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梵蒂冈——欧洲游之六

来源:王力德个人馆 作者:王力德 时间:2022-07-29 点击:
     2007年6月5日  罗马  梵蒂冈
  1,从蒙特肯地尼到罗马
  这一路上可以看到许多古代城堡,只是车行速度太快,城堡一闪而过,未能拍得一张好的。
  在加油站商店内,我注意到一些商品价格,如果拿欧元当人民币,其实价格跟中国差不多,比如面包3.5欧元,矿泉水1.6欧元。而据小胡说,欧洲人每月平均工资一两千欧元,看起来跟中国的水平也差不多。但电器、汽车之类相对比中国便宜,再加上看病、上学不要钱。算下来还是更富些。
  小胡又开始了神聊:
  条条大路通罗马,意大利的道路都有编号,咱们现在走的这条路纵贯意大利,叫A1公路。
  罗马为什么能保存那么多古迹?因为在罗马,拆旧楼比盖新楼要贵得多。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的楼就算新楼。罗马的学生学历史,只须在城里转一圈,历史就全看见了。
  在意大利,参观古迹不用交钱买票,但每个城市都有进城费,费用就全包括了。
  欧洲发明汽车,左右轮的间距跟马车一样,因为它得走马车的车辙。
  古罗马帝国统治欧洲上千年,流行拉丁语,所以拉丁文化遍及全欧洲。古罗马时代有元老院,相当于议会,而恺撒相当于总统。
  公元359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公元四世纪北方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中世纪开始。
  查理曼大帝的三个孙子将国土分为三部分,最后形成了意大利、法国、德国这三个国家。而古拉丁语也就演变为意大利语。
  公元962年,教皇被迫为德国皇帝奥托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这算第二个罗马帝国。希特勒为什么称第三帝国?其实指的就是第三个罗马帝国。
  12世纪以后,古拉丁人的城邦纷纷独立,对抗野蛮人的神圣罗马帝国。古罗马人的子孙多富商,他们总想复兴古罗马文化,这就是所谓“文艺复兴运动”。
  1870年,100多个独立的城邦小国终于统一为意大利国家,把教皇限制在梵蒂冈。
  一战和二战时期。意大利本来都是希望中立,但每次都被卷入,而且每次都站错了队。直到1946年,才成立了意大利共和国。
  我参加过欧非导游,才了解为什么非洲贫穷,非洲人太懒,400元一个月,才干了一个星期就说太累,拿100元就走了。然后开始跟朋友吹牛,玩儿,唱,擦皮鞋,花光又来了,说:朋友,我还接着干,再给点儿钱吧。
  
2,梵蒂冈
  进入罗马城后,第一个景点就是梵蒂冈。
  还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只有一千多人,0.44平方公里的梵蒂冈,因为家里有本《新名词辞典》。哥哥跟我们说,梵蒂冈小到什么份儿?比我们一中大不了多少,一开枪就打到外国去了。当时很奇怪,这么小的国,一个连就把它灭了,怎么还能存在?
  长大以后才渐渐知道,梵蒂冈教廷是西方天主教的最高圣殿,欧洲各国皇帝都得靠教皇加冕才能算数,等于各国皇帝的“总太上皇”,谁敢派兵灭它?
  只是这么小,也算“国”吗?看了地图,才发现其实所谓“国家”不过是一个大教堂配个大院子。
  “地导”小汪告诉我们:梵蒂冈居民1500多人,但并非世居,并非代代相传,而是每年由教皇从全世界有贡献的教民中选出来的,怪不得总是保持一千多人。
  最新教皇拉格新是德国人,只用了20分钟就在第三轮胜出。
  梵蒂冈非常富有,旅游当然也是一部分收入,但主要收入靠世界教民的贡献。
  排队参观大教堂的游客人山人海,我们只能在太阳底下晒干油。而走在我们前面的蔺光儒则比教皇还威风,后面由老婆和小姨两把伞遮阳,恰似皇帝两边执伞的宫女。
  梵蒂冈大教堂并不像科隆大教堂那样高耸入云,但气势宏伟,教堂前有极广阔的广场,教堂正面由40根巨柱排成弧形,屋顶站着40座雕像,营造出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气氛。
  进得教堂,空间极宽广,人显得很渺小,衬托出上苍的凛然。天穹照例是壁画,立柱旁照例是雕塑,蕴含着无数的故事,可惜我们一片茫然,只好欣赏它的雕塑艺术。
  教堂中央有一座极高大的铜亭,怕有三四层楼高,而铜亭离教堂的穹顶还远得很,足见穹顶之高。
  这座铜亭有由四根巨柱撑起,而人还不到柱脚的一半高。有趣的是铜柱弯曲扭转呈螺旋状,满是密密层层的雕塑,有点儿像中国的盘龙金柱,但它却不是龙。
  教堂里有一铜牌,刻着历代教皇的姓名和任期,从公元67年开始,一直到2005年,将近两千年,总共大概有265代教皇,这可能算是朝代最长久的“王国”了。
  从教堂出来,本想绕过教堂看看后面的“梵蒂冈国”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可惜时间有限。
  出来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最小的“国”由一圈高大的城墙围着,其实不过是个城堡而已。
  在车上,小胡又开始聊:
  保罗二世(264代教皇)去世的时候,全世界的教徒都在哀悼,那是假难过,而我是真难过——几百万人把罗马整个堵死了,我的团进不了罗马,我都快急哭了!旅客也是真难过。
       当车经过一座大楼时,小胡说:右手边是意大利海军总部,风水没看好,门口怎么放俩大铁锚呢?这不是“抛锚”吗?咱中国的海军部门口是大炮,比这威风多了。


  
 
 4,古罗马斗兽场
  一提到斗兽场便想到斯巴达克的故事,这些古罗马的斗士并非意大利人(软弱的意大利人绝没有这么骠悍),他们是色雷斯人,是意大利的俘虏、奴隶,色雷斯大致为今天的南斯拉夫,从南斯拉夫电影中我们可以窥见色雷斯后裔的善战。
  只剩下半边的斗兽场的图片以前见得太多了,今日得见,还是免不了震憾。2000多年前,欧洲就已经能建造相当于现代大型体育场的宏伟建筑,能坐5万名观众,其高度等于乌鲁木齐红山。而且一直挺立到今天。中国恐怕没有一座地面上的建筑能保存得这么久,这么完好,包括长城。 
  这么优秀的建筑竟用来参观人与狮子搏斗,美与残酷凝结在一起,让人无法接受。据说斗兽场中随便捏一把土,都能渗出斑斑血迹来。
  中国也有人与兽的搏斗,比如武松打虎,但那是为民除害。中国历史上也有暴君,但像这种以欣赏人兽搏斗为乐的游戏,似乎很少听说。
  西方体育多残酷对抗。足球发明于中国,最后演化为表演性质的“蹴鞠”,而在西方则发展为对抗式运动。中国武术起源于战争搏斗,但最后却演化为唯美的“表演套路”,而西方则发展出凶狠的拳击。
  有人说,东方文化属女性文化,多忍让退缩,而西方文化属男性文化,多扩张对抗。此言颇有些道理。
  
5,威尼斯广场
  参观了斗兽场,接着去罗马市中心的威尼斯广场,其实是一个中心路口,主要有一座非常庞大的白色建筑,这是为了纪念意大利第一位国王维托里奥·埃玛努埃尔二世和意大利独立而修建的,名为“祖国祭坛”。所有的材料全部是白色大理石。在罗马普遍的浅黄褐色的建筑群中格外显眼。
  祖国祭坛的正中有一尊骑士的青铜雕塑,肯定是那位意大利第一位国王了。这个位置在罗马城中央星形路口处,从各条大路都能看到这座铜像,所以只要朝着这个方向走,就不会迷路,这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由来。我们也算到这句著名谚语的诞生地转了一圈。
  罗马市中心的广场为什么叫“威尼斯广场”呢?因为广场左侧是威尼斯宫,在文艺复兴时期,各城邦独立,威尼斯和罗马都是独立小国。这里曾经是威尼斯驻罗马大使馆所在地,因此有了这个名称。
  往回走的路上有一处古代遗址,是考古挖掘出来的,虽然尽是残垣断壁,孤柱乱石,但仍能看出原来的庞大规模的气势。
  还有一座不大的凯旋门,据说法国巴黎凯旋们就是以它为原型建造的。
  罗马城虽然有些破败,但它却是欧洲文化之源。
  街边有一组石质的不同时期的古罗马地图,可以清楚看出帝国围绕着地中海在变化,小胡说得有道理,学生学历史,只要上街走一圈就全有了。
  罗马街上到处都是一种奇特的树,树干极高,而树冠像墨绿色的伞,小胡说这叫地中海油松。远看有点儿像中国皇帝车队中的伞盖,正如李贺诗云:“草如茵,松如盖。”中外一理。
  6,塞瑞尼斯玛酒店
  今天下榻的酒店同样很有艺术情趣,楼里到处都是油画,草丛中,树林里,到处都是白色大理石雕塑,艺术甚至多到了泛滥的程度,一尊小孩雕塑(不知是什么神)随便丢在路边,跟一段烂木头墩子为伍,弄得浑身脏兮兮的,居然也没人理睬收拾。 
  在这磕头碰脑都是艺术的国度,你想不懂艺术都没办法。
  这个旅馆虽然很艺术,但房间太小。只有6个平米,浴室只有0.5平米,磁砖还特别滑,得特别注意我们的老骨头。一没桌子,二没沙发,而且整个房间只有一个电插孔,电池充电就不能看电视,就这还得说是四星级。
  罗马到底是我们这次旅游的最南端,所以室温也热得受不了,有空调,但没遥控器。
  总之,这旅馆太美,太艺术,但太不实用,这就是我心中的罗马吗?

(责任编辑 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全国游客涌向云南避暑:机票预订量增长超一倍,高星酒店满房
    下一篇:宁都,一座被严重低估的旅游县城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