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遭医院大规模停用

来源:健识局 作者:申海晶 时间:2020-12-04 点击:

据健识君查询2020年三季度报发现,广誉远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下滑了近20%,净利润同比下降62.69%。同期,以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为核心产品的大理药业,营收同比又下降了29.36%,净利润减少67.15%。此外,太极集团、天目药业等降幅更大。
大批中成药被踢出市场。
近日一则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决议在业界流传。
根据决议,这家医院将所有中药注射剂从常备目录中剔除,中成药只保留30个品种,还要求降价20%。辅助用药目录药品也只保留了5个并要求降价20%。其余全部剔除常备目录。
药品常备目录,是医院药品采购、临床用药的清单,一般三甲医院的药品数量在1400到2000种左右。
2017年时,商务部发布的《医药流通行业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全国三甲医院中药销售额占医院整体药品销售的比例为26.9%。
门诊量越大,涉及的中药采购量也就越大。公开数据显示,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样的大三甲,季度采购金额就可以达到数亿元级别,地市级医院也有千万元甚至亿元级别的采购规模。很多大品种在一家医院的月销售额就能达到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
这些中药品种被踢出目录,基本意味着失去相应医院的市场。
近年来,在政策环境改变之下,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越来越受重视,药品加成彻底取消,DRGs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推进,药品已经由收入项变成了成本项。这也导致医院用药心态彻底改变,性价比高的药品越来越受欢迎。
在此之前,湘雅二院、华西医院等都曾发文拒绝中药、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进院。随着更多医院的加入,中国医药市场变局还将加剧。
可以看到,尽管中药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力挺,整体市场前景受到普遍认可,但是前期野蛮生长的阴影仍在,中药材质量问题频发,同时中成药安全有效性缺乏循证医学证明,又是带金销售的重灾区,中药整体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数据显示,曾经红极一时的中药注射剂市场规模,已经萎缩到千亿元以下。
医院清退中成药千亿市场危局
根据上述业界流传的医院药事管理决议,该院辅助用药(重点监控)药品目录中保留5个品种: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泮托拉唑钠、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注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盐酸溴己新,其余所有中药注射剂从常备目录剔除,4+7药品目录中非中标的药品从常备目录中剔除。
中成药口服制剂中,30个药品保留,其他中成药口服制剂全部从常备目录内剔除。
对于留下来的上述35个品种,医院要求降价20%。
这并不是第一家对中药发难的医院,早在2018年7月份,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就曾发布通知,要求在药品采购中,明确不接受中药制剂、辅助用药进院。
另据行业媒体消息,南京某三甲医院也在其新药登记须知中明确列出: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中药注射剂等列入“南京市医疗机构重点监管清单”的品种将不予新药登记。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都在其中。
“醒脑静注射液”就是2019年底,北京民航总医院“杀医案”中涉及的品种,正是由于家属对当值医生的用药不满,最终引发惨案。
另外,中药很大一部分也是不合理用药严重的药品。2017年底,山东千佛山医院等多家医院采取行动踢出中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一口气踢出了160多个品种,其中156个是中成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成药市场经过了迅速增长阶段。数据显示,这一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2%,到2020年有望突破5800亿元。
在医疗机构规范药品使用、清出中成药的趋势下,中成药巨大市场也面临危局。
政策规范大批中药企业谋转型,中成药的危机还不止被大批医院踢出。

2019年7月,卫健委下发《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要求西医必须“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才能开出中药。政策层面的这种规范无疑是最大杀招。
按照国家医保局的计划,中成药带量采购也已提上日程。中成药多为大品种,没有统一质量标准,难以相互替代。但是,国家医保局在答复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建议时明确表态称:带量采购没有禁区。
青海、浙江金华、辽宁等地,都已经开始对中成药实施带量采购。这也意味着,中成药即便仍有市场,价格也大幅降低,利润也将大幅缩水。这对于现有中药企业无疑是巨大挑战。
部分中成药的毛利率超过80%。一旦市场需求萎缩,必然对中药企业的业绩构成巨大压力。
据健识君查询2020年三季度报发现,广誉远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下滑了近20%,净利润同比下降62.69%。同期,以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为核心产品的大理药业,营收同比又下降了29.36%,净利润减少67.15%。此外,太极集团、天目药业等降幅更大。
这也使很多中药企业开始谋求转型。此前,步长制药、香雪制药、天士力等纷纷向生物制药,肿瘤、免疫等领域发力。步长制药甚至还参与了新冠疫苗的开发。
投资人也在看衰中药企业。就在前不久,还有投资人给盘龙药业提出建议,建议他们收购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并称“中药公司估值不高”,公司的长期投资者,都错过了牛市。
盘龙药业董秘很客气地感谢了这位投资人,但是并未对未来发展做更多介绍。健识局发现,就在今年6月份,盘龙药业刚刚收购了陕西博华医药51%的股权。新子公司的经营范围囊括了医疗器械、个人卫生用品销售、互联网信息服务,甚至食品互联网销售等。
宏观政策层面,中医药整体仍然是受到鼓励的。在十四五规划中,也强调了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然而在实际应用层面,各医院受药占比“指挥棒”的限制,大举向药效不甚明确的中药开刀。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就是这么残酷。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上海那些被规划掉的传统高科技产业
    下一篇:几千万鸡农坐不住了!阿里云这套奇葩打法让世界跪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