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暴露了中国教育的问题!

来源: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作者:国粹君 时间:2021-06-12 点击:

前两天,全国各地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考生考试提供便利。 在这场“全民声援”高考学生的运动中,最卖力气的毫无疑问还是各位学生家长。  在给孩子“祈福”助考这个环节上,家长们的声援方式甚至都有点内卷了,为了孩子高考出成绩,你永远想象不到家长们到底有多拼。
首先置办一身“耐克”,尤其那个“对勾”LOGO,一定要最大最显眼的。或者是穿李宁,“一切皆有可能”的广告语,简直就给是复习不太充分考生的不二之选。
夸张的是还有家长,把紫药水涂在孩子的屁股上,寓意紫腚能赢。
商家更顺势发明了紫色祈福内裤。这种谐音梗免不了遭到网友调侃: 有人说照这么说其实银色内裤也行,
因为银腚胜天嘛,换成铁的就是铁腚考上…… 再看看印在上面的标语“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怎么都觉得这心态怪怪的!
妈妈们对自己的着装也有要求,送孩子考试那天必须组团穿上旗袍,寓意“旗开得胜”。第一天要穿红色旗袍,寓意开门红。第二天绿色旗袍,寓意一路绿灯。第三天要穿灰黄色的,寓意一路辉煌。所谓旗“开”才能得胜,那开的衩自然是越高越好了。
《小别离》电视剧里的妈妈,为了孩子高考顺利,甚至把旗袍开衩到胳肢窝。
本以为是戏剧夸张,还真有现实版男老师依葫芦画瓢。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这可便宜了商家,2020年,光是苏宁易购一家APP,“旗开得胜”旗袍的销量就同比增长了179.54%。 
爸爸们也不能甘居人后,组团穿马褂,寓意着“马到成功”。
南方城市原本喜欢吃甘蔗,寓意为“节节高”,
现在广东一带的家长们又玩出了2.0高阶版:
举起挂香蕉的甘蔗,意味着“有蕉一日,掂过碌蔗”,
“掂过碌蔗”的广东话发音是dim gwo luk ze,
意思是比甘蔗还要直,表示事情非常顺利、稳妥。
当然,放在普通话的谐音语境下,也有考上“浙(蔗)大”、“交(蕉)大”的寓意。
还有头举向日葵,寓意一举夺魁,一起包粽子,寓意“一举高‘粽’(中)”。
放上第九交响曲,只为“贝多芬(背多分)”。连送考的车牌号也非给“985”“211”不可。 家长们表达对美好结果的向往和最朴素的祝福,
这种心理无可厚非,可看这个画风,怎么都觉得荒唐又可笑。
自信从容、气定神闲、正能量满满的孩子,固然不是天生的,也应是父母积极、正能量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塑造了他们正向的“思维模式”。
当家长们一边花大把金钱,用各种仪式表示自己重视教育,一边把教育的责任全部外包,考不好都成了着装不对,寓意没搞好,或是菩萨没显灵……我们不得不问,高考到底是为了什么?
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格局。你站立的地方,就是孩子的三观和立场。在这场荒唐助考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功利、短视和浮躁,
我们也看到了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反教育的行为。
在大众抱怨教育体制,教育大环境的同时,
我们是否也正在扮演着帮凶的角色。
以爱之名进行着“善意的摧残”。
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媒体采访高考状元时,发现了三个很有趣的现象。
第一:本以为高考状元都是书呆子,采访后发现并不是。状元们并不死读书,他们平时都挺会玩的。
第二:本以为高考状元的爸妈都是“控制型父母”,采访后发现并不是。
记者问:“你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他们都回答:“好像也没怎么教育啊。”
第三:“控制型父母”的孩子,
不仅成绩难以跻身顶级,而且性格也不太阳光。
记者问“控制型父母”同样的问题时,他们又是摇头又是摆手,不但自己的苦水一大堆,
对孩子的不满也是一大堆。他们始终不明白一件事情:
“我付出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为什么就教不出优秀的孩子呢?”其实,他们就是没有弄明白教育的本质。
懂得教育的父母,从不把奉献和牺牲挂在嘴上,而是把阳光和美好佩在身上,让被他的能量辐射的孩子,明媚健康地走在路上。
这场看似聪明,洋洋得意的花样助考里,除了盲目还是盲目,除了荒唐还是荒唐。
事情虽小,却违背了教育子女的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其情可以理解,行为却不值得提倡。中国有个成语,叫“芝兰玉树”。
讲东晋名相谢安家的子孙。东晋的达官贵人们都无比羡慕谢家:
“谢安家的子女儿孙们,个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就像芝兰玉树生长于阶庭中一样,一代接一代,永不衰绝。”
一个朋友忍不住问谢安:“也没见你教导子女啊,他们一个个怎么都这么优秀?”谢安说了一句:“言传身教。”
你的言传身教,胜过一切冠冕堂皇的说教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中国从古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而今天的大学教育,又有哪一门是“明明德”。
我们更多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却并无“明明德”之学问。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今天的大学教授们,
绝大多数的专业人士们,专业知识还是有的,但就是没文化。
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唯技术化的倾向。
这从我们全民对高考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除了前面的男老师穿旗袍助考,还有物理老师通宵巧克力奶油
做了记忆面包,希望学生们“干掉它,牢记所有公式。连为人师表的老师们都如此拼了,何况是家长呢?
可仔细想,这是对知识,以及知识的获取方式何其的不敬畏啊!



在中国,教书和育人正在被割裂开。
曾经有调查指出,一个学生在离开大学五年之后,基本上就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忘记了。所以学校对学生的影响,短期中可能是给他知识,让他能够在一段时间之内从事一定的工作,但是如果从长远来看,更应该给孩子价值观的教育,
让他成长为一个在生活中有价值的人,这可能更加重要。
以潮流不可违拗,风气不能改变,而甘心与俗浮沉,以民众的好恶为依归……
这是教育的无奈,更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起点不是金钱,
终点也不是成功。古人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人还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事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愿我们的孩子们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以任重道远相勖勉,险阻愈多,操守愈笃,
恃以立身、处世、应变、救国。在教育面前,或许没有标准答案。
但在人类面前,美好的品格却始终如一。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从百年党史中补足精神之钙
    下一篇:红船之光|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答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