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卢沟桥的儿女”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解放日报 时间:2020-07-08 点击:
正是抗战精神的传承,激励着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国家摄影师镜头下的卢沟桥
 
      今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3周年纪念日。

      时光易逝,精神永存——

      83年后的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14亿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团结协作,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

      83年后的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之奋斗的梦想终将成真。

      7日,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地、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各界群众追思先烈,铭记历史。不少奋战在防疫和脱贫攻坚一线的奋斗者更以自己不平凡的业绩向永垂史册的抗战英雄致敬。

      7日上午10时,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胜利广场上响起雄壮的国歌声,部队指战员、社区居民、中小学生等各界人士近200人向抗战中牺牲的英烈和遇难同胞默哀,并敬献花束。广育小学学生史静妮俯身献花后向无名英雄纪念碑行少先队队礼。“我们一定要学好抗战历史,激励自己,长大后要像抗日前辈一样报效国家。”她说。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上海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成人病例的定点医院,至今收治病例超过600例。中心所在的上海市金山区,曾见证了1937年侵华日军在沿海登陆后当地军民的奋勇抵抗。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主任李锋在疫情暴发前曾带儿子参观了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我和孩子在历史遗迹前触摸了历史。我工作的地方离当年的战场不远,烈士们的事迹经常激励着我。”

      疫情暴发后,李锋是第一批进驻应急病房的医务人员,也是应急病房临时党支部书记。从1月23日到7月5日,李锋只有1天回家与家人团聚,其余时间都吃住在应急病房内。李锋说:“在国家出现危难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线战士,必须坚持到获得胜利的那一刻。”

      在南京,7日上午8时30分,南京外国语学校30余名高中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行前一课”。同学们将通过两天的学习交流活动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从接受教育者转变为主动的历史传播者。相比第一次参观纪念馆时的懵懂,这一次参观让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李滟鸿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个纪念装置令她印象深刻,“古城沦陷,在炼狱般的六周时间里每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逝,让我强烈地体会到侵略者的残忍。”

      “‘七七’深宵巨炮吼,永定河畔贪狼奔……挥刀横扫犬羊群,左砍右杀血染襟。以一当十十当百,有我无敌志凌云。”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7日举行的“铭记历史共祈和平”活动中,博物馆小志愿者慷慨激昂、气势磅礴地诵读抗战诗歌《卢沟桥战歌》,83年前那段尘封的历史重现。

      参加活动的小志愿者吴思雨说,我们要铭记为抵抗日寇抛头颅洒热血的铮铮英魂,铭记抗战历史,感恩抗战英雄,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北京市丰台区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在“七七事变”发生地所在的行政区域内。接到承接一个集中医学观察点的紧急任务后,护理部主任李英琳就带着3名医务人员在1小时内迅速集结到位。李英琳和她的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从深夜一直忙碌到凌晨,顺利完成了集中医学观察点202人的信息统计工作。脱下防护服后,每个队员的衣衫都已湿透,脸上都是深深的压痕。李英琳说:“我们是宛平城、卢沟桥的儿女,当下战‘疫’冲锋的精神,正是83年前抗战精神的传承,它激励着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守抗疫一线。”

      “从全民族抗战到全民抗疫,再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的抗战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前进。”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地区党工委书记薄澜说。

      曾亲历卢沟桥事变、如今年近90岁的郑福来老人戴上红袖章,成为宛平城疫情防控志愿者中的一员,“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抗战历史必须铭记,抗战精神必须传承!” (综合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比林丹退役更让人唏嘘的,是中国体育彻底告别“巨星时代”!
    下一篇:林郑月娥:香港将全面开展国安教育 已要求教育局制定计划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