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长出”上海未来新空间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唐烨 时间:2020-09-17 点击:
中山南路上的城市生态绿链。

黄浦江畔的“台地花园”。 均资料图片

      ■记者 唐烨

      黄浦滨江,岸线长8.3公里,2017年实现沿岸公共空间的贯通与开放——北起苏州河、南至日晖港,沿着滨江“三道”(慢步道、跑步道、骑行道)可一路畅行。滨江贯通后,紧随其后的是景观提升。记者了解到:未来,沿着黄浦滨江畔,将有近20个口袋公园与生态绿地,形成“时空花园·城市漫步”的滨江景观;结合周边地块开发,黄浦滨江边将打造“立体城市”,创造更多市民可亲近、可感受的高品质新空间。

      “时空花园”让漫步更有趣

      9月,黄浦滨江畔的“台地花园”花草正盛,趁着傍晚的凉意,很多市民到这里吹江风、赏花草,好不惬意。如今,在黄浦滨江畔,一个个“藏”在街角的城市花园、生态绿地,正成为市民的日常休闲场所。

      作为市民可驻足、停留的休闲新空间,在规划中,沿着黄浦滨江将新建与改建19座城市花园与生态绿地,相当于平均不到500米就有一处。

      做到这样分布密度并不容易。“与浦东滨江、杨浦滨江等腹地空间的‘大开大合’不同,黄浦滨江穿越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腹地建设已相对成熟,沿线可新拓的公共空间非常少,我们因地制宜,尽量让每一寸空间都能最大限度地服务市民。”黄浦滨江景观提升工程设计总负责、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钟律说。

      龙华东路、西藏南路道路交叉口,靠近黄浦滨江,世博段原来两条路当中有两块绿地,但多年来无人使用。“绿地内草木林立,人不可能走上去;绿地高度与周边马路齐平,人在其中会感觉到来自马路上车流的压迫感。”在黄浦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后,两块绿地被设计团队相中。上海市政总院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团队巧妙地将绿地地面高度整体抬高,设计了如梯田般的台地式复层通道,两块绿地也因此得名“台地花园”。人沿着通道进入绿地,不再会受到两边马路上车流的压迫感,也可以望到黄浦江。两块绿地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一块绿地中打造了篮球场、滑板道等活力运动区域,另一块绿地中打造了慢步道等休闲健身设施。一快一慢、一动一静,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由于设计规划合理,且周边缺少此类公共设施,如今,居民对于“台地花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黄浦滨江沿线由外滩、十六铺、南外滩、世博园区以及南园等区域组成,有着百年发展历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打造这些花园与绿地时,设计团队注重保留与传承黄浦滨江的历史文化。“19座城市花园与生态绿地,各具特色,文脉印记作为主线贯穿其中。市民沿着黄浦滨江走来,仿佛阅读一座座‘时空花园’,既能体验都市活力,也能重温光阴故事。”

      黄浦滨江南外滩段,由中山南路、外马路、外萃丰弄、毛家园路合围的一块区域最近被清空,即将启动施工。这里要打造“静谧花园”——一座江畔花园。市民沿着滨江岸线走来,或者从董家渡CBD走过来,可以随时走进“静谧花园”,感受喧嚣城市中一份难得的惬意与休闲。即将施工的“静谧花园”,场地前身是“萃丰木行”——一座存放木材的老仓库。设计团队从中获得灵感,提炼木元素应用于场景中。木质结构的遮阳架、座椅,搭配层次丰富多彩的绿植;借助地形波动,营造光影、水影、树影交汇的场景,唤起多维感知。置身其中,市民既可感受大自然的四季变化,也可以透视南外滩百年的历史演变。

      “生态绿链”为滨江增华彩

      沿着中山东一路,从外滩往南外滩走,过了东门路,进入了中山南路,可以感觉到道路的“气质”发生了变化:外滩沿街的历史老建筑,到了南外滩变成了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大楼;中山南路两旁的色彩明显多起来,行道树色彩鲜明,街边穿插着形态多变的绿地。

      “位于外滩的中山东一路,多年前已经确定了街区风貌;但位于南外滩的中山南路,由于周边地块一直在滚动开发,没有形成比较固定的街区风貌。在黄浦滨江公共空间贯通与开放后,随着滨江空间的开放进一步向腹地延伸,我们对中山南路这条位于南外滩腹地中的主要马路,也进行了大手笔的景观改造与提升,形成了新的街区风貌。”黄浦区建管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上海市政总院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团队规划中,中山南路(北起东门路,南至陆家浜路)将被打造成一条滨江边的“生态绿廊”:通过道路两侧景观形态变化,提升滨江周边街区的面貌,创造更多可共享的街角公共空间,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多样的活动空间。

      “中山南路将是一条色彩富于变化的主干道。”钟律介绍,道路上分布了五排彩叶行道树。两侧是悬铃木,中分带种植了乔木特色树种娜塔栎。娜塔栎,叶形美丽、季相鲜明、色彩斑斓,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是上海市城市道路行道树升级换代的首选树种。在周边楼宇旁,还会见缝插针地新增绿地,通过对种植风貌的合理布局,形成了春繁花、秋色叶、夏林荫、冬劲枝的“季象变幻”。

      中山南路还是一条会呼吸的主干道,充分体现了上海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人行道及绿地硬质铺装,遵循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采用陶瓷透水砖,瞬时的雨水通过透水铺装下渗,结合盲管串联市政雨水管网,有效缓解城市雨洪压力、可持续循环利用城市雨水。

      “立体城市”创造更多可能

      从轨交9号线小南门站穿过一段地下连廊,漫步走过董家渡“高大上”楼宇之下的商业广场,经过中山南路地下空间,途经复兴地块地下商场,出来便是黄浦滨江……全长不到一公里,可购物、可休闲、可驻留,所经之处正是建设中的南外滩地下空间中的一段。

      大城市核心区寸土寸金,黄浦区便是如此。所以,黄浦区对滨江公共空间的贯通与开放,不仅仅限于地面,还拓展到空中与地下。“在黄浦滨江边要打造一座‘立体城市’,让老百姓能更便捷地到达滨江,也给老百姓创造了更多滨江边的高品质公共空间。”区建管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董家渡地块,未来将有一座空中八字形走廊花桥,从滨江横跨到腹地。市民沿着花桥走,可以从董家渡老城厢腹地横跨中山路、外马路,直达南外滩滨江空间。

      在中山南路上,上海市政总院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团队打造了便捷多维的慢行交通体系,构建起立体复合的道路空间。通过滨江通廊、开放绿地、下沉广场、地下通道、地下商业空间以及二层平台等有机衔接,形成立体化、多层次路径,增加市民漫步滨江的体验感。

      有人这样描述在黄浦滨江边“立体城市”中的未来生活:楼宇与楼宇之间相互贯通,专用的交通系统让人们可以自由抵达区域内的任何地点,白领下班后可以步行到滨江边小酌一杯;白天,“立体城市”中有很多人在办公,到了晚上,同样会吸引很多人来这里休闲……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十一能出去浪吗?张文宏:浪要100%正常,现在是90%
    下一篇:“瀑降”的隐秘角落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