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亿万人民同心同向

来源:文汇报 作者:顾一琼 王宛艺 时间:2021-01-19 点击:
上海以接续奋斗作答:“中国共产党为何诞生在上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本报记者 袁婧 摄

修缮一新的毛泽东旧居陈列馆。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中共一大会址。 本报记者 赵立荣 摄 制图:李洁

中共一大纪念馆效果图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今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今天,“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将启动。
      
       今天,我们回望百年大党波澜壮阔的宏伟历史,为的是从中看到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共产党人以无畏的勇气穿透沉沉黑暗,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以智慧的目光拨开层层迷雾,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以坚定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点燃中国革命的火种;以不懈的奋斗带领亿万中国人民迈过一道又一道坎儿,赢得一场又一场胜利,迈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圆梦征程。
      
       我们铭记这段历史,守护这种奋斗精神,更激励一代又一代人走向更远的未来。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
      
       上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近代工业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祥地。一座红色基因深深融入血脉的城市,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一座始终拥有着开放胸怀和坚定信念的城市。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我们回望奋斗的百年路,更是为了启航伟大的新征程,以不忘初心、不辱门楣的接续奋斗作答:“中国共产党为何诞生在上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百年大党初心如磐,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亿万人民使命在肩,亿万人民同心同向。
      
       讲好一段历史
      

       兴业路,百年前的望志路。更是一条延展了百年的信仰之路。
      
       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出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这里开篇。
      
       今天,这条掩映在梧桐树下的市中心小马路,两旁的街区名为“新天地”。
      
       这,绝不仅是一个商圈或街区的名字,事实上,这个名字在不经意间呼应了百年前在此间发生的“开天辟地大事变”。它早已突破了物理空间的桎囿。在无数人心里,成为“开天辟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红色地标。
      
       1921年7月23日,平均年龄28岁的十余位代表从全国各地而来,与两位共产国际代表走入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序幕。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今天,兴业路东头,中共一大纪念馆正抓紧建设布展,中共一大会址正以高标准进行修缮维护和展陈调整,将于今年庆祝建党百年之时向公众开放。
      
       近年来,上海发力锻造红色文化资源高地。特别自2016年起,全面启动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从发掘保护、理论研究、新闻宣传、文艺创作、社会宣传、教育培训、红色旅游等多个维度展开工作。
      
       目前,全市共存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上海解放的红色资源612处,其中旧址、遗址497处,纪念设施115处。全市层面正按不同属性,分不同专题,摸清基本情况,强化保护力度,探索建设数据网络平台。
      
       其中,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原则,重点推进“一馆五址”保护利用。中共一大纪念馆自2019年8月31日开工后,紧锣密鼓推进工程建设、布展设计等系列工作,已于去年7月实现建筑结构封顶,拟于今年4月底实现项目竣工。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文物修缮重展新颜,展陈内容优化调整;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也于去年10月1日完成文物修缮和临展布置,对外开放;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于2019年底完成文物修缮;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正进行文物修缮和展陈策划。
      
       除建筑本体的修缮,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化。上海外国语大学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创设“多语种+党建”模式,在新时代共同开展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的研究、教育和传播工作。《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成为思政教育的探索之地,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们在这里开展情景思政课,让红色基因星火传承。
      
       探寻一种基因
      
       当城市中“党的诞生地”红色印迹日益丰厚,脉络梳理日益清晰,一个问题也就渐渐浮现:为什么是上海?中国共产党缘何在这里起步?
      
       理论学术界有这样一个生动表述: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和摇篮,也是中国革命文化总源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看似偶然,其背后却是一种必然。
      
       而这样一种必然,归根结底,在于城市的品格和红色基因。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熊月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阐述有着系统支撑的红色基因——即以先进的思想文化为重要内涵的信息传播系统,以工人阶级与先进知识分子为重要成分的社会基础,联系国际与国内重要城市的水陆交通系统,发达的邮政通信系统,可供依托的社会组织系统,以及维持政党社团正常活动的安全系数。这六大支撑,相互联系,缺一不可。而近代上海,正是当时的“最优选”。
      
       这种集多元优势于一体的“唯一性”,使得上海在中国共产党红色资源的版图上无可比拟,而又极其重要。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云则从人才队伍来着重分析。他说,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汇集于上海,有的在此安家落户,有的路经此地而不忘探索革命之道。他们出入于石库门,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开展创党活动中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开启了新的人生。
      
       正是这样一支先进的队伍,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开展了一系列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筹备工作。而这一强大阵容的存在和一系列艰辛而复杂、神秘而繁忙工作的开展,也只能在上海得以实践,得以完成。
      
       “国际大都市上海,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当时其他地方都缺少的得天独厚的经济科技基础、地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多元文化氛围和群英荟萃的人才条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是中国共产党初创诞生于斯,成长完善于斯的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选择。而与此相呼应,上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则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
      
       百年后的今天,围绕这样一种红色基因,上海正发力打造红色文化研究高地。深入开展建党历史和党创建时期的思想理论、组织发展和制度形成的研究,推进党的创建史料及档案发掘保护,成立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市级专家宣讲团开展“四史”主题宣讲约660场次,受众约29万人;基层宣讲团队开展宣讲约1.1万场次,覆盖听众超155万人。
      
       传承一种精神
      
       今天,我们加强史料挖掘和理论研究,最终是为了探寻“党的诞生地”精神内核,以此弘扬传承百年大党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筚路蓝缕、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也推动我们在未来的改革和建设中攻坚克难,奋勇登攀,始终勇立时代潮头。
      
       今天,当我们走访红色旧址,翻看参观者的留言,一种激昂鼓舞、催人奋进的精气神呈现眼前:“在石库门的青瓦白墙下,我看到了中国青年敢为人先、不屈不挠的逐梦精神,比火更热烈,比光更闪耀。”
      
       “我们应该常常回望历史,在和平年代忆苦思甜、居安思危。我们也应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囿于前人之步履,但也不忘先辈之气节。故缅怀先烈,以鞭策自身如民族英魂般坚韧奋进、砥砺前行。”
      
       上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守护这份精神财富,更将在新征程中,不断砥砺初心,在为民奉献、接续奋斗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样一种精神,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处长吴海勇说,中国共产党的胜利首先是“道”胜。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同的大道,将人民凝聚起来,勇往直前、全力以赴、舍身奋斗。其次,“理”胜。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再一次引领了当代中国的时代潮流和前进方向,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张云表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始终依靠群众、牢牢扎根于大众,开创智慧之源,铸成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当下,在上海这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红色精神的传承,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更为生动而深刻的展现,也将与百年前一样昭示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崇高境界,严守纪律约束,坚定信念追求,无畏责任担当。
      
       今天,中华民族站在这样一个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然开启。
      
       在上海,党的诞生地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根植每个人心中,凝聚起推动改革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并将续写一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只要我们党始终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就能无往而不胜。”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中央开了两天的重磅会议,透露对台信号
    下一篇:重磅!外交部宣布中方制裁28名美国人,被点名的10个人都干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