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母亲的一份手稿家书谈起(百年耀邦)
来源: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作者: 胡德平 时间:2021-12-21 点击:
三、为人民的服装业进言补台
建国后,母亲在纺织系统工作近三十年,离休后又到“北京服装协会”工作。她的社会联系非常广泛,她在《母亲的心》一文中承认,在战争时期“根本不懂怎样做一个年轻的母亲,也不懂得怎样对待孩子。特别在那战争年代,对待家庭和孩子都不敢有什么奢望”。母亲对家庭和子女确有歉意,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做子女的不但没有遗憾,反而觉得十分光荣。母亲又说:“但在不同的环境,对孩子的关怀与爱护也本能有所变化”。“本能”二字自然出口,皆因人性,母亲一点也不做掩饰。母亲在文稿中对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有大段大段追忆往事的直白,充分体现了她的感情活动。
在政治上,我认为母亲是一个模范党员,终身以事业为重,勤恳工作,绝不吃什么夫人饭。她特别喜爱她全身心投入的纺织产业,从棉纺到毛纺,再到化纤。她认为经济工作是最好为民造福的事业,衣食住行谁能离开须臾片刻?“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类纯技术观念的话,她给我不知道说过多少次。她对党和国家的文件是认真学习的,但她特别强调政治要落实在具体业务上。她不喜欢拉扯人事关系,对党内情况和问题也不敏感。“wenge”前党内外就有很多激烈争论的问题,比如大家都同意政治挂帅,但大有分歧,一部分人认为政治挂帅应落实到革命化上,一部分人认为应该落实到业务上。母亲是后者坚定的且不加掩饰的拥护者。“wenge”中革命群众大批单纯业务观点,最后她思想上的一个疑问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即政治挂帅要落实到革命化上,那么革命化又应落实到哪呢?她坚持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非常认死理。我认为在企业干部中,这种同志并不少,党的事业也非常需要这种人。
母亲的文稿最后写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公报重点突出讲明,今后全党全国人民的全部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对长期做经济工作的母亲是一次彻底的思想解放、政治解放。可能这份手稿就是在这次全会后写下的,同时她也准备继续在祖国的纺织行业加倍工作。没想到没过多久,父亲和母亲多次谈话,劝她及早退出第一线工作,早些让政治素质好,熟悉技术业务的年轻同志接班。说实在的,母亲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她到1981年才满60岁,为何提前就离休呢?父亲给她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的组织、干部队伍包括领导同志需要进行重大调整,老同志要从岗位上下来一大批,我们家也要从自身做起,你提早下来也便于我做工作。我们的年纪都大了,记忆力,工作精力就是和年轻的时候大不一样了。当父亲说到我们家也要从自身做起时,还用手指指自己的鼻子。父亲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母亲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我觉得母亲对父亲的工作帮忙很多,多在经济问题上。1982年5月19日下午,父亲请国家计委、经委、财政部、商业部领导和薛暮桥、马洪等经济专家座谈。主题是如何看待人民群众的内需和消费问题,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这是改革开放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针对群众的柴米油盐等生活问题就发表过专门演讲——“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并号召督促干部确实予以解决。
在座谈会上,父亲说:“北京服装工人八万人,能加工毛料衣服的一万四千人;天津市服装工人三万人,能加工毛料衣服的两千二百人。”我认为,这两组数字不是计委提供的,也不可能是纺织部提供的,因为纺织部主要关心的是棉纱、布匹、印染、衣料的中间产品,负责服装终端产品生产的部门,则在轻工部。轻工部企业生产的服装品类十分单调,大体上都是千人一面的工作服、干部服和军队服装,要说服装的区别,也就是男装和女装的区别。我认为北京、天津服装工人的具体数字,极有可能是母亲提供的。
当时北京的服装业非常落后,难怪周总理要把上海的服装品牌红都、雷蒙、华表、蓝天引进北京。为了提高北京人民的生活质量,仪容美化得更时尚一点,总理还引进了上海的理发店,取名“四联”,此举轰动京城,人之好美乃天性也。父亲又讲:“明年要在人们中间提倡一下衣着问题,穿好一点,穿漂亮一些,穿干净一点。”从服装出发,父亲又引出一个更大的就业问题,他说:“我们想法,服装工人发展到三百万,三五年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我们社会上还有三百万人没有就业,通知十几个大城市,立即开服装训练班。”其他同志讲:问题比较复杂,一要有房子,二要有老师,三还有一个价格问题,裤子和上衣价格一样。父亲答道:“可以开几个学校。总之,服装业、皮革工业,民族服装工业等,几个方面都要催一催。”催促的工作,他首先催促的是北京市:“北京市我催了它好几次,我接到了外国人的告状信。”父亲催北京市的服装业,母亲又在北京市纺织局工作来,此事父亲不可能不和母亲商量,不催她,首先催谁呀!况且母亲也愿意给父亲送递告状信。母亲也有主动催促过父亲的时候,父亲第一次穿上西装,也有母亲的催促之劳。
母亲离休之后,1984年被推选为“北京服装协会”的会长。这是全国首家与服装相关的社会民间组织。此举引起的社会反响是很大的,上海、天津、武汉、成都、大连、深圳等十几个城市纷纷效仿。这股民间力量大大促进了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和繁荣。母亲在工作岗位上做的都是服装行业的上游产品,现在的工作却是为下游的服装行业做服务,能看到纺织行业的最终产品,这是她在本行事业上最美的享受。这使她直接接触到社会和市场的活力,更加了解了消费者的偏好。各类企业家和国外的同行,很快与各地的“服装协会”又组织成立了“全国省市服装行业协会联合会”。破天荒地举办服装设计大奖赛、服装纺织新产品展销会、服装模特表演赛,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和人员互访活动。主管部门对服装的支持力度也大大加强了。北京市先后开办了十二所服装职业学校,六所高等院校专门开办了服装专业,北京和国家纺织部把“北京市化纤学院”改为“北京服装学院”。总之,母亲的晚年生活并非一片空白,她的纺织服装生涯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
行文至此,心中万分羞愧。我对母亲晚年的社会工作真是了解、关注、学习的不够,文中的许多素材都是原纺织局党委书记孙建勋、杜玉芬和“北京服装纺织协会”提供的,孙建勋同志还对此文做了多处亲笔修改,同时也感谢钱江、肖祖石、纳兰女士辛勤整理了母亲的多份资料。母亲晚年还经常收听广播,关心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母亲在解放战争时期即在冀热辽、晋察冀贸易公司做经济工作,建国后仍然在做经济工作。她一直希望祖国的服装纺织行业能够做大、做强、做美。作为一个纺织服装行业中的女性工作者,她对服装产品的美学理念是:“创新为主,古为今用,博采各国之长,追求文明雅致的中国特色。我们要把服装、服饰与人的体型美结合起来,使其格调高雅,有风度,祛除低级庸俗的东西。”
四、什么是母爱?
我在二中上初中时,当时社会上批判文学作品中的人性论已经多年了。记得一位仪态端庄、讲课从容的语文女老师给同学们讲课:人有无人性这种情感?当然有,比如母爱,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母亲,但母亲在哺育幼儿时,她就会从自己的人生角度和立场出发,自然而然地去设计孩子将来的成长和前途。可见人性中包含着人的阶级性,阶级性中又包含着人性。这个道理给我印象十分深刻,但根本没有细想下去。
人是世界上哺乳动物中最高一层的物种,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母子深情,深情至真的镜头,让人感动。同时,我还深深信服这一观点:人类社会有两种生产,一种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一种是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即种族的繁衍。人类文明即是在这两种生产和再生产的文明时代中诞生发展的。两种生产都是人类的劳动,在后一种劳动生产中,无疑女性承担着比男性更艰辛、更神圣的责任,此外还有分娩时的阵痛,孩子是夫妻结合的产物,又是母亲的劳动果实,她为劳动收获充满喜悦,母爱由此而生,母爱由此而光荣,由此还产生了由己及彼,从个体到群体的人际关系的伦理学。
我们每个家庭都有母爱的呵护,都有说不尽的母爱故事,人人都有一本母爱的家书,值得细细品读。
晓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