨越下越大,镜头里远处发射场的灯光越来越暗,直至彻底消失在雨幕中。天啊,天啊,大家开始诅咒。只听见监视屏上指挥员一声“点火”的口令声,瞬时传来一阵隆隆的闷雷声,脚下的大地开始微微颤抖。突然,原本漆黑一团的夜幕中闪出一片耀眼的红光,只见一条火柱腾空而起,一秒钟,不足一秒钟,火柱就进入云层,天空马上恢复漆黑一团的平静。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傻了。翻看手中的照相机,摄像机屏幕,全是一片空白。伤自尊,太伤自尊了,还不如带一个录音机来,至少还能录下一点火箭升空时惊天动地的响声。身边中国航天报、新华社的专业摄影、摄像大牌记者们一脸沮丧地在收拾价值数万元的照相器材,过去打开一看,呵呵,乐了,他们的屏幕上也是白板一块。这总算给自己找回了一点自尊。
      回到宾馆已是后半夜一点多钟。中国航天基金会在餐厅摆下五桌盛宴。一是为邀请来的各个航天合作伙伴单位送行,因为天亮后大家都要各奔前程,二是等候发射基地卫星上天后的准确消息。老天还是长眼,正当我们举起第一杯酒时,电话铃响了,卫星发射指挥中心传来好消息,本次发射的卫星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帆板正常展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此时,餐厅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所有的“遗憾”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责任编辑 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一根扁担见精神
    下一篇:毛泽东的为民初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