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圆知青梦,甘当志愿者 (孙向荣在第三届《中国梦 · 知青梦》
各位领导、知青朋友,大家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中国梦 · 知青梦》论坛交流。
我是1968年底下乡到西双版纳东风农场的上海知青,1974年被推荐上了大学。虽然在农场只有短短的6年时间,但我在生产队开过荒、种过地,在农场机关当过干部。没想到,离开农场三十多年后,我居然又回到农场工作,但这一次不是上山下乡当农民,而是当一名志愿者,为建设农场博物馆服务,同时也圆了知青们一个共同的梦想。
一、甘当农场志愿者
西双版纳东风农场地处中缅边境的云南省勐龙镇境内,始建于1958年。一批下放干部、退转军人和昆明市社会青年在热带沟谷雨林里创建了这个农场。1968年到1972年,东风农场共安置了 京、沪、渝、滇的知青14000余名。兵团时期改编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二团,兵团撤消后又恢复了原名。
大批知青在农场工作的十年,正是农场创业和发展时期。知青的到来给农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原6个分场扩建为15个分场(营),191个连队(生产队),人口增至2万余人。天然橡胶的种植面积由4.5万亩发展到10.5万亩, 橡胶开割面积由0.2万亩扩大到3.8万亩,年干胶产量从5吨增至2000多吨。
知青来场时,除少数分配到老连队外,绝大部分分在以知青为主体的新建连队,从事着开荒斩坝、开挖梯田、橡胶定植和幼林管理等繁重的劳动。当时交通闭塞,物质和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生活条件异常艰难。知青们虽然思念故土,想往城市,但仍然为建设祖国第二个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为边疆的稳定和繁荣奉献了青春热血,有的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如今东风农场是一个以天然橡胶产业为主的大型国营农垦企业,拥有土地25万亩,天然橡胶18万亩,年产标准胶逾2万吨,平均单产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东风牌”橡胶荣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
农场在取得辉煌成就的时候,没有忘记开拓者,没有忘记知青。为记载历史、缅怀先烈、继承传统,激励来者,2007年农场决定建造一座“东风农场博物馆”,展示农场的历史和知青的创业历程,迎接建场50周年庆典。
农场成立了场庆筹备工作办公室,派出两个工作组分赴 京、沪、渝、滇召开知青座谈会,传达农场党委的决定,盛情邀请知青们参加建场50周年庆典。听到这个喜讯,我们知青无不欣喜于怀,感谢农场为包括知青在内的拓荒者建馆纪念,感谢父老乡亲一如既往地关爱知青。当农场开始征集博物馆布展实物的时候,大家踊跃把珍藏的物件捐献出来,纷纷为博物馆的建设献计献策。
当时我即将退休。怎么安排退休后的生活是我正在思考的问题。我离开版纳后,进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调回上海,从事中心城区的旧区改造工作,并取得了高级工程师职称;在55岁的时候,我又考入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学习。我想农场要建博物馆,是我们知青和农场共同的梦想,我有这方面的专业特长,何不为农场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呢。于是,我产生了退休后重返农场做一名志愿者的想法。我认真地写了申请书寄给农场党委。2008年3月,农场党委批准了我的申请,热情赞扬我的无私奉献精神。我觉得,农场的表扬是对知青群体的肯定,是对知青精神的赞扬。我去农场作志愿者决不能给老知青丢脸,要把蹉跎留在过去,把真情献给今天。我想得没错,4月5日我离别上海那天,十多个知青战友赶到上海南站来送我,还打出欢送横幅,足见大家的心愿了。
此一去,便在农场工作了九个多月。
二、 为建馆竭尽全力
农场为我的重返做了充分准备,把场部办公楼不远处的一栋小平房腾出来做我的工作室兼宿舍。小平房砖木结构,原是场部的卫生所。里面分作二间,较大的一间十余平方米,是我的工作室,小间是我的卧室。虽然窗框已经锈迹斑斑,上厕所要到30米外的职工大院去,但老职工送来了木床,农场宾馆提供了被褥蚊帐,使我的新家十分温馨。而我的办公室在场部办公大楼的二楼,与场庆办主任同在一室,我俩的办公桌紧挨着,桌上配置了可上网的电脑。与主任相对而座时,常聊起40年前在农场工作的情形,往事如烟,今非昔比,真为农场今天的成就而高兴。场部安排我在老职工子女柴英开的小食铺就餐,九个月来我三餐无忧,都亏有她们的精心照顾。农场干部职工对我很热情很尊重,一口一个“孙老师”地称呼我,把我视为他们中的一员,所以40年后回到农场工作,一点都不陌生,反倒觉得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了。博物馆位于场部的西南面,坐落在小康路和景观大道交汇处。它是一栋一字形布置的单层建筑,与东风文化广场相连。广场对面是20米高的东风农场主题雕塑,北面是约1000平方米的人工湖。展馆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广场很大,可容纳15000人集会。我到农场时,博物馆的土建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即将转入室内装饰施工。
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农场对博物馆的装饰工程进行现场监理、整理收集到的实物、图片及文史资料、与设计单位协调做好布展工作,以及完成知青纪念碑浮雕组装施工的管理。
由于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和施工不是同一单位。承包方的项目经理熟悉土建施工却不熟悉室内设计,而设计单位的专业人员又不在施工现场,农场也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作施工监理,因此在施工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我运用专业知识,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并在装修和布展方面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比如,原设计博物馆的大门外有一架花岗岩小拱桥,我认为不利于博物馆的大人流进入和疏散,感官上也不大气。农场领导觉得我说得有理,拆除了那座小拱桥;比如,展馆序厅原设计是一面巨幅写真图片墙,我觉得此处应该突出展馆主题,建议改为展示农场五十年光辉历程的主题浮雕,两侧设立云南天然橡胶种植创始人钱仿舟和刀安仁二位前辈的塑像,浮雕下方铺设热带花卉,加强艺术感染力;再比如,我建议在艰苦创业展示区增设知青旧屋和老职工住宅一角,还原当年住茅草房时竹床、竹凳,竹笆墙的情景;用当年知青的生活用品和劳动工具作室内陈设,烘托气氛,再现当年的生活场景;展馆内的天花吊顶为白色塑料条形扣板,色彩达不到预期的视觉效果,我建议作二次吊顶,增设一层黑色方格状吊顶;我还对展馆的灯光照明、消防设施等提出修改意见,使之满足专业规范和展览要求;我还在展品摆放,空间布置等方面提出多项建议,都得到农场领导的采纳,改进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特别是我建议增设以梯田开垦、胶苗定植、林地管理、割胶制胶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实景模型,形象反映天然橡胶从开垦种植到橡胶加工的生产工艺和行业特点,使得这座博物馆成为国内唯一展示天然橡胶加工工艺的展馆,开创了一个先例。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与建设,东风农场博物馆于2008年12月8日竣工。1800平方米的布展面积中,实物展品达1600余件,文献资料和历史照片多达数千张。东风农场博物馆展示了农场的昨天、今天,也展望了农场的明天,是云南农垦和中国天然橡胶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是迄今为止云南农垦系统的首家博物馆,也是首家收藏和展示知青在西双版纳上山下乡史料的博物馆,是一个集收藏、展示和教育功能为一体的永久性教育基地。
三、立一座知青纪念碑
农场要建博物馆,知青们想送个大礼。上海知青提议,京、沪、渝、滇知青共同出资在农场建一座知青纪念碑,作为献给农场50周年庆典的礼物,也是对下乡40周年的纪念。倡议得到四地知青的热烈响应,也得到农场的支持。农场将纪念碑的选址确定在场部知青路和景观大道交汇处,要求在建场50周年庆典前竣工。
老知青们成立了纪念碑筹建小组,在网上征集设计方案,并征求各地知青的意见。经过一个多月的筛选,最终确定了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创作中心主任、著名女雕塑家江碧波教授的设计方案。受知青委托江教授担任知青纪念碑的总设计师,我担任副总设计师和总监制。纪念碑在四川完成碑体制作后运至东风农场组装。我的任务是负责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碑体现场组装施工管理、竣工验收和工程决算等。
纪念碑的现场施工时间并不长,但不巧的是,因受凉和过度疲劳,我在国庆期间患了重感冒。预定10月4日上午开工,而那天早晨我的体温升至39度,浑身乏力酸痛。为了按时开工我仍坚持去了工地。在基础施工的一周内,我一边输液治疗,一边坚持工作,一天都没有耽误,按时完成了基础施工。
10月20日,重达20余吨的青石浮雕部件从成都运抵农场,组装施工人员同车到达。我为他们安排了住宿,接通了施工用水用电,落实了大型吊车和脚手架。9天后,50余块部件组装完成,江碧波教授飞抵版纳,亲临现场对浮雕主体进行修正。11月2日知青纪念碑工程通过了竣工验收。
这座知青纪念碑是江碧波教授按知青的要求,根据六、七十年代知青垦荒的历史照片创作设计的。竣工后的纪念碑碑体为青石浮雕,长5.5米,高2.8米,厚0.8米,基座是黑色大理石贴面,碑体正面浮雕中,处于前景的三名拓荒知青按真人大小比例雕刻,最大刻深220mm,背景是层层梯田和拓荒者群体的身影,粗犷凝重,简洁写实,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知青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披荆斩棘,开荒种胶的劳动场面,有很强的立体感、厚重的历史感和视觉冲击力。我们给浮雕取名为《记忆》。碑体背面用魏碑体刻着:“谨以此铭记:1961—1979年拓荒于云南东风农场的 昆明、重庆、北京、上海知识青年, 二OO八年立”。
建立知青纪念碑的意义远超过纪念碑本身,它告诉人们知青曾在西双版纳拓荒与耕耘;曾在这片土地上爱过、恨过、抗争过,也奋斗过;它将青春记忆和知青气质在红土地上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们建立知青纪念碑并不是纪念上山下乡运动的伟大,也不是纪念知青历史的辉煌,而是纪念逝去的青春;纪念知青为建设祖国第二天然橡胶基地所做出的贡献;纪念知青在屯垦戍边的岁月中 和边疆各兄弟民族所结下的深情厚谊。
大型浮雕《记忆》,是迄今为止云南农垦系统和西双版纳第一座知青纪念碑,它的建立表达了云南东风农场知青的愿望,也是当年赴云南农垦系统十万知青的共同心愿。
2008年12月19日,东风农场建场50周年庆典在东风文化广场上隆重举行,农场博物馆开馆迎客,知青纪念碑剪彩揭幕,我能为京、沪、渝、滇四地知青共同梦想的实现尽一份力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