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晓棠等老一辈艺术家,讲述“红色电影”背后的故事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张妮 时间:2021-06-30 点击:
      在即将迎来党的百年华诞之际,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在河北保定这座充满红色记忆的历史文化名城,举办《电影之歌·唱响保定》音乐会。作为红色之城,大批革命经典影视作品在河北保定拍摄制作。音乐会上,电视剧《小兵张嘎》主演谢孟伟、电影《地道战》主演朱龙广、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主演王晓棠以情景讲述的方式,重温那段光辉灿烂的革命岁月。老艺术家韦廉、谢芳、陶玉玲也与观众分享了经典红色电影的幕后故事。

      王晓棠回忆拍摄细节:背下整个剧本,推敲金环银环台词

      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拍摄于1962年至1963年。电影中的故事就发生在保定,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杨晓冬、金环、银环等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不畏艰险在敌人内部进行英勇斗争的故事。该剧主演王晓棠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电影原著小说作者李英儒是保定人。让她印象最深的是,电影拍摄前,李英儒带她采访了保定烈士张勃的妻子。“那位烈士在保定解放前7天牺牲了。他的妻子说:‘张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党叫他站着,绝不坐着的人,对党的话是最听的。’这句话很直白,很形象。我回到拍摄驻地后始终在想这个人,翻来覆去睡不着,就起来拿出随身的记事本写下:‘如果我不尽力塑造好金环和银环,将是对党的负疚,对烈士的负疚。’这是指导我创作整个片子的思想。”

 
《野火春风斗古城》电影海报

      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王晓棠把剧本倒背如流。在跟导演与编剧讨论、修改剧本时,她能马上说出哪场戏在第几页。在最初的改编剧本中,金环和银环第一次接头有许多台词,王晓棠感叹:“这么啰唆谁看啊!”仔细斟酌后,她将姐妹俩的台词一句句划掉,只剩下金环的三个字接头暗号:“老地方”,使姐妹间的交流全凭眼神,更符合电影的表现力。

      王晓棠最喜欢的一场戏来之不易。剧中,年轻的银环不小心说出跟杨晓东接头的地点,被叛徒告诉敌人,杨晓东被捕。小说里的下一场戏是,韩燕来将银环一把搡出门外。王晓棠认为,这里不应该如此简单。“我去找李英儒和导演严寄洲,说:‘我觉得在这里,两人之间应该有一场强烈冲突的戏,突出银环的成长过程。’导演一听,说对啊,那你写吧。我就开始一遍一遍写。”剧中,银环在极度悲痛和负疚中,化柔弱为坚强,并定下如何劫狱救出杨晓冬的行动。

      王晓棠表示,现在年轻的电影工作者拍了很多好片子,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塌下心来学习历史,而且有一种巨大的激情。“年轻观众最想要的就是真实。但真实并不只是还原生活,而是经过艺术提炼后的真实。只要做到这点,新时代的作品还会像过去一样感动人。真正的经典是不受时间限制的。”

      “拍《地道战》时,我没有感觉是在表演”

      “演《地道战》的高传宝时,我才20多岁。我之前是话剧演员,《地道战》是我拍的第一部电影。”朱龙广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该电影开拍之前,全剧组都要先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那时我是军人,是打着背包、拿着粮票到农村来的。到了剧组,我脱掉军装,换上戏装,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生活,这也是老八路的作风。”

 
《地道战》电影海报

      当时,朱龙广每天要帮老乡做三件事:打扫院子、挑水缸、干农活,经常和老乡一起拉石滚子碾麦子、拔麦子。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和老乡的感情就不一样了。“那时是夏天,天气很热,老乡心疼我们,就把黄瓜、西红柿等用绳子系上,放到井里冰镇,等我们拍戏回来拿出来给我们吃。这就是以心换心。”

      据朱龙广介绍,这部电影中的日本鬼子、汉奸、伪军、群众等都是由战士和村民自愿出演的,一分钱都没要。当时冉庄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也参加了演出。电影中,她在碾盘上发现一个汉奸还没死,就把鞋脱下来打他,边打边喊:叫你当汉奸!“拍摄期间,我们经常给这个小姑娘讲战争故事,她表演得很认真,我们的感情也很深。当年她还是个小学生,现在都成奶奶了,前几天我们还见了面。”

      由于真正的地道很窄也很矮,人在里面走直不起腰,要拍戏表现它有困难,剧组就在八一电影制片场内搭了一个内景进行拍摄,又在北京焦庄户地道中拍摄了一段实景。“摄影师很辛苦,头上顶着灯,手里抱着摄像机,趴在地道里拍摄。”朱龙广说,当时不只冉庄,华北很多地方都有地道,之前的地道只是用来藏身,但学了《论持久战》后,地道就变成了进攻和藏身相结合的地方。“有军事专家评论称,中国的地道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这是华北平原上的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智慧。”

      电影《地道战》自1965年上映以来一直广受欢迎,前段时期公布的观看人次已达到30亿。“现在是和平年代,再拍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光看热闹不行,还要有思想启发,才能让艺术作品有灵魂。在拍《地道战》时,我没有感觉是在表演,而是感觉自己确实是在和日本帝国主义作战。艺术要从心里迸发出来。”朱龙广说。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规律: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2005年出品的电影《太行山上》讲述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故事。“正因为这部电影反映的是全民抗日,我当时明确提出要由两岸三地的演员来演,因此我们请来香港演员梁家辉演八路军团长、台湾演员刘德凯演国民党军官。”该片导演韦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朱德的扮演者王伍福之前拍戏时,鼻子和耳朵加了很多“零件”,“但我告诉他,拍这部戏,你要把这些都拿掉,因为你演了几部戏后,观众都觉得你比较像朱德,这次你就本色出演。这部戏他演得很精彩,此后演戏脸上再也没装任何‘零件’。”

 
《太行山上》电影海报

      据韦廉介绍,过去八一电影制片场拍戏很少用到武师,但拍这部电影时,用到很多武打设计。“刀砍上去不能伤演员,但要感觉有杀伤力。还有射击、中弹等都是要经过训练和设计的。”韦廉说,拍这部戏最难的是很多细节需要考证。“比如,我们查遍史料,也问了很多老八路才知道,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人当时是不投降的。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我们必须真实地表现这段历史,要把日本人一开始不肯缴械投降的这种顽固表现出来。”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其他题材最大的不同是,重大矛盾、重大立意、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是不能虚构的,必须严谨。”韦廉表示,拍《太行山上》,剧组遵循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规律: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我不相信有人一个月就能写出一部合格的重大历史题材来。你得先去了解、论证历史,再把它变成艺术。即便有书、图片和口述,也不一定是全部事实。很多历史细节都存在诸多争议。有的细节可能有5种说法,但我不太可能拍5种结果让观众看,只能根据这些争议去综合、提炼处理。”韦廉强调,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如何发展、创新,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主旋律不能只是简单地喊标语口号,一定要遵循它的美学原则和创作规律。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国家相册第四季第2集《长辛店纪事》
    下一篇:痛心!著名导演离世!他设计的角色家喻户晓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