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中被救出的3岁男童郎铮,如今怎么样了?

来源: 法制播报 作者: 法制播报 时间:2022-05-12 点击:
 
2008年5月12日,一场史上罕见的灾难降临汶川,让一座美丽的城市顷刻间化为废墟。
 
在巨大且无情的天灾面前,人类虽渺小无助,却展现了惊人的意志力与凝聚力,齐心协力地共渡难关,重建和谐家园。
 
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有无数受难者残留的鲜血,也有人民解放军流下的汗水,成为所有中国人民心中永远也无法抹去的惨痛记忆。
 
奋战在抗震前线的记者们用照相机记录了无数感人肺腑的画面。
 
其中有一张照片中的主人公最为特殊,那是一个年仅3岁的幼儿园小朋友,躺在一个临时制作的简易“担架”上,被若干个身穿迷彩服的解放军战士抬出废墟。
 
这个小男孩名叫郎铮,被救出的那一刻,他不哭也不闹,而是艰难地抬起右手向解放军战士们敬礼,懵懵懂懂地表达他的感激与敬意。
 
这一幕恰巧被记者捕捉,并传播至网上。网友们也被小郎铮的懂事与坚强所打动,亲切地称他为“敬礼娃娃”。
 
如今,13年过去,郎铮已经16岁,早已步入中学。如今的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埋在废墟中的男孩
 
“我当时被埋在地下,周围漆黑一片,浑身都很疼,头上的血顺着眼睛和鼻子往下流。我很想抬手去擦血,可身体一点力气都没有,动都动不了。”
 
每当回忆起那段惨不忍睹的地震经历,郎铮都心有余悸。
 
2008年,郎铮年仅三岁,刚上幼儿园,生活在一个平凡幸福的小家庭里。
 
5月12日早晨,奶奶如往常一般送孙儿到幼儿园上学。而郎铮也在老师的看护下与小伙伴们快乐地玩耍。
 
谁也不曾料到,如此简单又平凡的幸福会在一瞬间支离破碎。
 
当天下午2时28分4秒,幼儿园的午休时间才刚过没多久。
 
有的小朋友睡眼朦胧,还未从睡梦中完全苏醒;有的则恢复元气,像个窜天猴一般东蹦西跳;还有的围坐在一起,手里摆弄着积木。
 
“地震来了,地震来了!”伴随着一声声惊恐地喊叫,教室的墙体开始大块大块塌陷,砸到老师和小朋友的身上,溅起一股呛鼻的烟尘。
 
郎铮此前根本不知“地震”为何物,但看到小伙伴们四仰八叉地躺在面前,被零碎的墙块压得无法动弹时,便略知一二了。
 
几秒后,幼儿园已从一座漂亮的建筑化成荒芜的废墟。郎铮也同其他小伙伴一样,被掩埋在砖瓦沙砾之下。
 
“咳……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你们在哪啊,快来救我!”
 
睁开双眼之后,郎铮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一片黑暗,一点儿光亮也没有。
 
对于一个三岁的孩童来说,身处陌生环境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郎铮只能一遍又一遍呼唤着最亲近的人,当呼喊得不到回应时,便哇哇大哭起来。
 
起初,郎铮还有力气哭。很快,饥饿、寒冷、恐惧等生理反应渐渐袭来,郎铮最终闭上了眼睛,陷入了昏迷。
 
昏迷中,郎铮看到了一片混沌,强大的黑暗慢慢将自己吞噬,亲人朋友离自己越来越远,耳边不断传来此起彼伏的哭声。


 
(杨卫华  右)

杨卫华——第一个发现郎铮的人
 
突然,郎铮隐约听到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声音,铿锵有力,紧张急切,且声音越来越近,而哭声反而离自己越来越远。
 
“这里有个男孩,年龄很小,头部流血,快过来帮忙!”
 
说话的是《绵阳晚报》的记者杨卫华,他也是第一个发现郎铮的人。
 
众志成城的救援人员
 
灾难发生后,政府立刻部署救援人员从四面八方赶来,赴现场搜救被掩埋的幸存者。
 
然而,现场搜救的工作并不顺利。地震的到来,引发了严重的山体滑坡,导致许多通道被堵塞,无法直接进入。
 
无奈之下,救援人员只能通过“空降”的方式进入部分严重的灾区。
 
由于救援任务危险重重,不少战士在搜救前写下“遗书”,早就做好了为民牺牲的打算。
 
尽管汶川地震仅持续短短两分钟,然其毁灭性不容小觑。
 
救援人员在搜救的同时,还要时时刻刻警惕自己的安危,因为随时会有余震降临,造成二次伤害。
 
5月13日凌晨,《绵阳晚报》的记者杨卫华马不停蹄地赶到北川。
 
此时的北川已不再是曾经热闹繁华、车水马龙的城市,甚至连“城”的影子都见不到。
 
这座城市被叮得满目疮痍,正在苟延残喘,到处弥漫着撕心裂肺的哭声。
 
由于职业习惯,杨卫华抬起照相机连拍了多个令人痛心的瞬间。
然而,四周还有诸多废墟未经发掘,救援人手也严重缺乏,杨卫华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照相机,义不容辞地投入到搜救活动中去。
 
突如其来的地震差点剥夺了郎铮的性命,但幸运女神显然是眷顾他的,给他留了一条小缝隙。
 
杨卫华小心翼翼地在崎岖不平的瓦砾残石中缓慢行走,突然听到了一阵微弱的哭声,气息越来越小,但足以感受到顽强的生命力。
 
杨卫华赶忙拿起手电筒,透过缝隙往下照,终于发现了一个正在哭泣的小男孩。
 
“你能不能看见光?”杨卫华激动地问道。
 
这束光刺耳又温暖,照得郎铮睁不开眼睛,却打开了他的心房。
 
此时,郎铮已在黑暗中度过近一天,又饿又冷,除了哭,没有它办法。
 
杨卫华急忙叫来救援人员,立刻对郎铮展开救援。
 
为了不对受伤的孩子造成二次伤害,杨卫华与八位战士甚至不敢动用铁制工具,愣是用双手搬开了压在朗铮身上的石块。
 
5月13日上午10时,朗铮总算从废墟中被救出。
 
“整个搜救过程,我都紧张地直冒冷汗。发现朗铮的时候,他气息非常弱,快要不行了。救出来后,才发现他浑身都是血,尤其是左臂,除了流血外,还骨折了。”
 
回忆起对朗铮的搜救过程,杨卫华的眼中充满了心疼与不忍。
 
小朗铮几乎要虚脱,在救援人员一遍又一遍的呼唤下,才慢慢恢复意识。
 
杨卫华与八名战士合力将朗铮抬至担架上,并用夹板固定住他的左手,还给他喂了点盐水。
 
朗铮慢慢恢复意识,但强烈的虚脱感还是令他张不开口,说不出话来。
 
不过,朗铮的年纪虽小,却知道自己得救了,救他的正是面前的解放军叔叔们。
 
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朗铮强忍疼痛,艰难地抬起伤势较轻的右手,朝着解放军战士行了一个军礼。
 
杨卫华立刻掏出相机,将这感人的一幕记录下来。
 
郎铮被救出
 
后来,这张照片曾登上新闻头条的热搜,而照片中的朗铮也成了口口相传的“敬礼娃娃”。
 
在上海第九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中,“敬礼娃娃”的照片荣获纪实类大奖。
“我的爸爸叫郎洪东,他是一名人民警察。我在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就学会了如何敬礼。‘敬礼’是一个表达敬意与感恩的动作,我当时非常感谢解放军叔叔救了我的命,所以就发自内心地敬了个礼。”
 
以上是朗铮的肺腑之言。朗铮年纪尚小,在身体孱弱、气息奄奄的情况下,仍不忘感恩,实在令人动容。
“敬礼娃娃”迅速火遍全网后,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华人都心系着这位坚强勇敢的三岁男孩。
 
不少人专门打电话询问朗铮的安危,并主动提出捐款捐物。更有好心人来医院看望朗铮,为他送去温暖的关怀与祝福。
 
被安全解救出来后,朗铮被立即送往附近医院救治。5月17日,朗铮又被转至四川绵阳市404医院。
 
郎铮和解放军医护人员
 
5月20日,时隔7日,杨卫华来到医院,再次见到了被他拯救的小生命。
 
此时,身为派出所所长的朗铮父亲已经扎在抗灾一线,只有母亲吴晓红寸步不离地守着儿子,几天几夜未曾合眼。
 
“医生说,朗铮的左手被严重压迫,手指的神经坏死,得把部分小指和无名指给截去。”
 
吴晓红先是对杨卫华表达了感激之情,后又含泪说了些朗铮的基本情况。
 
5月21日,朗铮顺利进行了手指切除手术。两日后,他又被转至西安唐都医院继续接受治疗。直到7月27日,这位遍体鳞伤的三岁娃娃才终于痊愈,顺利出院。
 
短短两个月,朗铮前后共进行了五次手术,每一次都是从鬼门关走过一遭。
 
然而,在治疗的过程中,朗铮表现得乐观又勇敢,从来不会为疼痛掉一滴眼泪。
 
每当护士姐姐来打针换药时,朗铮总是咬着牙关忍痛,最后还不忘懂事地说声“谢谢”。
 
住院期间,朗铮也心系自己的救命恩人,常常问妈妈:“救我的解放军叔叔们在哪呀?”
 
与此同时,杨卫华也多次前往医院看望朗铮。一来二去,两人建立起了密切且深刻的联系,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之交”。


 
自此,杨卫华成为了朗铮心中除了家人以外最重要的存在。
 
朗铮的现状

 
“朗铮真的很喜欢他,一看到他就一直粘着,‘杨叔’‘杨叔’地叫。朗铮上小学一年级,进入学校的少先队,第一次戴红领巾,第一次升国旗,杨哥都亲自来到现场,用照相机纪录下这些最宝贵的时刻。他与我们,不仅是朋友,更有一种似亲人般的感情。”
 
面对记者的采访,郎洪东面带笑意地提起了儿子的救命恩人——杨卫华,亦是如亲人般重要的人。
 
2015年2月26日,杨卫华罹患肝癌,不幸离世。自此,每年的清明与春节,朗铮都会和父母去祭拜杨卫华。
 
此外,郎洪东还提到:“杨哥真的很关心朗铮,生前已经帮他把读书的事安排得明明白白了,初高中在东辰学校念,大学也选了个好专业,甚至委托他的朋友来照料朗铮。”
 
在朗铮的心中,杨叔从未离开过。当郎洪东问起杨卫华的墓地在哪时,朗铮甚至能第一时间脱口而出“18墓区18号”,想必这个地方已经深深刻在他的心底。
 
除了杨卫华外,朗铮也不曾忘记曾经帮助他的那些人。
 
每逢节假日,朗铮都会用手机给当年的解放军战士以及医护人员发慰问短信。
 
在经历过地震后,朗铮尤其能对灾区人民产生共情。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地震,朗铮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积攒多年的零花钱全部捐献出去,以尽绵薄之力。
 
如今,朗铮在绵阳市东辰中学就读。在学习上,朗铮依然展现了一股不服输的干劲。
 
据悉,小升初时,朗铮以前100名的成绩考入东辰中学。然而,在第一次月考中,朗铮竟退步到了年级五百多名,在班上也是倒数几名。
 
对此,朗铮十分自责,也曾泄气过,但很快他重拾信心,分析退步原因,后来将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五十名。
朗铮所在的全年级共有2500多名学生,能达到如此地步十分不容易。
除了学习之外,朗铮的兴趣爱好丰富且广泛。
在家里,朗铮有一个小书房,里面摆满了《二十四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
朗铮曾提及自己最喜欢读军事战争领域的书籍,还崇拜毛泽东、刘伯温等伟大的名人。
此外,朗铮在体育方面也有涉猎,他的家中摆满了足球、乒乓球等运动器材,墙面上还贴着朗铮参加运动竞赛时获得的奖状。
记者采访朗铮:“你今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朗铮坚定地回答:“我想成为一位人民解放军,像那些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叔叔一样去保卫国家与人民。如今,我要好好学习,才能实现我的军人梦。”
201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上举办的隆重阅兵仪式上,朗铮身穿帅气的羌族服饰,对全国人民再次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中国少年该有的风貌。
 
如今,汶川地震已过14年,曾经稚气未脱的三岁娃娃已经蜕变成胸怀大志的翩翩少年,希望他能尽快实现心中所愿,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小郎铮和杨卫华

责任编辑  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人民艺术家”著名演员秦怡今晨辞世
    下一篇:沉痛悼念承德知青网负责人之一-----房春雨逝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