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台到讲台 ——精彩老师与她的“奶奶级”语言艺术班
来源:新民晚报网 作者:章慧敏 时间:2020-12-14 点击:
程海芗在为朗诵录音
程海芗的学生们在排练中
华师大老年大学的裴校长和语言艺术班师生们合影留念
程海芗的学生们在排练中
华师大老年大学的裴校长和语言艺术班师生们合影留念
从舞台到讲台,虽然同样是面对听众,但展示的内容完全不同,学生的年龄不同,基础不同,需求更是各不相同。如何把这些“不同”变为“相同”给平凡生活增添多样化色彩,这对程海芗和她的“奶奶级”语言艺术班的学生来说,是课题,更是考验。
□章慧敏
认识程海芗,缘于一次采访: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她同时获“百名市民故事讲演家”“百个家族家庭故事奖”等荣誉,她的精彩第二春由此拉开帷幕。果然,没过多久,程海芗就多了个新“角色”——华师大老年大学语言艺术班的老师。
感动自己感染别人
今年春节前后,因为疫情,上海的老年大学停课。然而,大家人在家,心儿却牵挂着在抗疫一线奋斗的英雄,宅家的她们如何向勇士们表达敬意?在微信群里,大家开始了头脑风暴。最后,商定用隔空朗诵的形式来抒发心情。
自从2月6日上午程海芗在微信群中发布了隔空联诵的消息后,30名学生中就有26人报名参加,如此踊跃,汇聚的是师生们共同的心声,可涉及到近30人的音频合成,程海芗还从未做过,她一直在琢磨隔空联诵的具体操作方法。
好在程海芗不缺热情和勇气。她选了诗人黄玉燕那首歌颂逆行勇士的诗《中国将再一次证明》,把诗歌分成了26段。这是一场没有排练的朗诵。26人、26段,在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网上互动中,大家交上来的朗诵音频,程海芗最少的听三次,最多的反复听七八次还不止。她把需要改动的地方指出来,然后再作示范,一直弄到夜深人静也不觉得累,因为学生们的精神令她感动——
那时,班长赵宝芳正在住院,录音需要有个安静的环境。但一间病房住着四五个人,护士的脚步声、病人的咳嗽声、睡觉时的呼噜声,病房里并不安静。赵宝芳急啊,干脆等晚上到挂号大厅里去录,没想到平时感觉不到的空调机声在这万籁俱寂的环境中显得刺耳。赵宝芳只得等到病友们睡熟后,躲进厕所里录音。
70岁的谢从军是班里年岁最长、住得最远的学生。谢家离虹桥机场近,飞机起落的巨大“隆隆”声也是个避不开的坎。突然,她一拍脑袋:午夜到清晨的5点是飞机的保养时间,这个时间段四周宁静,正好录音。牺牲点睡眠为武汉助力,算不了啥。
满头白发的张小薇学朗诵的目的很纯粹,她要给正在上幼儿园中班的小孙女读童话故事,可她的普通话又先天不足,孙女时常嫌弃她。自从上了语言艺术班,孙女开始缠着奶奶讲故事了,还经常表扬奶奶有进步。听说奶奶要为抗疫英雄们隔空联诵,小孙女可兴奋了,煞有介事地一定要为奶奶的发音把关:“先读给我听,我通过了,再发给程老师。”
虽然每位学生朗诵的内容不过一两句话甚至只有几个字,但她们就像在朗诵一首长诗般一丝不苟。上海对外贸易大学的退休英语教授毛梅兰8个字的朗诵,反复录了十几遍,她追求的是精益求精……后期制作更复杂,要把26段朗诵配上音乐和视频,严丝合缝,容不得任何差池。这些连年轻人都叫难的操作被一位名叫高莹的老知青搞定了。高莹没有绝招,只有不成功便不罢手的韧劲。
对语言艺术班的师生来说,这也是一次不遗余力的拼搏,她们从提交朗诵片段再到后期配乐合成制作,总耗时不到24小时。感动自己,才能感染别人,程海芗坚信这一点,她的学生们做到了。这段隔空联诵的视频点击率超高,“奶奶级”的学生不仅有速度还有效果。
做摸索出方向的人
老人继续学习的目的很单纯:充实自我、不虚度光阴。程海芗特别理解她的学生们,她接手的语言艺术班,30名学生的平均年龄超过了60岁。老人们学朗诵,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翘舌音不行,舌头转不过弯。这种“辛苦”,程海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学生好不好,就看老师怎么教?程海芗觉得自己才是那个应该尽快摸索出方向的人,这样,不同基础的学生才可能“殊途同归”。
那天上课,程海芗看到有位学生一直在手机里查读音,把拼音附在字后。这让程海芗眼前一亮,与其让学生手忙脚乱地边听讲、边查拼音,不如自己把教材做成拼音版。
遇到了这样敬业认真的老师,学生们也跟着一起认真,为了一个字,有的学生可以读上100多遍。程海芗也明白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的道理,练习基本功的最好办法是绕口令,网上可供她选择的绕口令不少,但她担心万一学生们在短时间里“绕”不过来,反而会影响大家的学习兴趣。有一天,程海芗想到了电视购物平台里语速飞快的推销员,把推销员说的广告词作为大龄学生的教材不是很实用吗?绕口令咱不玩了,就练广告词吧。果然,学生们的进步是飞快的,这样的练习让大家产生了极浓的兴趣。
和学生们一起精彩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程海芗和学生们又推出了《抗疫时事微录播》《有一种归来叫平安凯旋》《致敬,白衣天使》的朗诵;“4.23世界读书日”,编排了《做阅读之人,享阅读之趣》;儿童节又以老人的视角讲述曾经的儿童节《童年真好》;“七一”的《党魂与国魂》,国庆的《国旗 国歌国徽》,中秋节的《致中秋共团圆》……
老年大学尚未开学,但程海芗和她的学生们一直在忙碌,以多样的形式展现特殊时期老年生活的丰富多彩。程海芗说,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我的风格是传授干货。学生们自然清楚“干货”就是实实在在,竭尽所能让语言艺术给学生们的老年生活带来乐趣。
在课堂上,程海芗对自己有要求,如果不能把一首诗词的来龙去脉全部弄明白、搞清楚,她决不会开口读一个字。朗诵不就是诵读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她恨不得把自己对朗诵的所有心得一一传授给学生们,她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准不断地调整着教材内容。
因为自己时常有机会上台面对观众演出,程海芗积累了不少舞台经验:比如朗诵时该怎么拿那本文件夹?过去很少有人关注过这个问题,大都是放在身前,看得见字就行了。可程海芗要求大家统一放在胃的位置,挺直身子,她让奶奶级的业余朗诵有了专业的舞台效果;又比如华师大老年大学成立30周年的汇演,程海芗班里的朗诵表演被选上了。可排练时发现,近30个人只有6只话筒,顾上了队形便顾不得朗诵,怎么在传递话筒时不至于手忙脚乱?程海芗和学生们的认真劲儿又显现出来了,练啊!把话筒当成接力棒似的传接,练到滚瓜烂熟时自然就不会乱了。没有练习场地,这群奶奶级学生就到学校的操场上练习,没有话筒就用矿泉水瓶子代替……汇演那天,她们没出一点洋相,硬是用真诚的声音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传递精致生活品位
在程海芗的课堂上,学生们都称她为老师。其实,她的学生中有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也有专家,她常说,自己也该喊他们一声老师。无论当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为了不虚度退休后的光阴才走到一起的。所以除了学知识,他们还得拥有精致的生活。在学生们眼里,程老师的生活很精致:她的穿着打扮看似随心,但色彩和细节的搭配要先过自己的心坎,衣着和谐是一个人的品位;程老师的儿子不在身边,家里只有夫妻俩,可只要她在家,早中晚三顿她都要现烧现做、丝毫不马虎,她说这才叫过日子。
都说讲究生活品质的人活得累,可程海芗却是越活越滋润,充满了满足感,这样的生活态度和年龄无关,因为她知道今后很长的一段人生行程中什么才是方向和目标。
程海芗感恩今天的充实是从上海市民文化节开始的,这个平台为她提供了挖掘自身潜力的无限种可能。她愿把这份快乐传递出去,做个被需要并被认可的精彩女人。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