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史上那些传奇运动员

来源:文汇报 作者:文汇报 时间:2022-02-08 点击:
第二十四届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截屏图片
 
      最燃情:杨扬      
      实现中国冬奥金牌零的突破      
      

       2002年2月16日,在美国盐湖城第19届冬季奥运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比赛中,中国选手杨扬一举夺金,她紧握双拳,振臂高挥。杨扬的这枚金牌打破了中国人在冬季奥运会金牌为“零”的尴尬局面,实现了中国几代冰雪健儿魂牵梦萦的目标。      
      
      杨扬,1975年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的普通家庭,从小就对滑冰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喜爱,年仅8岁的杨扬第一次踏上冰场,就迷上了在冰面飞驰的感觉。1996年到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前,杨扬就已在国际赛场披荆斩棘,连续6年夺得个人全能冠军。但盐湖城冬奥会1500米项目中,杨扬因为过于紧张出现失误,最终只获得第四名。500米决赛中,杨扬一直在心里为自己打气:“我一直在不停地鼓励自己,每时每刻都在喊。当我冲过终点时,我还在不停地对自己说,‘我不是别人,我是杨扬’。”杨扬说道。风驰电掣一般地冲过盐湖城冬奥会女子500米决赛的终点线之后,杨扬将全身的力量和激情凝聚在自己的双拳。第二天,她又斩获1000米比赛金牌,《义勇军进行曲》再次在冬奥会赛场奏响。整个运动生涯,杨扬一共拿到59个世界冠军,是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中国运动员。      
      
      2006年,杨扬在退役之后,先后在清华大学、美国犹他大学学习,学业之余,杨扬依然活跃在她热爱的体育事业中,不仅在多个国际体育组织任职,2010年,还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2017年,担任北京冬奥组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积极为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建言献策。      
      
      最全能:爱德华·伊根      
      唯一的夏奥冬奥“双料”冠军      

      
      登上奥运赛场,能摘得一块奥运金牌,需要天赋,需要苦练,还需要幸运,然而,奥运会历史上有一位奇人——爱德华·伊根,他是在冬奥会和夏奥会均斩获金牌的全能运动员,也是奥运史上唯一一位“双料”冠军。1920年安特卫普夏奥会上他获得了男子轻量级拳击金牌,1932年第三届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上他又获得了四人雪车金牌。      
      
      1897年4月爱德华·伊根生于美国丹佛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学时代的伊根就展现出了良好的拳击天赋,1919年,他获得美国拳击业余锦标赛重量级冠军。1920年,他代表美国征战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并夺得拳击金牌。1932年,第三届冬季奥运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35岁的爱德华·伊根突发奇想,再次回到奥运赛场,参加了冬奥会四人雪车比赛,在这之前他从未碰过雪车。然而,这个4人团队最终战胜了美国二队和德国一队,获得了该项目冠军。伊根也成为奥运史上唯一一位获得夏奥冬奥“双料”冠军的全能战士。      
      
      不仅如此,伊根还是一位学霸,他本科毕业于耶鲁大学,后又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学习,并凭借罗德兹奖学金在牛津大学完成了学业。第三届冬奥会后,退役的伊根成为一名律师。1967年6月,伊根病逝于纽约。23年后,美国为了致敬杰出贡献的奥运会优秀运动员,出版了纪念邮票,邮票中伊根佩戴拳击手套,他的背后是四人雪车。      
      
      最跨界:索尼娅·海妮      
      从奥运冠军到好莱坞台柱      

      
      最年轻的运动员、奥运冠军、好莱坞的当红女影星……这位传奇女性就是出生于挪威奥斯陆的索尼娅·海妮,11岁时参加了在法国夏蒙尼举行的第一届冬奥会,成为了冬奥会历史上最年轻的运动员。在这届冬奥会中,索尼娅·海妮一出场就成为全场焦点,在观念保守的20世纪20年代,她大胆地改革了花样滑冰女选手的服装款式,将比赛的裙子长度改到了膝盖以上,引发了花滑服饰革命。自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女子花样滑冰选手开始尝试短裙,摆脱了长裙限制的女子花滑选手,动作更轻便,难度也随之翻新。这在女子花样滑冰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索尼娅·海妮对花滑服饰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女子单人滑技术的进步。      
      
      除此之外,索尼娅·海妮更是创造性地将芭蕾舞舞步和技术动作编排进花样滑冰。优雅的形象、创新的技术动作,索尼娅·海妮在赛场上用独特的魅力一次次征服了观众和裁判。只要她出现在冰面上,观众就会将整个看台挤得水泄不通,并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向她致意。      
      
      1927年,海妮夺下了个人第一个世锦赛冠军,从此开创了十连冠的伟绩。1928年,15岁的索尼娅·海妮参加第二届圣莫里茨冬奥会,一举拿下女子花滑冠军,成为当时女子滑冰运动员中最年轻的奥运金牌得主。之后的三届冬季奥运会,再无人能撼动海妮“冰上女王”的地位。可以说,索尼娅·海妮是该项目真正的初代传奇人物。      
      
      24岁时,参加过四届冬奥会的海妮轻盈地离开冰面,转向好莱坞发展,开创自己的新事业。她以冰上秀的方式去各地巡演,与20世纪福克斯公司签约,参演了数十部为其量身定制的影片,包括《万里挑一》(One in a Million)、《冰陆》(Iceland)等,影片票房收入位居前列,成为好莱坞的三大台柱之一。索尼娅·海妮在她的自传《我脚上的翅膀》中谈起这次转行说道:“我的抱负就是进入电影界。许多舞者都是演员,我不希望也不打算放弃滑冰,它对我而言意义重大,从比赛中退役后,我比以前滑得更多,花样也更多。在为电影做准备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以前我认为不可能做到的新技巧和新动作。最重要的是我终于可以向公众展示我穿上溜冰鞋跳舞的想法了,这是我小时候的一个梦想”。      
      
      最励志:小山姆·克莱顿      
      连冰雪都没见过却走进了冬奥会赛场      

      
      一个连冬天都没有的热带国家,能参加冬奥会吗?牙买加,一个全年平均气温27℃左右,没有冬天,从不下雪甚至不知道冷为何物的国家,他们的运动员却出现在了冰天雪地的冬奥会赛场,是不是非常违和?当四个黑皮肤的人驾着一台用废铁焊接的雪橇出现在冬奥会赛场时,整个世界都震惊了。这是电影《冰上轻驰》的片段,也是一个真实的奥运故事: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第十五届冬奥会开幕式,当牙买加运动员代表走进赛场时,全场一度安静下来。所有人都为之惊讶:一个热带国度,怎么出征冬奥会挑战冰雪项目来了?      
      
      提起这支牙买加男子雪车队的组建,就不得不提到小山姆·克莱顿。和大多数知名牙买加运动员一样,小山姆·克莱顿最初是一名短跑运动员,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在奥运赛场上一展雄风。1986年,小山姆·克莱顿参加牙买加国内围绕夏季奥运会举行的短跑项目选拔赛,以领先优势冲向终点的小山姆·克莱顿,与身边运动员相撞摔倒。走进奥运赛场的希望就此破灭了。小山姆又将目光转向了两年后的冬奥会。这在热带国家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小山姆偏不信邪,在他的召集下,一支四人运动队悄然诞生。      
      
      当时的牙买加人连冰雪都没见过,更不要说拥有练习冰雪项目的训练场。四个雪车运动的“小白”就用小推车代替雪车,草坡代替滑道日复一日地训练;没有经费,他们街头卖艺,各显神通筹集参赛经费。终于在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上,牙买加雪橇队完成了首次亮相,之后还分别参加了1994年、1998年和2002年的冬奥会,2000年的世锦赛,牙买加雪橇队还斩获了一枚金牌。      
      
      除了体育方面,小山姆·克莱顿在音乐领域也颇有建树,曾在众多知名乐队担任音响工程师,包括Steel Pulse乐队。是北美和加勒比地区家喻户晓的音乐人,为牙买加雷鬼音乐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3月31日,小山姆·克莱顿因新冠肺炎并发症去世,享年58岁。      
      
      最幸运:斯蒂文·布拉德伯里“最后一名”夺冠了      
      
      短道速滑比赛在众多体育项目中,偶然性较大,也因此出现过很多冷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有一位最幸运的选手:五名参加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的选手有四位摔倒,排位最末但唯一没有摔倒的运动员赢得冠军。这个幸运儿就是来自澳大利亚的运动员斯蒂文·布拉德伯里。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是斯蒂文·布拉德伯里第四次踏上冬奥会场,之前他从未在一项个人比赛中进入过前八名,想品尝一次决赛滋味的斯蒂文·布拉德伯里在这次比赛中奋力拼搏,四分之一决赛中,斯蒂文·布拉德伯里仅仅名列小组第三,差点告别冬奥会的舞台,却因同组选手被判犯规,意外获得晋级资格。半决赛中,面对强劲的对手,斯蒂文·布拉德伯里有点招架不住,可同组的五位选手,有三位选手摔倒了,斯蒂文·布拉德伯里离梦想又更近一步了。进入决赛的都是短道速滑的顶尖高手,斯蒂文·布拉德伯里不出意外地落在了最后一名,结果前四名运动员滑到最后一个弯道,却意外相撞并摔倒,场内一片混乱。这时,唯一一个站立的人——斯蒂文·布拉德伯里冲过终点线,幸运地为澳大利亚摘下了冬奥首金。赛后,斯蒂文·布拉德伯里公开承认,这枚金牌来得十分侥幸。      
      
      从那以后,他成了澳大利亚家喻户晓的明星,为纪念布拉德伯里的胜利,澳大利亚还专门发行了一枚面值45澳分的邮票。而他的夺冠历程也使其名字进入了澳洲当地口语词组“doing a Bradbury”,意为因为出现意外事件而获得胜利。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阿根廷总统参观瞻仰毛主席纪念堂并敬献花圈
    下一篇:冬季奥林匹克:一种对极限更为彻底的超越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