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那些生命与祖国相连的名字

来源:新华社 作者:吴晶/屈婷/丁小溪/高 时间:2021-10-02 点击:
走过72载风风雨雨的新中国,红色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擎起民族的梦想和希望

图片来自电视截屏
 
      ■新华社记者 吴晶 屈婷 丁小溪 高蕾

      10月1日,共和国第72个生日。处处飘扬的五星红旗,唤起每一个中国人的情感洪流。这面旗帜,写满了格外厚重的生命故事。这面旗帜,见证着难以忘却的家国记忆。

     永远不要忘记,共和国是红色的。在亿万人民勠力同心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新起点,让我们致敬父辈用鲜血和青春染红的旗帜,致敬那些将生命与祖国相连的名字!
 
      他们用鲜血绘就共和国底色

      1953年7月,抗美援朝金城反击战,炮火如倾盆大雨砸向阵地。92岁的二级战斗英雄王占山至今仍能一口说出那场战斗的地名、作战路线、高地编号……时任排长的他带领76名战士坚守阵地4天4夜,先后38次打退敌人进攻,歼敌400余人。

      “你接替指挥,一定要把阵地给我守住了……”巨里室北山的一座高地上,奄奄一息的指导员向王占山下达了最后一个命令。

      “我绝不后退半步!”轰炸机投下的重磅炸弹,两次将王占山掀翻,埋在土里。战士们把他挖出来,扯着嗓子喊:“排长!排长!”王占山醒过来,继续指挥战斗。换防部队到达时,整个阵地剩下不到10人。清点战场时,不见王占山,人们以为他牺牲了。战友们找来找去,才在死人堆里发现“胸口还剩一口热气”的王占山。

      38个弹孔、4处重伤。伤愈后,这位百战老兵带着后脑的一块弹片,继续南征北战。“我用一个个优异的战绩,回报党给我的第二次生命。”

      这就是中国军人的血性和忠诚!烽火硝烟的年代里,他们用热血铸就这个国家的基石。

      昔日的炮火连天,换来今日的万家安宁。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知道和平多么珍贵。“从战场上下来,父亲对自己要求很高。他总说,他是在替死去的战友享福,所以革命本色不能丢。连组织为他买一个生日蛋糕,他都不允许。”王占山的女儿王秀香说,这些年,王占山时刻想着他的战友们。

      要立新功,不要吃老本——王占山斗志不减:他宁当“穷司令”,过“抠”生活,也要想方设法让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在工作中坚持同不正之风做斗争,同时匡正家风,从不让家人搞特殊化……为党和人民奋战了73载后,他在建党百年之际获颁“七一勋章”。

      从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到砥砺奋进的新时代,这些用鲜血绘就了共和国底色的革命先辈,永远是中华民族最闪亮的精神坐标。

      他们用奉献诠释许党许国的情怀

      前不久,“七一勋章”获得者、86岁的马毛姐回到了家乡无为市刘渡镇马坝村。乡亲们迎上前来,孩子们也围绕身边。坐在轮椅上的马毛姐,讲起了当年的故事——

      1949年渡江战役中,仅安徽无为、宿松、怀宁三地就分别有2000多名船工参战,运送大军过江。当时才14岁的渔家少女马毛姐,是年龄最小的船工。茫茫江面上,机枪子弹拖曳着火光,向渡船迎面打来,打烂了船帆,也打伤了她的右臂。但她简单包扎后,仍忍着伤痛和哥哥全力划桨,整晚横渡长江六趟,把三批解放军送上南岸。

      “跟着共产党,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当年支撑小英雄的一句话,如今在马坝村已变成现实。新居、稻田、荷塘、蟹池、花木……昔日长江边的贫困渔村,如今景美民富。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无论什么时候要永远跟党走,全心全意做好人民的服务员。”马毛姐殷殷嘱托乡亲们。她也是这么做的。新中国成立后,她听从组织安排,先后在合肥车站区针织厂、合肥车站区被服厂、合肥五金六厂、合肥帽厂、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等单位工作。原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的老同事方云杰感慨,厂里干活搬运东西,马毛姐总是带头干;大家有困难,找马毛姐准能解决。退休以后,她也没有闲下来,经常到机关、学校、工厂等地做报告,义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300多场次。“有段时间,马毛姐身体有些吃不消,我就劝她不要去了。”方云杰回忆,一向温和的马毛姐在宣讲这件事情上格外坚持。她常说,“我没干过什么大事,能做的就是把革命故事讲好”。

      辽宁丹东市。97岁的孙景坤躺在病床上,瘦削安静,一如当年那个脱下戎装、回家务农的生产队长。

      辽沈战役三等功,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分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战争一等功……封存了所有功名,这个曾血战上甘岭的战斗英雄,已在这个乡村平静生活了30多年。

      “我又成农民了,可当兵后的我跟以前的我不一样了。”回乡第三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在亟待脱贫的家乡热土这个新“战场”,他心底的沙场气概从未褪去。

      当时,村里一条河常年发洪水,他决定带领乡亲建一座简易大坝。村民刘玉慧记得,没有机械化设备,孙景坤就带头用篮挑、用肩扛,运送土石,起早贪黑,一干就是几个月。挡河造田、改造耕地,又用几年的时间在岭上栽下了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山城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多年来,除了政府每年发放的优待抚恤金,他一分钱也不向国家多要。村里有人说:“老孙,你参加革命带回一身伤疤,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太吃亏了。”孙景坤回答:“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没想过什么叫好处,什么叫吃亏。”

      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坚守。他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写在田埂上、种到土地里,照进老百姓的心中。

      他们以忠诚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2019年3月1日,湖北恩施来凤县乍暖还寒,部队的同志前来看望老英雄张富清。当时,在国家开展的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中,张富清深藏多年的赫赫战功引发关注。听闻“部队的同志来看你了”,这位95岁的老人做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举动——

       他一下子用左手扶桌,用截肢后仅剩的右腿单腿站立,用力举起右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整整十几秒,一动不动。在场的军人也立刻向他回敬军礼。60多年了,这位“隐身”的英雄亮出了他那颗滚烫的心!

      出生在陕西汉中一个贫农家庭的张富清,当过长工,因为顶替被国民党抓壮丁的二哥而离家,饱受欺凌。抓住机会,张富清主动加入了人民解放军。一次次血与火的考验,为谁打仗、为什么打仗的信念在张富清心中愈发清晰。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军“战斗英雄”称号,“人民功臣”奖章……甚至就连“共和国勋章”,张富清也是等家人看后,就收了起来,不曾再对人提起。2012年,88岁高龄的张富清因病左腿高位截肢。为了不影响子女“为党和人民工作”,术后一周他就忍痛下床锻炼。摔了一次又一次,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头上磕出一个又一个包,练习了一年后,他又顽强站了起来。

      回望百年,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一代代共产党员以血肉之躯担使命,以赤子情怀守初心,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呕心沥血、无私奉献。

      回望百年,从看得见硝烟的战场,到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一代代共产党员勇往直前以赴之,殚精竭虑以成之,带领人民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走过72载风风雨雨的新中国,那面红色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擎起民族的梦想和希望。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习近平在上海(十一)
    下一篇:假期打虎!傅政华落马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