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秒级响应”,“沪惠保”普惠于民

来源:文汇报 作者:徐晶卉 时间:2021-07-09 点击:
揭秘718万余人投保的“网红保险”背后的人工智能技术——


      7月1日,“沪惠保”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正式生效。这个在上海备受关注的惠民项目于4月27日上线,截至6月30日17时投保通道关闭,参保人数达到718.13万,累计保费8.26亿元,创下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首年参保人数新纪录,参保率高达37.4%。
      
       而这份保险的投保过程也非常简单迅速,从投保到获得结果只需几分钟。事实上,这份保单背后有多个部门要经手:8家共同承保的保险公司、上海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海市医疗保障局等。那么,医保数据是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流动开放,服务好上海市民的?昨天开幕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1)上,“沪惠保”背后的人工智能(AI)技术首次被揭开神秘的面纱。
      
       五分钟快速投保
      
       6月30日17时,这是“沪惠保”首年缴费投保的最后期限。家住长宁区的施女士打开“随申办”App,在填写了基本情况后,屏幕上立刻跳出信息提示——“被保人无大病就诊记录,后续将按照非既往症报销比例进行理赔”。这意味着,“沪惠保”的后台系统在几秒内就利用大数据完成了施女士投保资格的核验工作。从投保、完成缴费,到投保成功,施女士只用了不到5分钟。
      
       但很少有人知道,几分钟“傻瓜式操作”的背后,这一份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保险产品更有AI技术的支撑。
      
       上海本地企业优刻得大数据产品线相关技术负责人向记者还原了背后的数据流动过程:投保人一旦启动“沪惠保”申请流程,来自上海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社保大数据,就会迅速在云端完成收集、汇聚,随后进入一个封闭、安全的环境进行信息交换,快速核验被保险人身份、有没有大病就诊记录等情况,医保账户余额是否可以支付……这一连串的过程都是秒级响应,数据、算法、算力构成的人工智能“铁三角”相得益彰,用户体验相当流畅。
      
       数据流动中的“安全屋”
      
       施女士在投保时,也曾有过一丝担忧:我的医保数据,为什么在输入身份信息后就能快速调出?有没有数据安全风险?
      
       关于这个问题,在“沪惠保”的前期设计中早已被考虑在内:数据流动中有一道关键程序,叫做“安全屋”,这是优刻得开发的大数据安全开放平台,这其中的关键技术“数据沙箱”就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的,“安全屋”在业内首次实现了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以沪惠保为例,它的‘安全屋’就好比一个盒子,盒子的一边连接上海公共数据平台,接入申请人投保必需的原数据;另一边是想要结果的需求方,即保险公司。”上述负责人解释,当投保人触发“是否参保上海社保,是否有过大病参保”等个人数据问题时,指令便会生成一道函数,在这个盒子里自动、快速完成数据计算,最终向保险机构输出结果,“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它只拿到了结果,真正涉及个人隐私的原始数据则完全与保险公司隔离”。
      
       数据是数字时代的“石油”,上海要建设国际数字之都,就必须为大数据的开放流通创造条件,让数据在安全的环境中流动。中科院院士王怀民认为,“安全屋”最关键的价值,就是通过综合利用人工智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做到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在更多场景中释放“数据红利”
      
       对于正在全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上海来说,“沪惠保”成功的关键在于背靠数字化创新,通过数据的跨域整合应用,兼顾了一对看似矛盾的需求的两面——既保护投保人隐私,也为保险公司提供必需的经过技术处理的个人数据。
      
       事实上,上海素来在公共数据开放领域走在全国前列。目前,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已接入全市数十个委办局,开放超过1500个接口,以公共数据资源支撑全社会的科技、商业和治理创新。在优刻得创始人季昕华看来,“安全屋”技术为数据开放加了一把“安全锁”,解决了数据需求方拿不到数据,数据拥有方不敢开放数据的死结,“在上海,这一‘安全屋’技术除了赋能‘沪惠保’之外,还通过许多创新应用,在更多场景中为市民和企业带来价值。”
      
       以上海公共数据开放普惠金融应用为例,它已接入市科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多个政府部门,也汇聚了数万家中小企业的数据。通过“安全屋”技术的支持,平台能按照银行需求和既定算法,在“安全屋”里“算出”企业的信用状况,为银行提供金融支持带来依据。截至3月,已有18家在沪银行调用平台数据180万次,推动超过600亿元的普惠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难题。
      
       “沪惠保”的成功,体现的是上海乃至中国对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的摸索和实践。当下,上海正在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无论是生活数字化、产业数字化还是治理数字化,都需要考虑如何把社会、人、产业、政府等整合到一起,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形成新治理力和生产力;以新技术广泛应用为重点,大力提升城市创新能级;以数字底座为支撑,全面赋能城市复杂巨系统。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想方设法让居民生活更舒服一点方便一点”
    下一篇: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升至全球第二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