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不可任由市民跟市场缠斗
1
上海一旦由公权力要求全城封控,要求居民足不出户。
那就表示,城市已经进入紧急状况。
既然是紧急情况,不是平常情况。
那么,公权力就要在封控那一刻,建立提供居民购买食物物资的平台跟物流能力。
法律跟现有的科技,都可以做到。
如果物流缺车缺人,该征用民间企业资源,或号召军、官、民。
志愿参与物流,我相信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到。
2
不过,上海有的地方已经封控17天,有的已经超过27天。
却是市民每天要自己想办法抢菜,找各种团购,每天为食物担忧。
这会让市民更加惶乱不安。
封控已经很困难,这不是增加困难度吗?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封控前,理应规划好封控下2500万人如何在家饮食。
3
封控之下,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不可以留给市民跟资本主义去直面对决。
决定封控的是公权力,那么解决封控产生的需求,当然也得是公权力。
不可以让资本在城市紧急状态下,在公权力缺位下,垄断甚至取代公权力的角色。
这等于强迫2500万人使用某些电商,或是放任众多大大小小掌握物流能力的人,尽可能的抬高物价,或是垄断供应。
4
封控下,市民的生活需要,怎能让市民在清晨抢菜、团购、电商哄抬下痛苦?
还经常买不到。
因为封控是公权力介入。
平常有平常的市场机制。
现在原有的机制没有了,公权力要紧急介入原有的的采买方式。
让被封控的人,可以不虞匮乏,可以买到正常生活所需。
5
原来的快递人员跟外卖人员,在封控时就要立刻紧急征用,给与良好的生活与工资条件,保障健康,划分责任区块,负责物流。
如果缺物流车,也可以第一时间征用。
6
物流跨省跨市进来,但是每个封控的小区谁决定?
谁有权利控制货物能不能到居民手里?
这最后100米的距离,也要能够打破。
7
封控城市,代价当然巨大,不到非必要,当然最好不要。
可是一旦要封控,就要做好行动方针。
关键是,不可以留给市场跟资本解决。
因为一旦封控,就没有利伯维尔场了。
关在家里的居民,哪有自由选择买与不买的权利?
封控下,必须姓社,不能姓资。
8
现在有科技与体制,完全可以让公权力接手封控下的封控市场,让居民能配合政策配合得更有安全感。
责任编辑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