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延安精神,重走知青路》

来源: 延梅美篇(高原的风) 作者:延梅 时间:2021-06-29 点击:

 
      一、我与共和国一同成长
  2021年6月15日,在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举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由曾在延安宝塔区河庄坪插队的北京知青、会长,原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丁巨元作《我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主题讲座。由馆长高延红主持,知青博物馆的全体职工、老知青代表、延安大学化工学院部分师生130多人参加。
 
        主讲内容:回顾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阶段、上山下乡运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探索和成就,以自己亲身的经历、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精辟的论述以及丰富的史料,深刻阐述“中国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一步步走向强大的发展历程”,给年轻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讲座后与师生互动交流,丁会长耐心的解答并鼓励年青人不要虚度年华,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在今后工作和实践中磨砺意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让红色基因、红色文化、延安精神传承下去,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百年华诞。
 
  二、走进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
 
        2021年6月17日上午,北京知青代表、丁会长和知青博物馆的工作人员30多人走进杨家岭福州小学。这所小学建于1974年,当年只有1名教师和一孔土窑洞,1994年该校发展有8孔窑洞,6间平房,教师10人,校舍简陋,师资薄弱。1995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发起“千家企业建千校”的爱心活动。福州一家企业员工捐款52万元,对杨家岭小学进行重建。由陕西省委书记马文瑞亲笔书写并更名为“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
 
        1995年3月4日习近平曾给该校校长写信:“……帮助老区、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解决学生入学困难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新时期扶贫工作的一项富有意义的内容。在革命圣地延安,在毛主席曾经工作、战斗、生活的杨家岭创建希望小学,这种意义更非同一般。作为陕西人,陕西延安更牵挂着我与别人不同的情感,这一神奇的土地,也是父辈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是蹉跎岁月里,我七年插队生活的地方。她充满了我无限的眷恋和回忆……”
 
  2015年2月,习总书记专程来到这里,看望师生并讲:“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抓发展在根上还是把教育抓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杨家岭小学辅导员杨婷婷向我们简单介绍学校的概况、历史、办学理念和习总书记殷殷嘱托。并带领我们走进二楼教室,面对稚嫩、纯真的孩子们。丁会长讲述自己少年时的故事,并勉励孩子们勤奋学习,茁壮成长,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知青馆的讲解员王焕宣讲《一心为民的典范》与孩子们一起感悟习总书记勇于担当的精神和一心为民的情怀,要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做好红色接班人。
 
          三、青山处处埋忠骨
 
        今天,我们这群已两鬓斑白的老知青,早已淡出社会主流,怀着追忆、追思的感慨来到延安仙鹤岭“北京知青陵园”,阅读了“十四县赋”、观看“再现知青小院”,并深切缅怀那些在黄土地上献出青春生命的已故知青。望着钢化玻璃圆柱体,上面镌刻着70多位在插队期间知青的名字,最小的16岁,最大的27岁,过早地离开。那是怎样的青春年华,激情岁月,怎样的人生奋斗,无私奉献。
 
  今天,你们长眠在这片厚重的青山翠柏中,曾带着一腔热血和激情,带着幼稚和青涩,带着理想续写延安青年运动的新篇章,将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根植在这里。我们与你们在这里又一次重逢,将洁白的鲜花敬献给曾在一起锻炼的插友,送去我们深深的悼念和怀念之情,告慰你们的在天之灵!
 
        你们未走完的人生之路,未完成的奋斗理想,却英年早逝而惋惜。我们在艰苦、坎坷、奋斗、奉献的路上,也带着你们的愿望,从青年到壮年,从成年到暮年,完成了我们当初的目标和理想,为陕北的经济、文化的崛起、发展到腾飞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四、献出青春和生命的地方-----              王瑶水库
 
    王瑶水库距延安市区55公里,是隐卧在安塞区王窑乡陈子沟的深山密林之中,是供全市五十万人口饮用的水库。早在上个世纪1970~1972年水库开始动工修建,1980年5月竣工。水库坝高55米,总容量2.03亿立方米,由土大坝、放水涵洞、泄洪洞、电站四个部分组成,库区流域面积823平方公里。
 
  当年抽调安塞、延长、延安三个县的民工1万多人,其中北京知青和铁道兵退伍军人占了一大半。工程十分艰巨,有数人为之献出鲜活的生命与眼前这片黄土地融为一体。
 
        这次活动有6名当年参与水库的建设者的北京知青专程从北京赶来,故地重游,感慨万分。知青刘恩弟回忆说:“那时这里一片荒凉、孤寂,周围的山脉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没有安身之处就在山坡上打土窑洞,地上铺上麦秆,炕是夯土而成。粮食是定量,没有油水,劳动强度非常大,总是饿着肚子大干苦干。我是负责水库放水塔、泄洪洞、压力洞的绘画和施工,那个年代生活条件非常苦,可总有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孙志承接着讲:“那时施工场地一幅大型标语:把黄河大事情办好,绿化祖国。到处红旗招展,人声鼎沸,热火朝天,干劲十足,在艰苦岁月里,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得到了磨炼和锻造。在我以后的人生路上面对一切困难都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因为这片土地夯实了人生奋斗的基础。我感恩那个年代,收获颇丰。”
 
        站在恢弘的大坝上,微风从湖面轻轻徐来,空气清新宜人,泌人心脾,感觉精神气爽。望着满山郁郁葱葱,层林尽染与水光潋滟,淡妆浓抹的湖面交相辉映,湖中的泄洪塔与壮观的大坝遥相呼应。向人们述说着当年的沸腾、辉煌和激情、活力。望着苍翠雨滴的密林,曾掩埋着同龄的插友,你们用生命践行了当初的誓言和决心,祖国不会忘记曾经的你。
 

在沟壑从横的山涧里你是一颗沙粒,
 
在摩肩接踵的人海里你是一滴水花,
 
在奋斗拼搏的队伍里你是一名战士,
 
你是一棵无名的小草,
 
扎根在陕北的大地里;
 
你是一滴晶莹的水珠,
 
流进在陕北的山河里;
 
你是一名英雄的战士,
 
坚守在陕北的城乡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9年时间 12任县委书记慷慨赴死
    下一篇:彭德怀的为将之道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