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建党100年100版”详考选登(四)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郭泉真 时间:2021-06-27 点击:
1949年10月2日《解放日报》第1版。 资料照片

      ■首席记者 郭泉真

      1949·一篇社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宣告“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所统治的旧中国的历史时代已经结束”。

      同年5月,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了一篇新华社社论,审视上海解放的特殊意义。

      1949年5月31日《解放日报》第1版

      【新华社社论】

      祝上海解放

      第一,上海是中国的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的解放表示中国人民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已经打倒了自己的敌人国民党反动派;第二,上海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上海的解放表示中国人民已经确立了民族独立的基础。这两种情况,使得上海的解放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上海的命运实际上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

      上海的解放当然要加速完成中国内外关系的一系列根本变化,这些根本变化当然要使新中国的地位一天比一天光明。

      上海是一个世界性的城市,所以上海的解放不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而且是国际和平民主阵营的世界性的胜利。[新华社北平廿九日电]

      毛泽东审定后,这篇社论首先在30日的《人民日报》刊登,31日在《解放日报》头版转发。

      党史研究者细读《祝上海解放》审改稿发现:“毛泽东修改所用黑笔,较胡乔木涂黑之处明显要淡。循此淡黑笔墨,可见题名被删去两处。原题为‘庆祝上海解放的伟大胜利’,‘庆’字与‘的伟大胜利’五字一并删略。”“经此一改,显得特异标新,尤具毛泽东文字风范。”

      他的另一处改动,是在原文“上海、汉口、西安等枢纽城市解放以后”一句中,在“上海”与“汉口”之间,加上了南京、杭州、九江、南昌四城。

      对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这篇社论中“第一”“第二”两句,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说:“高度评价上海解放,‘上海的解放表示中国人民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已经打倒了自己的敌人国民党反动派’,‘上海的解放表示中国人民已经确立了民族独立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胜利,以上海的解放为标志,而新的历史任务‘生产建设已经成为一天比一天重要的课题’。”

      百余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

      1949年10月2日《解放日报》第1版

      下午三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就位,乐队奏义勇军进行曲,毛泽东主席宣布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毛主席亲自开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使第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首都徐徐上升。这时,在军乐声中,五十四门礼炮齐鸣二十八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同时也是世界人类史上一个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所统治的旧中国的历史时代已经结束,人民民主的新中国正开始其新的纪元。中国人民已由过去被压迫被剥削的奴役地位,一跃而为现在管理国家政权的主人翁。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在地球上站立起来了!

      在这天的版面上,《解放日报》报道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并刊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罗荣桓的照片。这是《解放日报》工作者们从全面接管的申报馆资料室等处找到的,让读者能第一时间一睹新中国领导人的风采。

      1950·一封书信

      1950年1月1日,新中国的第一个新年元旦,中共中央给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写了一封信。

      1950年1月1日《解放日报》第1版

      中共中央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军将士忘我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积极的支援之下,在一九四九年内已经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全部中国大陆,歼灭了敌军二百六十万人。由于这个伟大历史胜利,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已被永远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被巩固地建立起来。

      随着战争的胜利结束,中国人民已经可能并且必须把主要的力量逐步转入和平建设工作。中国人民在一九五○年需要医治战争创伤,克服战后的财政经济困难,恢复工农业生产和交通事业。

      此前在1949年3月,鲜明提出“两个务必”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村召开。全会确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1950年1月1日,新中国的第一个新年元旦,时代的气氛与主旋律在当日隆重推出的《解放日报》“新年增刊”,体现得淋漓尽致。

      整份报纸一眼看去,最引人注目的,除了头版毛主席大幅照片和旁边大字标题“完成胜利巩固胜利”外,便是从头版到二版再到三版的题词手迹。

      朱德、宋庆龄、周恩来、陈毅、李济深、张澜、曾山、粟裕、张鼎丞、沈钧儒、马寅初、颜惠庆……逐一仔细品味他们的题词内容,个个颇具特点,又在龙飞凤舞中,尽显新生不久的人民共和国,在第一个新年的开局迈步之际,那种朝气蓬勃排除万难的昂扬气象。

      颜惠庆,上海人,外交家,热心社会救济事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特邀代表,与曾山、粟裕、马寅初一起为1949年12月任命的华东军政委员会四位副主席。张鼎丞,时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

      1916年的春天,李大钊写下名篇《青春》:“春日载阳,东风解冻……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1950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写给每一位新中国民众的这封信,主题词也是新生之后的“创建”:“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已被永远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被巩固地建立起来。”“随着战争的胜利结束,中国人民已经可能并且必须把主要的力量逐步转入和平建设工作。”

      1927年4月临刑前,李大钊对其他革命者们说:“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得到光辉的胜利!”

      新中国第一个春天,先烈们的梦想之花盛开。

      1951·一位记者

      他在酒宴佯装狂饮智取情报,上报党中央,一举粉碎蒋介石突袭中共机关驻地西柏坡的图谋。他层层突破深入采访,揭开1946年北大女生沈崇真实身份,既非所谓不良女子,也非“莫须有”的“延安派来的”特工,而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使得美军暴行无可抵赖。1949年5月,刘时平随解放军进入上海,“和解放军指战员和衣露宿在潮湿的大马路上,枪炮声还时有所闻”。

      1951年,他又成为最早奔赴朝鲜前线采访的地方媒体记者之一。

      下面是他从朝鲜发回的首篇报道。

      1951年2月10日《解放日报》第1版

      鸭绿江边人民的仇恨

      本报朝鲜前线特派记者 刘时平

      不冻的鸭绿江天然成为中朝两国的国界。它像一条绿色的长带把两个爱好和平的人民民主国家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架在江上的铁桥,更是中朝两国人民沟通文化的桥梁。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候,曾经过这里,两个月以前,美帝国主义也曾梦想踏着日帝的旧路,由此入侵我国的国境。可是这个阴谋诡计,正如目前在志愿军中流传的一句话:“打美帝就如同打馅饼,一打就碎”。虽然美帝仍在鸭绿江边连续疯狂轰炸两岸的和平城市和居民,但更加引起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切齿痛恨。

      鸭绿江边的血海深仇,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洗清。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中朝两国人民在这里一同受过宰割与灾难;美帝侵朝战争爆发以来,中朝两国人民的鲜血,也同时流在这碧绿的水中,永恒难忘的仇恨历历如在目前。当记者在这里停留的时候,昼夜不分都有敌机空袭,使这里的和平居民都不能过安定的生活。

      从去年八月廿七日起到十二月底,我国安东市在敌机空袭下,已经放过三百六十次警报,敌机飞临安东市上空六十九次,轰炸扫射已达卅二次,伤亡同胞九十七名。直到记者离开安东市的前夜,警报还是连续不断地放了一次又一次,就在一阵开灯一阵灯火管制的防空情况下,记者坚持完成了这篇报道。

      正如安东市各厂矿的工人中普遍流传着的一个行动口号:“鸭绿江的水被炸干,我们的生产也不能停顿”。我们曾经在短促的时间中访问了安东市电业局配电工人苏发成,听他谈起带病抢修江桥的时候,曾坚持六昼六夜。把敌机扔下来的定时炸弹,立刻搬起来丢到空旷的地方去的铁路工人李树有,也立下了大功。像这样英勇顽强的斗争事迹,光在安东市就涌现出来九百多位功臣。

      跨过鸭绿江后,3月6日,他与一同赴朝采访的另几位上海记者一起,见到金日成将军,谈话比原定的一小时多出了近一小时,还一起共进了工作餐。

      1951年3月27日《解放日报》第1版

      【朝鲜通讯】

      金日成将军会见记

      本报朝鲜前线特派记者 刘时平

      我们于三月六日下午三时,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文化宣传省副相奇石福同志带领,在朝鲜前线某地一个山沟的古庙中会见了全朝鲜人民敬爱的领袖金日成将军。

      这个山沟比起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的地形还要复杂,这里没有城镇、市集和溪流,也没有像延安那样多的天然山洞,山沟的四面群山环抱,苍松碧绿,满山遍野的杜鹃和苹果树,在雪后的初春阳光照射下,树芽茁发,显得有生命有活力。

      我们由两位穿着人民军军装的副官领路,其中还有随世青代表团到过中国的朝鲜战斗英雄全宗焕同志。他们热情地带我们到古庙的正房门前,金日成将军和我国驻朝鲜大使馆代办柴军武同志相随而出,亲切地握着我们的手,自我介绍:“金日成”。其实他的面孔,我们早已经熟悉了,所不同的只是在国内看到的照片,他都是穿着西装,这次他穿的是草绿色的呢军装,高统黑皮靴,身体高大而健壮,他今年才卅九岁。我们见过的朝鲜领导同志,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年青健壮。我们和他在将近两个钟头的谈话与吃饭中,大家一致的感觉是他待人诚恳热情而且坦白爽直,他异常沉着镇定,与愉快乐观。特别是对中国人的感情,他一再地说:“胜利以后,欢迎你们再来,咱们一块去金刚山看日出”。

      胜利信心

      他把战争发展的形势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胜利反击的时期,第二阶段是强大的敌人从仁川登陆以后,暂时的战略退却时期,第三阶段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后,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四次战役,准备争取最后胜利的时期。他在八个多月的斗争过程中,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只要干,就有人支持,有人支持,力量就愈来愈大,就可以把凶恶的美帝国主义打出去”。

      他兴奋地站起来了,对着摆在桌子上的一个扭转车轮的浮雕铜像,翻了一翻放在左侧的文件夹子。

      患难识知己

      我们的话题转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他引用了一句朝鲜的古话:“患难识知己”。

      他又兴奋地站起来说:“中朝两国的友谊不是从现在建立的,而是在很久以前就建立起来了,不过今天更加发展与巩固了。朝鲜在患难的时候,更显出中国是我们真正的朋友,过去在抗日战争中,培养了朝鲜的革命干部和义勇军,这次在最危急的时候,中国伸手帮助……”

      告别的时候,他一再留我们再吃一杯茶,我们因为知道他每天只睡两三小时,不忍再化费他的宝贵时间,临行的时候,他给我们在日记本上题了字:“光荣归于为援助朝鲜人民而出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并和我们合拍了一张照片。一直把我们送到庙门外,还一再说:“等安定以后,把我们朝中两国的文化交流一下”。

      走出山沟,来的时候,下的鹅毛大雪已经溶化。黄昏时的晚霞如同上海南京路上霓虹灯一样的红光,从山头放射到四面八方。我们兴奋地不顾敌人野马式的飞机在上空盘旋,在公路上奔驰。

      一九五一、三月十二于朝鲜前线

      在朝鲜前线,每一天是感动的,也是危险的。赴朝半年间,刘时平密集时有过一天一稿,前后共写下近5万字的战地通讯。

      刘时平以解放日报朝鲜前线特派记者名义,刊发的最后一篇报道,题目为《武器究竟有多大威力?要看它掌握在谁的手里》——

      “志愿军的战士们,确实是值得我们欢呼和崇敬的。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蹲山头、吃炒面,有时候连炒面都可能吃不上,他们蹲在山洞里如同过原始的穴居生活,白天堵击敌人的轮番进攻,晚上仍然不休息,继续挖工事,有时候吃一口雪,一个冰蛋(冰冻的土豆)……

      “困难两个字,在我们耳朵里听起来,也许很简单,但是在朝鲜战场上,以我们相对地劣势装备,战胜了敌人的优势火力,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1950年10月上旬,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多次会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组建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9日起,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用艰苦卓绝的战斗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史册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1952·一次枪决

      早在192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数量从多年不足1000人,一下子在党的四大加强组织建设后,迅猛发展到1万人之际,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也是党史上第一个惩治贪污腐败的文件。

      在这个通告中,刚诞生五年的这个党严肃强调:“一个革命的党若是容留这些分子在内,必定会使他的党陷于腐化”,“务须不容情的洗刷出党”。

      而在26年之后,在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进京赶考”的新中国建立之初,严肃查处、执行枪决的两个名字,至今仍是警钟长鸣的教育全党典型案例。

      1952年2月14日《解放日报》第1版

      叛党叛国的大贪污罪犯

      刘青山张子善被处死刑

      〔新华社保定十二日电〕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已在二月十日经公审后处以死刑。

      河北省人民公审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大会在十日上午十二时举行。河北省人民法院遵照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命令,组织了临时法庭进行公审。河北省人民广播电台向全省各地广播了大会实况。参加大会的共有二万一千八百多人。

      薛迅控诉说:刘青山、张子善二犯前在天津地区任共产党、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干部,但他们为了贪图可耻的个人享受,竟胆敢不顾国法、党纪,不顾国防建设、人民疾苦,对救灾粮、河工粮、飞机场建筑费、地方粮、干部家属救济粮、治河民工工资、银行贷款等国家资财、人民血汗,到处伸手盗窃,为数达一百七十一亿六千二百七十二万元(前报道其盗窃数字为一百五十五亿四千九百五十四万元,此数系最后调查的统计)。他们无法无天地勾结奸商,投机破坏,仅在一次交给奸商张文义四十九亿元使其倒卖钢铁中,即使国家资财损失二十一亿元之多。由于他们对治河民工的血汗剥削,使民工因食品恶劣、劳动过重而病残以至死亡的,据现在知道的不下十人。薛迅继续控诉说:刘青山、张子善以盗窃和非法经营所得,大肆挥霍浪费,过着可耻的腐化堕落生活,经常请客、送礼,动辄数十、百万以至千万元。

      控诉后,河北省人民法院院长、临时法庭审判长宋志毅宣判“刘青山、张子善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并没收该二犯全部财产;同案各犯另行审判”。至此,“拥护廉洁奉公的人民政府”“拥护光荣、伟大的共产党”和“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遍全场。

      出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叶子龙曾回忆,毛泽东在会上告诫全党,做好“两个务必”,说糖衣炮弹会不会击倒我们队伍中的一些人还要看,但愿我们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另外,“就我所知,刘青山、张子善就是经毛泽东亲自同意处决的,他们都是私欲膨胀、贪图享乐,使党的声誉受损,使人民遭殃的罪人。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1952年4月21日,新中国第一部专门惩治贪污腐败的法律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由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

      1954·一场讨论

      从版面夺目的鲜明呈现、扑面而来的报道细节,可以真切感受到:原来当年这“共和国首部宪法”,是这样慎重而广泛地,发动了举国上下的全民讨论;而人民“像过节一样”的现场,竟又是如此热烈与沸腾。

      看到《印迹》选用的这个版面后,一位读者、宝钢老同志徐宪民热切地说:“当年社会影响巨大,所以我一出生就受影响,‘宪’字影响我终生。谢谢!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全国人民参与,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由此获得根本保证,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影响深远。点赞!”

      1954年6月15日《解放日报》第1版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三十次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会议由毛泽东主席主持。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之前,在会上发言的,有:李济深、宋庆龄、张澜、黄炎培、张难先、马叙伦、乌兰夫、何香凝、陈叔通、赛福鼎、程潜、傅作义、章伯钧、朱学范、陈嘉庚、章蕴、张治中、胡耀邦、李四光、陈其尤、许德珩等二十一人。发言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致表示拥护和赞同。会议经过讨论后,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和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决议。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决议中说: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立即在人民群众中普遍地组织对于宪法草案的讨论,向人民群众广泛地进行对于宪法草案内容的说明,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提出自己对于宪法草案的修改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应当继续进行工作,收集人民的意见,加以研究,在第一届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以前完成宪法草案的修改,并准备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关于宪法草案的报告。

      这天总共四个版,在头版之后,第二版、第三版也都是宪法草案全文。第四版还有一则落款为“解放日报编辑部”的《小启》:“今日稿挤,‘老交通’一文的续稿改期刊出。”(13日刊登作家峻青此文时曾预告15日续)

      宪法草案刊出次日,《解放日报》头版出现了一篇现场特写,文笔生动,充满细节,署名“本报记者”,标题就两个字“喜讯”,开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道:“阳光逐走细雨,黄浦江上空出现了鱼鳞般的彩霞……”结尾处又写道:“本来,不是什么节日,但是上海人民却像过节一样的度过了昨天。”

      喜讯

      本报记者

      阳光逐走细雨,黄浦江上空出现了鱼鳞般的彩霞。这里已是早晨。

      在外滩渡江码头、静安寺车站,这些向来是售报员最活跃的地方,昨天忽然听不到卖报的喊声了。原来售报员们刚刚从邮局取到报纸,就被人抢买一空。上海邮政总局自日内瓦会议开幕时起所特设的报纸零售处,昨天临时增加了两个发售员,发售量比平日增加廿四倍。长寿路和静安寺等邮局里订户催送报纸的电话铃声接连不断。人们欢迎昨天的报纸,就是欢迎宪法草案的公布。一个打铁工人陈文仁,骑着自行车,赶到北火车站买不到报,又赶到虹口三角地,报也卖光了,最后赶到邮政总局,一下子买了两份,一份自己看,另一份还准备寄到家乡去。

      报纸到那里,那里就挤满了人。在工厂,在学校,在公共车辆上,在街头上,每张报纸都吸引住一大群人。起初,有的人还想选购某一种报纸,到后来顾不得了,青年学生买了劳动报,老年人也买青年报,反正今天的报纸都登载着大家都要看的重大消息。

      报纸刚送到复旦大学阅览室门口,来不及登记,就被久候在这里的同学一抢而光。“宪法草案公布了”的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地传遍了校园、课堂。青年学生们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老教授周谷城今天特别兴奋。解放前他在一次座谈会上仅仅说了一句“让人民自己管理自己吧”的话,就被一个特务赶上逮捕“犯人”的车子。当时,他只能眼看着自己的爱人和幼儿对着他流泪。今天,宪法草案那么清楚地写着许许多多的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并且交给人民自己来讨论,怎么能不叫他兴奋呢!

      在读报座谈会上,全国劳动模范张小妹、上海市劳动模范相凤祁、杨兰花看到宪法草案上第一条就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另外,还规定劳动是光荣的事情,工人有休息和劳动的权利……十分高兴。她们说:我们的地位提高了,挑的担子也重了,我们得好好学会本领,带头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才对头哩!

      在上海车站的候车室里。旅客们和往日一样排好队伍,不同的是昨天几乎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份报纸,是那么的整齐,看上去就好像是一个乐团的合唱队一样。快到十点零五分的时候,有一个农民模样的中年男人急冲冲地赶了来。刚进候车室,看到那么多的人在看报,又看到有的报上印着大红字,他愣住了,用着惊奇的目光向四周看了一会,拉拉坐在矮椅上的一位战士说:“同志,今天有什么大喜事啦,请你念一些给我听听好吗?”战士点点头,让他也坐下来,就开始讲给他听。直到车站上的广播员喊着:“二百零四次开往南京方面去的车子,十点十七分马上就要开车了。”他俩才连忙站起来,匆匆上车。

      本来,不是什么节日,但是上海人民却像过节一样的度过了昨天。

      版面上,还有一份上海市宪法草案讨论委员会成立的委员名单,主任为陈毅,委员为巴金、陈望道等39人。

      自此起,从6月到9月,长达三个月里,报道持续不断。

      直到9月21日,《解放日报》头版再次出现宪法草案公布那天的同样版式与红色大字标题。

      版面报道留下现场细节:

      “执行主席根据计票人和监票人的报告,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决的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的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暴风雨般的鼓掌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万岁’的欢呼声持续了五分钟。

      “接着,执行主席根据投票表决的结果郑重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日通过。’全场再次起立,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

      “至此,会议胜利完成它的首要任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历史性的时刻:1954年9月15日—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庆龄等为副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人民——“建党100年100版”详考选登(三)
    下一篇: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民族血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