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化解政治的乡情故事
来源:上海知青网 作者:陆亚平 时间:2021-06-25 点击: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队苦战3月终于不支弃城西撤,不久撤退变成了溃退。西进的日寇一路杀人放火,祖父药材店库房被鬼子点着烧掉一半。但于大片的国土沦丧半间库房又算得了什么?1938年春,共产党到乡间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家父成了抗日儿童团的孩子王。1939年春,新四军东进江南,建立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家父正式投入抗日队伍。照片上的三个小伙伴,两个投了共产党,一个奔了国民党,但他们都是抗日阵营里的战友。
长江对岸的海安李堡,是我母亲的故乡。那里曾是新四军的游击区,中日两军在那长期拉锯。某日,日军飞机轰炸李堡,母亲躲入床底,襁褓中的小姨吓得哇哇大哭。1945年春某夜,17岁的母亲和另外3个女孩,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日军封锁线投奔新四军。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国共两党举行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议,国内出现短暂的和平曙光。进入46年,局势再次趋紧,江南新四军大批北撤。没来得及转移和隐蔽的共产党员纷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江南水乡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某日,家父正在小街赶路,只见对面来了一行人,为首的正是投奔了国民党的玩伴,后面几个是宪兵。这时家父回头已来不及,两旁也无处可躲,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当两人照面时,那人使眼色给家父,让他放心走,一场危机就此化解。那人就是金伯伯,也就是被祖母从照片上撕下的那个小伙伴。1949年已官至县党部书记的他,跟随国军撤到了台湾。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蒋经国开放台湾老兵回乡探亲。金伯伯迫不及待的去信家乡,问他回来会否被清算?直到九十年代,金伯伯终于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并与家父取得了联系。打那之后,他几乎年年都要回乡探亲访友。新世纪的某一天,金伯伯夫妇来到我家,父亲在“小南国”设宴招待,我也作陪了。虽然去台几十年,但金伯伯夫妇仍是一口浓浓的无锡乡音,与父亲的口音毫无二异。他们谈儿时的往事,谈抗日的岁月,谈家乡的变化,也憧憬两岸的未来。作为晚辈的我只是静静的听,默默的想,切身感受他们的乡情与温度。唯一遗憾的是,我没开口问他那张三人合影照是否还在?自那之后,因年事已高,金伯伯很少再回大陆,但始终与家父保持着密切的通信联系。再后来金伯伯与家父先后离世。那年,我回乡祭祖,在某公墓的一角,看见了金伯伯夫妇的墓塚,他们终于落叶归根了。
我敬重我的父母,也同样敬重金伯伯夫妇。他们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在乡情与政治冲突时,他们选择了乡情与亲情。安息吧金伯伯,我每年都会来看您。当两岸统一之时,我也一定会向您报告喜讯。
2021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