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赏梅在古猗
来源:暮耕老牛美篇 作者:林嗣丰 时间:2021-02-15 点击:
新春年初二,暖阳从云层里探出头来,时不时的把温暖送给这个战疫又胜的城市。借助地铁15号的便利,转车11号线,我又赴古猗园,特意赶去赏梅。
古猗园虽远,却是去过好多次了。那年仲春,因组织“太太乐”工业游,好友们携手去过那里。正是春意盎然的时令,园内绿树浓郁,鲜花盛开,美景尽收。后为赏荷莲,几次顶着烈日前去,将快门按够了才回。秋冬相交时前去,更感受到了园内层林尽染的壮美,化为了笔下的一段文字。除美不胜收的花草树木外,还有那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总令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如这高立于山顶的缺角亭,给人一股凛然的民族气节,陡升豪迈之气。但要说到早春赏梅,却还是第一次前去。
说到赏梅,其实年年都有所行,远则莘庄公园、莘庄梅园,都有涉足;而近处的上海植物园更是年年去、常常去。但要说能将多姿多采的梅花与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合在一起的,与古猗园相比,那些地方实在是欠缺太多。为此,我特地有了这次新春赏梅之行。
尚未来到公园门口,就已经感受到热烈的气氛,街上的行人明显多了起来。到达公园门口,怎一个熙熙攘攘:不小的门庭前挤满了前来游园的人,铁栏围成的通行道都是拥挤的游客,购票的窗口前排成了长龙,路上还有匆匆前来的市民。入园除出示预约信息外,还要出示沪申码、量体温,如没有事先预约的,则可现场登记,填写相关数据即可。虽然人流如织,次序却井然有序,防疫措施也十分到位,这给刚刚从疫情反复中恢复过来的入园游客带来了许多的安全感,全然没有了去年的恐慌。
这与国外许多地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年初一时,旅居澳洲墨尔本的桂同学在朋友圈中发帖说墨尔本又封城了,而且已经是第三次封城。两相对照,身在中国,身在上海是多么的幸福。
进入园内,壁照前布展的牛年灯具成了游客留影的首选,把个庭院挤得水泄不通,充满了喜庆的气氛。九曲桥上,湖心亭头,红灯高挂。来来往往的游客在这里驻足,观鱼、赏景、拍照,好不热闹。再看园内四周,去年秋时的景致尚未完全退去,红枫映着黛瓦,细果衬着粉墙,残叶挂在漏窗,远处黄绿相间,还是层林尽染的景致,构成了新旧交替的年景,把个新春的气氛渲染得浓浓的。
转过九曲桥,便有阵阵幽香传来,随即就是一片红粉白绿黄交融的景色,那就是古猗园的梅花所在!游客携老带幼,三五成群,徜徉在这一片花海之中,喜气洋溢。耳旁传来各地的口音,东北、西南、苏北、皖南……硬硬的西北壮言,软软吴侬轻语,都交织在这一片美景之中。这不是往年从各地来上海旅游的游客,而是响应国家的号召留在上海过年的来自祖国各地的打工者和已经成为上海一份子的新上海人。他们为上海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理应尽享这大自然付与的新年礼物。
梅花集中于临荷池的岸边,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云,绿的则泛成了轻烟,漂浮在公园的上空,与四周的古建筑连在一起,构成了江南特有的景致。
在墙角的雕窗前,一树尚在含苞中的红梅正舒展着自己的枝条,撑起了一窗的热闹,恰同一群奔放的侠女;另有一枝绿梅羞答答地伸展过来,袅娜地开着,又如一位难得走出闺房的少女。
一旁的院子里又是另一番的景象,各种梅花竞相开放,衬着那些古老的建筑,形成特别的韵味;而这些极具江南园林风格的古建筑,又为梅花营造了特有的意境,各种不同形状的漏窗、门洞成了展示这一意境最好的画框。进入庭院中赏梅的人们,又成了这美丽画卷的最好的组成元素。
盆景园里一盆盆栽在盆中的梅花经园林工人的精心栽培,又展现了另一种风情,它们或伸展在庭院里,为绿草所衬,妩媚之极;或舒展在粉墙前,老枝遒劲,红花鲜艳,构成了一幅浓彩的国画,似大师精心绘就一般。
临河处有几树蜡梅还在绽放,蜡黄的花朵凌风开放,映着对岸的缺角亭,历严冬而不凋,浩然正气立现。又有几枝开放于古建筑前,照亮了雕梁画栋,粉墙黛瓦,溢出幽远的香气,让人感受一种来自古远的传承。
历朝历代,歌咏梅花的诗词很多,陆游叹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一种虽遭坎坷却绝不媚俗的精神;林逋则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尽写梅之形香俱备,高洁端庄。王冕之《墨梅》又咏为:“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借咏梅表立身之德,正气透纸。但真正将梅之高洁精神尽情表现的唯推伟人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敢于挑战寒冬却又至刚无欲,正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浩然正气的表现。这恐怕也是我喜欢梅花的缘由之一。
离开古猗园时,门口的游客已经没有来时那么多了,但依然有人陆续到来,只为观赏这一年一度梅花绽放的美景,为这春风荡漾、国泰民安的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