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明年重开! 盘点阿拉"小辰光"难忘额"老地方"

来源:东方网综合 作者:李佳敏 时间:2016-01-14 点击:
一条“重磅消息”在上海市民间引发轰动:上海市政协常委道书明日前透露,始建于1917年的上海大世界将于100岁华诞“重出”江湖再度开放!距离大世界2003年5月“歇业”至今,已过去了近13年个年头。

  一时间,小编的朋友圈、微博就被“大世界”刷屏了。一位好友回忆:“我在大世界对面住了11年,那里就是我的童年……”,另一位则说:“我小时候从乡下(郊区)坐几小时公交车到城里,就是为了去大世界看西洋镜,照哈哈镜……”。可以不夸张地说,每一个上海人都有挥之不去的“大世界”情结。

  除了大世界,上海还有很多“老地方”是阿拉小辰光爱去的,它们经受了岁月洗礼也见证了时代变迁,却依旧不改“经典”地位,更铸造起一道道老上海情怀的风景线。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一一盘点。

大世界

  “大世界”位于西藏南路、延安东路交叉口。由黄楚九在1917年创办。游艺杂耍、南北戏曲曲艺成为大世界游玩的一大亮点,而其独有的“12面哈哈镜”更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法宝”。

  “白相大世界”是上海解放前至五六十年代在上海很流行的一句话,这句话描述了当时上海最吸引人去玩、去娱乐的地方——大世界游艺场的精彩,也是老上海人生活里一个向往和自豪的地方。有段时间上海甚至流行过这样一句话:“不到大世界,枉来大上海。”可见大世界在上海人心里的地位。

  建国后大世界曾改名为“人民游乐场”,1958年恢复原名“大世界”,1974年改名“上海市青年宫”,1981年1月25日大世界复业,定名为“大世界游乐中心”。“大世界”也曾是上海最大的室内游乐场。

 

文庙

  上海文庙,即清代“上海县学文庙”,位于老城厢,是上海城区内唯一祭祀孔子的庙宇。

  文庙是上海的一个地标。这个地标和南京路、东方明珠不一样,它似乎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却是许多上海人始终惦念的一块地方,也是上海为数不多的一个原生态文化地标。

  小时候,谁都在文庙逛过几圈,淘回来的小人书、香烟牌子、三国演义已经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但记忆中一直不会缺少那泛黄的、纸香味的脉脉温情。二三十年来,淘书、买书、看书已经变成了文庙的代名词。

    2013年,文庙书刊交易市场迁址大宁,而每周日的旧书市场最终被保留了下来。


 

老城隍庙

  “到上海不去老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般意义上的上海城隍庙是指黄浦区(原南市区)的老城隍庙,在旅游景点中则被称“豫园”,作为潘允端的私家宅院,这是个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提到老城隍庙就不得不提老城隍庙小吃,南翔小笼、叉烧包、三丝春卷、大排面、蟹壳黄、宁波汤团、酒酿圆子、鸡鸭血汤、萝卜丝酥饼等等等等,还没全部报完已经把老上海的口水都引诱了出来。
 

西郊公园(上海动物园)

  西郊公园,位于虹桥路2381号,毗邻虹桥机场,在交通相对不便的以前,西郊公园对于上海人来说还是个很“遥远”的地方,去一次西郊公园就如同一次近郊游。

  1954年为纪念上海解放五周年,“西郊公园”正式开园,即刻在上海引发轰动。1980年,西郊公园改名为上海动物园,是上海市区最佳的生态园林之一。现在,也有许多上海人仍习惯把它称作“西郊公园”,虽然有了野生动物园,但随着地铁10号线“上海动物园站”的开通,上海人似乎更愿意去“老地方”回味下 “老辰光”。

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由时任上海市长陈毅提名,于1952年10月1日正式开园。2000年为配合市政建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改建。园内设有艺术馆、迷你但齐全的“欢乐谷”,北面有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等“古董”老建筑,被很多人称为上海的“中央公园”

  人民公园两个“角”一直为上海人津津乐道:一个“英语角”——学生族和英语口语爱好者常来公园与外国游客直接对话,藉此提升口语的熟练程度,逐步形成了在每个星期日固定交流的群众性活动;另一个则是“相亲角”——自2005年起,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在上海人民公园的北角,就会上演“白发相亲”的街头剧,成千上万的父母带着列有子女各项相亲条件的“简历”聚到这里,为子女寻找结婚对象。

外白渡桥

  始建于1907年的外白渡桥被上海人亲切地称为“外婆桥”,桥长104米,是上海第一座钢铁结构桥,因该桥位于外滩公园旁,故称公园桥或外摆渡桥,该桥建成后,凡是过河无需再支付过桥费,因此是“白”渡。

  不过,由于持续“服役”近100年,外白渡桥于2008年4月被整体搬移进工厂进行全面大修。经过为期10个月的彻底修缮,外白渡桥老化的桥体已经焕然一新。而由于整个修缮工程采用了“修旧如旧”的理念,外白渡桥的历史风貌与外观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复原与保护。

  在上海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城市里,外白渡桥仍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上海拍婚纱照,外白渡桥也成为必须出现在镜头里的经典景色。

  “摇啊摇、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妈妈给我吃年糕,外公说我好宝宝,”至今,仍是一首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经典童谣。

 

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自然分馆)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位于上海市中心,旧馆坐落于延安东路高架下。该馆大楼建筑带有英国古典风格,曾为华商纱布交易有限公司大楼,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设置包括动物学部、植物学部、地质古生物学部、人类学部、天文学部等多个部门。

  上海自然博物馆标本收藏量近27万件,其中“黄河古象”和“马门溪恐龙”被称作“镇馆之宝”。上海自然博物馆是很多人童年的回忆。大多数人对自然历史(考古文明)的“启蒙课”都是从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始的,炎热的夏日行走其间,只需花5块钱,就能感受看到亲眼见一见“古尸”后,从脊背升起的透心凉。

  2014年,年近150岁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在5月12日正式闭馆,新馆迁入了位于静安区的静安雕塑公园。儿时记忆以另外一种方式,被保存了下去。但对旧馆的深沉的爱,却永久地留在人们心中。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由美国帕金斯威尔设计师事务所(PERKINS+WILL)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参与设计。总建筑面积45086平方米。地上三层,高18米;地下两层,深15米。建筑的整体灵感来源于鹦鹉螺的壳体形式,这一简单而又经典的生物形式在地球上已持续存在几百万年,寓意着博物馆人“管理自然遗产、守护地球家园”的神圣使命。

西宫(上海沪西工人文化宫)

  沪西工人文化宫被上海人称作“西宫”,西宫其实有两个,老西宫才是上海人的“心头好”。老西宫以公园为主,是供人们休闲、散步的地方,该宫建成后,为纪念20年代在沪西地区建立的沪西工友俱乐部,初名沪西工人俱乐部。1979年2月定现名。

  西宫作为工人的学校和乐园,经常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成立各种工人业余艺术团体。80年代后,文化宫的事业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工人的美术、摄影、集邮、书法、影评、书评、钓鱼等爱好者协会相继在西宫成立。1989~1990年,每年入宫活动达1300万人次。

  沪西工人文化宫是许多老上海人儿时的美好记忆。然而随着城市变迁,这些相对滞后的地区逐渐成为区域整体发展的包袱。2015年,老西宫面临大改造,老西宫的建筑将在保护原有建筑外结构不被破坏的基础上进行平移,老建筑将在新的城市文化地标中重放光芒。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打个飞的"过周末 魔都2.5小时旅游圈心水推荐
    下一篇:11号线迪士尼站与乐园同步开启 白天黑夜有两种风格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