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姐妹淘” (中)
来源:新民晚报网 作者:龚伟明等 时间:2021-04-05 点击:
摄影/日升
编者按:
本期刊登的《老姐妹情怀》,是说那些八十多岁老姐妹淘的故事。当年她们是光荣妈妈,家里有一大帮子孩子要抚养,难得和小姐妹见上一面,说说家长里短,手上的活却忙个不停,结绒线、扎鞋底。现在条件好了,她们也老了,老姐妹们也一个一个离开了,她们珍惜这最后的见面时光。本期特地安排了其他几篇文章,是想作个强烈对比,现在的姐妹淘实在是太幸福了。
老姐妹情怀
龚伟明
那时,老妈她们小姐妹之间是不叫闺蜜的,人前背后直呼姓名。她们从小姐妹到老姐妹,不攀比,不炫耀,不赌气,不吵架,都是过日子的人。如今,老妈她们年龄都80岁以上了,偶尔通电话,会流露出聚一聚的想法。
老妈年轻的时候,和里弄里一批年轻家庭妇女,作为外包工来到了上钢一厂,在码头上三班倒。我小的时候,老妈上夜班,几个小姐妹会来到我家。码头女工都是大嗓门,叽叽喳喳了几分钟,她们就下楼,一起去上班。屋里安静了,不过她们的说笑声和那种乐观向上的情绪久久感染着我。
老妈退休后,我时常提起她们相约上班的事。老妈回忆道,那时年纪轻,走三站路去上班省车钱呀。路上大家谈自己孩子读书的情况,说赡养老家父母的事,还有交流拆多少副纱手套,可以为孩子织一套纱衣纱裤,反正每天有说不完的话。
往前推,老妈她们几乎年年有一两次聚会,六七十岁的年龄外出,身子骨还硬朗,我们做子女的不用担心。后来,老妈她们老姐妹之间通电话的次数少了,一年一次的聚会变得不确定了。我去看望父母,她会伤感地对我说:某某某阿姨走掉了。这样的消息隔段时间发生一起,老妈心里总要难受一次。
今年初的一天,老妈她们老姐妹约定再次聚会。我陪送老妈,她一路上话语多了。老姐妹们很久没见,忍不住当场搀手相拥。其间,有交流锻炼身体体会的,至今鹤发红颜;有生大病重病后治愈的,坐在轮椅上,一次次接受姐妹们的祝福;有怀念离世的,说着说着眼睛都湿润起来……现场情景,非常感人。
低开高走的姐妹淘
娄惠静
我和结识多年的几个姐妹组建了一个“侃股淘金”群。这天早上开盘后,微信群没有了往日的有说有笑,朱妹@汪姐发了三个发怒的表情包。经询问,原来汪姐前几天向朱妹提供了一个热门股,她随即买了进去,小小盈利后并没及时抛出,想不到热门股出了利空消息,开盘直奔跌停。朱妹肉痛不已,认为是汪姐给她吃药。汪姐一脸无辜地表示,这是某个股评家推荐的股票,哪知全是黑庄惹的祸,让股民成了冤大头,当了接盘侠。
收盘后,我约了姐妹去咖啡厅坐坐,有道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买不买股票在你,赚不赚钞票在“天”,股市中赚钱和亏钱每天都在上演,就看你的运气和财气,不要在乎一时的输赢,姐妹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不要这么轻易破裂。经过我耐心规劝,朱妹终于打开心结,频频点头。
不久,朱妹体检查岀肺部结节,恰好先生退休后发挥余热,工程上一个项目急待解决。手术时间上有冲突,夫妻俩忧心忡忡。此时热心的汪姐对朱妹承诺:我来照顾你!叫你先生放心工作。送汤端饭无微不至的照顾,使朱妹感激涕零。在家休养期间,她认真、研究、跟踪一个央企绩优股,上涨前叫姐妹们买入,连续几天大涨后,望着账户上资金不断地攀升,朱妹吩咐大家切记勿贪,赶紧卖出,落袋为安。
股海中沉沉浮浮,呛了不少水。姐妹们再也不会为股市的一时涨跌而烦恼,终究明白股票不是生活的全部,不妨把它作为人生另一种调味剂。由于见解一致,“侃股淘金”群的姐妹们关系更融洽,友情在上升通道中继续运行!
三个女人一台戏
龚青沁
阿萍、芳芳、小玲是昔日同窗好友,退休后又重新聚到了一起。欢喜唱唱跳跳的芳芳和小玲硬拽着自称没有文艺细胞的阿萍一起参加了社区“爱我家园”宣传队。宣传队长写了一个“关爱独居老人”的小话剧,物色演员时选中了阿萍她们三人。队长认为她们都是社区“老伙伴计划”的志愿者,自己演自己不会有问题。没想到排练一开始,问题就来了。
扮演“楼组长”的阿萍,因为缺少舞台经验,总是忘记自己是站在舞台上,老是后背对着观众,芳芳见几次示意她都没反应,急得冲口而出:“你给我站站好!”阿萍这时倒反应迅速:“剧本里没这句台词的,你说错了!”弄得芳芳哭笑不得。
芳芳演一个独居的“阿婆”,因一时糊涂找不到钥匙回不了家,急得哭了起来。这段表演对芳芳并不难,但芳芳有个“毛病”,只要一哭眼睛鼻子就要红半天,因此第一天排练结束回家,她老公见状以为芳芳排戏时受了气,一个电话打到居委会,要找主任评个理,闹出一个大笑话。
扮演“志愿者”的小玲头脑活络,最喜欢在排练中“出花头”,一会儿要改台词,一会儿要加动作,还不断地启发阿萍:“表情再夸张点,声音再嗲点!”芳芳也在旁边帮腔,弄得初涉表演的阿萍手足无措,差点要跟她俩翻脸。阿萍心里在“骂”道:碰上这两个“戏痴”,我是上了“贼船”了!不过后来阿萍仔细想想,觉得小玲是对的,文艺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好作品就是打磨出来的。
就这样,三个女人成功地将小话剧《幸福就在家门口》搬上了舞台,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了不起的格格
章宜娟
在我所有的闺蜜中,格格的“无事不能”和“无事不敢”是最了不起的。
先说她的“无事不能”。一次在机场,有个女孩用哭声向旁人求救:“我的箱锁坏了,有人会开密码锁吗?我急需要拿药!”格格迟疑了一下,转身对女孩说:“我试试吧。”她蹲下来,侧着腰,用耳朵贴近密码锁,边拨动锁轮,边专注地听,还拿出笔和纸,时而记下一些符号。这样持续了几分钟后,她开始拨动密码数字,起初没反应。她依然重复转动锁轮,不停地听和记,终于,“哒”一声,成了!女孩从惊慌转成了惊喜!
再说她的“无事不敢”。初秋一天,我驾车去南通,把刚做完手术的她接回上海。离开医院已近半夜。上高速路前,她说饿了,要吃菜包子。于是黑灯瞎火的,靠导航摸到一家包子店,上下两层的小店早已关门。我说回到上海再找吧,可她推门下车,走到店门口,一阵咚咚地敲门。开门的男人一听说要吃包子,忙摆手说不行。但格格挡住门说:我刚做完手术,饿了。吃不到包子,会死人的,你敢不敢让我死在你家店门口?那人愣住了,大概也被惊醒了,打量了一下格格,半晌后才说:“有白天多下来的,要吗?”格格说:“我要吃你现做的!”那人心里肯定想见鬼了。但还是从冰箱里拿出发好的面粉,格格也豪爽,和他一起忙活,一盘香喷喷的菜包子不一会儿就被搞定了。
生活中如遇朋友需要帮忙,冲格格那“能”与“敢”的架势,你不难想到结果。当然这个“敢”是有前提的,因为格格从来不出格!生活中,我能与这样的好闺蜜相识相聚,嘻哈喜乐,可谓淘尽欢愉。
姐妹重奏篇
陈欣
我和琳琳是几年前在音乐学院附中办的小提琴爱好者进修班上相识的。
琳琳是川妹子,老公到上海来打拼,她退休后也过来了。年轻时她曾在文工团当小提琴手,后来又当了教师。当得知她近期还在专业老师处学习小提琴时,我不禁对她有了几分敬畏。
进修班结束后,我们成立了一个“音乐爱好者”微信群,上音和附中的老师经常发音乐会的通知,凡学生参加国内外的比赛,校方都会办独奏音乐会,作为赛前热身,我和琳琳就约好一起去观摩。
后来她的老师组建了一个业余交响乐团,点名要她参加。她也介绍我加入了乐团。
不久,在琳琳的提议下,我们又邀了两位乐友组建了弦乐四重奏,每周排练半天。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各拉各的,就像在吵架似的,把琳琳急得拿起手边的铅笔当指挥棒,嘴里唱着调子,一遍一遍地练习,汗珠从她的额上渗出来。每次练习新的曲目,她都要先从网上下载音乐视频,让大家多看多听。
一次,得知美国著名的四重奏乐队来上音讲学,我们一同去旁听,大师讲述了他们几十年共同排练的甘苦与喜乐,讲到他们如何排练、配合和探讨,我们深受启发。后来,我和琳琳经常一同去欣赏各类音乐会,比如:俄罗斯鲍罗丁四重奏,大提琴家麦斯基的独奏音乐会……
三年前,乐团要参加全国业余团体在黄山的演艺比赛,我们四重奏代表乐团出席。在全国三十多个团队中,有独唱、重唱、朗诵、舞蹈、时装表演等,我们的重奏组获得了一等奖,载誉而归。音乐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这对老姐妹也乐此不疲,享受着金色的晚年。
作者:龚伟明/娄惠静/龚青沁/章宜娟/陈欣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