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侧幕,看演出

来源:转载自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简报 作者:高云凌 时间:2015-04-12 点击:

一、远看成岭 侧看成峰

上海知青是一群数量可观的,有弘扬正能量文化传统的群体。近年来,元宵节联欢会已经成为文化品牌的核心。主办单位在努力做一件事情,希望通过演出的影响,凝聚知青松散的态势,整合人才资源,集中优势兵力,努力实现后知青时代的文化复兴,推动知青文化的跃升。
上海何幸,有数十万上海知青回归;知青何幸,有党中央的文化发展方向导向;上海知青有幸,受海派文化之包容!上海,是有不能再生的知青文化发展资源的城市,因为,知青们创造的文化,是上海群众文化一个重要的桥段!
知青文化需要诠释与载体。文艺演出作为诠释文化的特殊形式,极具普遍性,感染性和影响力,在推动知青文化发展,体现知青的文化个性,打造知青文化品牌等方面,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的知青文化虽然有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演艺活动自2004年始,只有短短的十多年历史,但却团队数量成规模,质量上水平,类型多样化,且后代也开始成才,已经成为是上海群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青们在剧场,在广场,在公园,在社区,为市民公益性演出的场次不计其数,群众的赞扬遍地开花,口碑,树立在上海人民的心中。
话说3月1日下午黄昏时分,《羊羊羊·共圆知青梦·2015年迎春元宵歌舞交响文艺演出》,大幕落下,歌声飘去,舞姿消失,灯光暗淡,人散场空,一切恢复宁静。
忽然间我想说几句话。尽管我常常站在侧幕做舞台监督,会以偏概全,会说长道短唠唠叨叨,会想起很多的类比。赞美的颂歌要唱,瑕疵的批评要讲,得罪人的事情也要干,好话歹话总得有人说。一场演出,自我感觉良好是好,观众评头品足也是好。
好的标准:是策划组织的成功,是综合水平的评价,是安全保卫工作没有疏漏,是众人捧柴火焰高,是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和上海东方国贸有限公司,给了观众足够的精神大餐,犹如请知青们喝了一瓶陈年好酒。酒醒之后,还在回味无穷,大叫:好酒呀好酒!
一般的来说,醉酒的人,从来都不说我喝多了,什么事情明白!众人皆醉我独醒。
要我说,什么叫成功?舞台上下,没有出现任何状况以及责任事故,就是成功,就该喝酒庆功!
《2015羊·羊·羊元宵节》的主题,集中体现了上海知青共圆知青梦的美好愿望,策划和排练已经进行了8个月了。在演出前不久,受朋友方国平与石兔瑛的委托,我临时顶替主持人陈兆雄做舞台监督,管中窥豹,我看到了斑斑点点。我不知策划们是怎样的辛苦,不清楚资源是怎么样的整合,节目是怎么样的编排。只知道,石兔瑛一只只电话打出去,大事小情总揽过问,刁难种种不断,夜夜难眠;只知道方国平把自己的企业扔下不管,为准备上海知青们的精神食粮到处奔走,大到场地出租,小到节目的细节,操不完的心;只知道志愿者刘素贞瘦小的身影在忙忙碌碌疲惫不堪,只知道会长阮显忠亲自关怀,还有很多团队在努力排练……。只知道,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整台的节目此前也没有看过,不知道怎样执行导演的意图,看了节目单,写了主持词。我莫名其妙的地从茫然处走来,最后走到了明亮处。
二、赞歌飘飘 深情流彩
2015年3月1日下午14:45’,由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和上海东方国贸有限公司主办,《知青·上海》艺术团承办的,“羊羊羊·共圆知青梦”2015年迎春元宵歌舞交响文艺演出,在上海同济大学礼堂举行。这是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连续四年来规模最大的演出,观众2500多,演出团队13支,演员300多,加上保安以及延边知青的志愿者队伍,浩浩荡荡,大约有3000人观看了演出,一票难求,座无虚席。演出前,有的观众还都在外面焦急的等待让票;同济大学的院子里,站满了拍照和围观的人群;延边知青的演出团队,在为观众暖场,人人以先睹为快。
白发苍苍的知青们纷至沓来,老友老同学见面的惊喜,万语千言说不尽的情感聚会,果然是盛况空前,果然是节日气象。
这使我想起了两年前:2013年的10月24日,新疆知青纪念进疆50 周年的演出。总指挥夏文明夫妇,带领策划组呕心沥血,投入了数目不少的资金,精心筹划筹备了一年多。万体馆大舞台演出,演员600多人,观众9000人,加上安保以及后勤,共计10000多人,也是一票难求,规模宏大。因为我在这场中,是友情相助,也是不挂名执行副总导演或者舞台总监,站在侧幕,很多的后台发生的感人事情我是亲眼目睹,可圈可点,这一次,我知道了新疆知青建设新疆的故事。
镜头再回放,2012年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专场蛇年《知青之歌春晚》,是由东方国贸和《上海知青》杂志编辑部王建国等人策划主办。因为那一场的三个导演是我和万曼影,顾国庆三个人,我们参加了全过程,先后的11稿所有的文案,都出自我的手。最后,我又是站在了舞台的侧幕,做了事实上的舞台总监,前前后后发生的林林总总,我有发言权:。那一场有观众7000人,座无虚席,一票难求,志愿者的安保工作也是很优秀的。也是有诸多的经验教训,可以总结,可以感叹。回想起来,大概在上海,知青在大场地,组织大规模的演出,应该从此起头。一群又一群的知青啊,在演出方面展示辉煌,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上海市的大型的舞台,都走过了。这令政府和市民,刮目相看。
三个大规模的演出,观众达到3000,7000,10000!相对比较,在策划和组织上,堪称经典,都应该载入史册。
知青是时代的产物,大多数与新中国同龄,最小的也到了花甲年纪。知青文化,已经是老年文化,毋庸置疑。不管红旗还能打多久,路还有多远,快乐开心是第一要义:中国人过节,是出正月,闹二月,沥沥拉拉到三月,过的就是节,闹的就是春!因此要唱赞歌。
总体篇章的新意乃是上半场是歌舞,下半场是交响音乐,曲目的基调是怀旧。旧瓶装新酒,乃飘过岁月的歌。整台节目耳熟能详,热热闹闹。
整台节目主打的种类是歌舞和交响乐。有老歌,有新歌;有新舞,有群舞,有伴舞;有独唱,有组唱,有合唱;有器乐独奏,也有唱主角的交响乐。歌舞场和交响乐两场并做一场演,三个多小时,可以看出策划者,想叫观众开开心心赏心悦目的良苦用心。
老吗?有老面孔,有新容貌;演员有老知青,也有知青二代,算知青文化后继有人,足可以欣慰。
先说声乐:女声三重唱,女声小组唱,是一流的水平,无人不叫好,掌声如雷。
忽然间听到了同一个旋律,原来知青上海艺术社 组唱   《  桃花红杏花白  》和上海知青广场艺术团《 夕阳笑脸 》是一个曲目,这是一个被忽略的一个瑕疵,算瑕不掩瑜吧。
一个联唱,5支完整的老歌排在一起唱,个个加伴舞,这当然不能算是联唱了,那叫什么呢?独唱组?男中音和男低音排在一起,感觉也是怪怪的。伴着男低音许晓敏的独唱《南京知青之歌》的旋律,很多听众潸然泪下,后台,剧务刘女士一直在流泪,等到许晓敏下来,她抱着许晓敏大哭失声,我也流泪不止。再看周围,剧务们个个表情悲伤。可以看出歌者煽情的魅力。一时间,整个热闹的气氛,顷刻间化为乌有。
歌舞歌舞,先说歌,再说舞,六七十的年纪,菊花面,老年态,孩童心,还要涂脂抹粉扮年轻,舞者们真的不容易!年过花甲的老爷爷老奶奶的辈分,还能在舞台上跳舞,精神可嘉!老胳膊尚能举起,老腿却颤颤巍巍,不服老和已经老了!自我感觉良好,不会照顾别人的视觉感受与心情如何,实在是有点悲怆的味道: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巅峰下面是低谷, 星星之火到燎原的大火,再回到星星之火,是一个哲学的逻辑过程。违背了这一自然法则,注定是什么呢?算美好的记忆吧。
10支舞蹈队先后出场,鼓舞,群舞,双人舞。民族舞,中国舞。这且不必说。包括选曲编舞导演在内,都有一种暗自较劲的意思。没有机会参加演出的拼命争取;有机会入选的有点兴高采烈。舞者们真的不容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是策划失策,也不是舞蹈队之间的横向比,而是被眼高手低的观众上帝比:节目一出场,水平高低就有差距了。
关于舞蹈观众上帝一点都不含糊,给了一个这样的评价:
金达莱艺术团的朝鲜族演员的演技确是专业水平,疆二代的上海西域歌舞团的舞蹈水平无可厚非。黑土情艺术团的中国舞也是满堂红,三支舞蹈队让舞台升华,璀璨的灯光下,舞姿热烈且欢快,一开始就吸引观众的眼球,产生了共振互动。之后,其他的舞蹈队在再上场就有些黯然失色,光辉被前面掩盖住了,多少令人尴尬些。
来自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一年级的花卉同学,师从著名小提琴家俞丽拿教授,从上音附小学习已有10个年头之多,专业非常优秀,曾获哈萨克斯坦国际小提琴比赛少年组金奖。天演奏的小提琴独奏《金色的炉台》《苗岭的早晨》,听众们耳熟能详了,既保留了原作口笛音乐的特色,又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特性,展示了热情奔放的苗家舞蹈,音域宽广、情感丰富、对比明显,优美动人,激荡人心的旋律和节奏,把在候场准备的小提琴手们迷倒一片。这说明了什么?演技说话,年轻是宝。
知青中间人才济济,原本是自己的舞台和空间,演出的都是别人的东西,自己的作品仅仅两首,有点扼腕叹息。可圈可点是的两首原创的作品,一个是集体作词,张崇宁整理,朱杰夫作曲的,上海知青红娘合唱团演唱的《知青红娘志愿者之歌》曲调优美欢快,给人的感觉是耳目一新。还有一个是 樊蔚源词曲的《我的知青爸妈》,动情的旋律,深情的演唱,老照片的背投,还真的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节目单是早就印制出来了,演职人员表上,一些人没有名字,我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在有名无名面前,最值得歌颂,就是他们——活跃在台前台后剧场内外的志愿者,尤其是延边知青志愿者。这样大型的演出,没有他们的兢兢业业无怨无悔,这一台节目的顺畅进行是不可能的。我非常的感谢的,是前台主任兼安保的王正兆,他一直帮我做剧务主任,先后有10多个剧务,都是他安排的。王敏久等这些老哥都老老实实,一声不吭,安静地站在舞台的右侧,按照我的吩咐迅速地去搬搬扛扛,送道具,搬踏步,抬钢琴,摆麦克,放椅子,桩桩件件,没有耽误一点点时间。后台主任以及催场,协纠察把守后台的进场大门,提前两个催场,后台基本保持了秩序,前后台的程序按部就班。还有在剧场内的朱正纲,田龙兴带领的安全保卫的一批志愿者,严格执法,有效地保证了节目一个个进行。高风亮节,令人感动。
三 龙凤呈祥 山高水长
知青文艺团队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水平高低,而是在于历史视觉的印记以及文化的沉淀。如何寻找后知青时代的演艺方向。恐怕真的要仔细掂量了。
白云在天,风吹云散。知青文化之花朵,有开有落。面临年纪,疾病,经费,场地,平台等重重困难,老迈年纪的知青的唱歌跳舞,充其量就是自娱自乐了。人人都看到的,人人都想建议的知青演艺队伍的资源优势组合,迫在眼前。但是相互之间不服气的心态,实在是叫人无语。我说一句:世界只出现过一个孔子,一个毛泽东,大家都是凡人,没有神仙皇帝救世主,没有什么知青领袖,只能高唱奉献之歌。
上海知青的群团,联谊会,艺术团,沙龙,各自为政,小家林立。以连队、生产队为单位遍地都是,当年的“领导”,如今还是领导,一种怀旧情思,一种潜台词,根深蒂固了。
近年的迎春元宵文艺演出,就是一场“知青的春晚”。要求高,期望值大,凝聚力强,扩散面大,影响面广。知青们把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看作是一面心中的旗帜,于是,主办单位就骑虎难下,霸王硬上弓了。
按说,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和上海东方国贸有限公司和各支持单位以及知青群团,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不是上下级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不过是借助一场演出,暖暖上海知青的心,凝聚一下知青的精神而已。据我所知,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的职能没有组织知青团队的节庆日演出内容这一项。可是对上海知青们来说:当年,有集体主义精神的知青们被领导习惯了,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心里的空虚,也要寻找一个上级来弥补被领导的感觉,回味当年知青的岁月,怀旧的味道犹如咀嚼回锅肉,知青们很知足了。
我很想说的是:既然上海知青在心里已经默认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是主心骨,而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又骑虎难下,不如登高一呼,真正地进行资源组合,组建一个文工团,打造上海市第一流的知青演艺团队,正如《三国演义》一书所指出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地球本来就是一个村。
上海的知青演艺团队,知名的不知名的林林总总,水平高的低的均有:舞蹈团,艺术团,合唱团,模特队,票友社,艺术社,在上海至少有百团数量之多,百团大战,丰富了上海市民以及社区文化生活,几经大浪淘沙,优秀的团队浮出水面。
没有曲艺戏剧团队,或是遗憾!
仅有的一支语言团队上海诗剧社暨上海知青朗诵艺术团也是面临大浪排空,随时灭顶。
有两支乐团名声鹊起最为精彩,高雅文化,中西合璧,几乎叫我们完全可以引以为骄傲一下:一是“白桦林民族乐团”,二是“市北管弦乐团”。
两个乐团各自的规模几乎都是近80人。其中,有8年前,湖南省歌舞团团长李燮山,为了叫老战友不至于孤独寂寞老有所为,跟他的战友陈老师和夏云们,呕心沥血,倾情投入,自掏腰包,把各种器乐配置齐全,在山河农场的老知青中间,矬子里面拔大个儿,硬是赶鸭子上架,把一些个门外汉训练成了乐手。组建的“白桦林民族乐团”,不仅仅可以演奏原创的民乐《知青之歌》,而且已经可以达到跟专业院团水准做一拼,他们与上海京剧团合作伴奏《江姐》的演出,堪称一流。上百支民乐乐曲演奏的水平,使白桦林民乐团成为黄浦区群文的一个王牌乐团。
民族花开,中外交响。还有一支风格迥异团队,就是王新生惨淡经营了12年的“市北管弦乐团”。以知青为主体的77人的管弦乐队,全新亮相在“羊羊羊·共圆知青梦”2015年迎春元宵歌舞交响文艺演出的下半场。这支团队成立于2003年,乐团成员平均年龄58岁。参加过各地大小型活动,受到上海音乐界人士的广泛好评。乐团改编和演奏的中外经典乐曲和创作演奏具有中国元素的音乐节目,可以演出3个小时,也是闸北区的一支精锐部队。
借“羊羊羊·共圆知青梦2015年迎春元宵歌舞交响文艺演出”为由,纵观上海的知青文化史,以及文艺演出等等,无论是研究成就,品牌影响力,还是现实基础,未来的发展潜质,都应该有一个上海市知青特点的文化品牌。
广州来的《岁月甘泉》可以到国内各地巡演,北京来的《雪花飘飘》也风靡一时;知青文化还没有终极——上海知青的演出,完全可以商演,不能游离在社会之外。
党中央吹来了文化政策的好风,上海知青文化产业基地项目,期待有识之士。(2015年3月13日星期五于上海)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中央重新定义公务员好日子
    下一篇:在杨晓沪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