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岁月

来源:《宝安日报》 作者:文/陈荣荣 时间:2022-07-04 点击:


(此文首发于《宝安日报》2022年5月19号C10版“那年那月”栏目并被收入由著名作家谭谈题写书名、邵阳市前副市长李兰君作序、湖南邵阳知青文研会主编的《回望青山》一书。此书将于2022.年10月正式出版发行)

       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下片片金黄。我挑着担子,一头是一床棉絮,一头是装满生活用品的铁皮桶和小木箱,脚步踉跄、一步三回头,直到母亲站在香樟树下的身影在暮色中逐渐隐去。第一次离开母亲,去邵阳师范报到,是1978年的早春二月。头一年11月份,全国高考在华夏大地恢复了。作为77届录取率不到百分之四的高考考生,一纸录取通知书,结束了我一年多的知青生涯。现将此段经历记录如下,以不忘初心,与各位共勉。我挑着担子,一头是一床棉絮,一头是装满生活用品的铁皮桶和小木箱,脚步踉跄、一步三回头,直到母亲站在香樟树下的身影在暮色中逐渐隐去。

       1977年上半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那是在湖南,留城青年是没有资格参加高考的,而其时上山下乡运动已近尾声。想起自1969年下乡落户到老家湖南新邵陈家坊的大哥,依然孑然一身居无定所的窘境,心里虽有点胆寒,但我又不想失去这千载难逢良机,为了考试,我豁出去了,我要上山下乡!后来经曾明友老师介绍,插队落户于恩师家乡的高平区侯田公社文升村。寄居在恩师的妹夫汪明月家中。开始了为期一年多的知青生活。1977年上半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那是在湖南,留城青年是没有资格参加高考的,而其时上山下乡运动已近尾声。

我的下乡,不像以前那些大规模的、有知青成群结队,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因此难免枯燥无味。但是也有许多难忘的快乐时光。印象最深的是生产队长,他虽然年轻,但为人公正,做事有板有眼,深得大家喜爱。他性格开朗,喜欢喝酒,与我也很合得来。好几次,我俩攒够钱,便相约在收工以后一起去文升的供销分社,享受0.75元一斤的土茯苓烧酒,每人半斤用自家菜碗装着,小心翼翼地拿到我的住所。要么就着花生米,要么用自己抓的泥鳅炒点酸辣椒,再加上一大碗腌菜汤。碗盏交错,对饮畅聊,其乐融融。记得有一次,隔了好久没喝酒,我俩走几步,喝一口,回到家中,酒碗差不多就已见底了。他老婆问起,回答不小心在路上给全洒了。结果他老婆又给了他0.78元,他向我努努嘴,窃笑这次赚大了。队长开朗而快乐的性格也深深感染了我,给我那段枯燥而苦闷的日子留下了许多快乐的记忆。

莳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插秧,那些日子里发生的笑料更是终生难忘。大丘水田里,大伙一字儿排开,比赛就开始了。蜻蜓点水似的,很快,身后便是绿油油的一大片,场面蔚为壮观。队长走了一下神,速度慢了一点被困在中央了。不巧的是,他这时又尿急了。他只好对着大伙儿说,“莳田花芜(扮禾),撒尿乱撸(解裤子),代是(大家)莫看哦”。这时中年的妇女队长马上接句,“看又有么子要紧,哪个冒看过呢”。队长这边大笑回怼,“凭什么给你看,我又没看过你的。”接下来的一幕能让你见识什么叫大胆泼辣了。妇女队长一边作解裤带状一边说,“要看么,我现在就给你看”,搞得满田垅的人忍俊不禁,队长也悻悻然败下阵来。

高考日趋临近,我的心也紧张起来。尽管考场设在我的母校隆回三中,我离开那里也才一年多。但意外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第一场考语文时,想起这场考试将决定我今生命运,我的手瑟瑟发抖,怎么也握不住笔。见此状况,老师们非常担心,经请示校长也是考场主任和上级有关领导,考场派了一个机动监考员陪同我在操场转了一圈又一圈,20多分钟后回到考场才完成了那场考试。现在回想起来多么后怕,同时更加感激关心我的老师们。次年年初,我收到了通知书。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隆回三中考上的几个应届毕业生之一,我至今仍心存感激,没齿不忘。

一纸录取通知,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多年过去,那段枯燥单调而又快乐难忘的经历,以及刚拿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瞬间的激动心情,仍然不时涌上心头,历历在目,仿佛昨日发生。
责任编辑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浪淘沙 《庆生日》
    下一篇:对知青书信日记征集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