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每天鲜活—重返农村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老知青贾爱春访谈
来源:《黑土情》杂志社 作者:记者 龚敏敏、周雪芬 时间:2015-11-17 点击:
徐桔桔(右一)和贾爱春
徐桔桔、贾爱春,为了让40多年前她们插队落户的乡村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重返黑龙江省逊克县山河村,她们带领村民成立新型种植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走现代农业致富路。村合作社又联合其他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逊克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探索出了一条新路。短短三年,山河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徐桔桔、贾爱春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激动人心的反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等部门授予她们2013年“感动龙江”十大人物提名奖。全国许多新闻媒体都报道了她们的感人事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员、原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对徐桔桔、贾爱春的事迹报道批示:“读完此文,既敬佩又感动,使我增强了信心和力量。”徐桔桔和贾爱春重返第二故乡,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当年的激情岁月圆梦,谱写出了人生新的篇章。(《黑土情》杂志社供稿)
人们热爱太阳,太阳给人类带来光明,送来温暖。
人们崇敬太阳,太阳每天总是蓬蓬勃勃,熊熊发光。
人们歌颂太阳,太阳永远那么燃烧自身,奉献外界。
人们自己,怎样也能像太阳那样,充满朝气,天天鲜活,奉献别人,不求索取?作为知青一代,我们怎样像太阳那样,给予社会的都是正能量?
2012年9月25日《新民晚报》报道了上海电影集团退休职工徐桔桔,为了40多年前插队落户的乡村百姓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放弃万元以上月薪返聘的外企工作,告别九旬高龄的双亲和不到百日的孙女,远赴黑龙江黑河市逊克县山河村当起村支书,携手北京老知青贾爱春两人带领村民搞新型种植合作社走现代农业致富路的事迹,在上海、黑龙江两地引起了巨大反响。 12月14日下午,《黑土情》杂志记者与来上海联系工作的贾爱春进行了座谈,近日又几次电话采访,给了我们许多教育和启发。
“不能辜负乡亲们期盼”
“我们都下乡北大荒,对第二故乡的感情很深。为第二故乡捐钱、捐物,建图书馆,办学校,资助贫困孩子上学,不少知青也能做到。但是,象你和徐桔桔这样重返第二故乡,再次创业,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不仅没想到,也很难做到。你们倆是怎样想的?”
贾爱春给我们娓娓道来,徐桔桔一批上海知青是1969年下乡逊克县边疆公社山河大队的,她本人1975年才下乡山河村,十年后先后回了城。对重回农村再次创业,起先她自己也没想到。2009年,她第一次回山河村,看到房舍破败村容不堪,集体经济解散,各家分散种田效益很低,乡亲们日子过得并不好,原来的村成了屯,并入了另一个村子,村民活动室也被征用,连个活动的地方都没了。
她心里很难受,决定自己出资给乡亲们盖一间活动室。在她的努力和县、镇两级政府的帮助下,去年一座白墙红瓦的两层小楼在山河村建了起来,大家为它取名“知青会馆”。就在建房中,老乡郭齐生悄悄找到贾爱春,提出“我们致富缺个带头人,能不能找个上海知青来当村官,带领大家过好日子?”开始,贾爱春并没放心上。但是,架不住乡亲们不断提议,她动心了。
贾爱春明白“上海知青”这四个字在老乡们心目中的分量。当年,仅在逊克县插队的上海知青就有六千多人,不仅给这个边疆农村带来了清新之风,还改变了一辈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她们所在的山河村当时仅23户人家,光上海知青就来了80多人,挑起了全村生产建设的大樑。
贾爱春首先想到了徐桔桔——这个当年插队同住一屋,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的好朋友。她打电话,徐桔桔一听就笑了:“怎么可能啊,简直是天方夜谭。”徐桔桔的反映,贾爱春并不意外,最初她也觉得这事有些天马行空。但她相信徐桔桔肯定会答应的,因为,她太了解徐桔桔了。徐桔桔就是在山河村入的党,吃苦耐劳,积极能干,团结关心同志,极富奉献精神,当年就是村里的妇女队长,村民中威信很高。贾爱春还知道,徐桔桔是返城知青中第一个回访山河村的,当时儿子刚二岁,桔桔就带儿子来村里认父老乡亲了。这次在与村民建造“知青会馆”时,一位带有弱智的村民还向贾爱春打听:“桔桔什么时候回来,我要请桔桔吃饭”。贾爱春感到很奇怪,这个村民怎么会想起请桔桔吃饭?一了解才知,这户村民穷,孩子交不起学费,十七八年来,徐桔桔每年都邮来二、三百元,资助孩子,从未间断。现在孩子学业有成,他要好好感谢徐桔桔了。要知道,十七、八年前的二三百元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徐桔桔不事张扬低调为人的事又一次震颤了贾爱春,她更加深信一定能说服桔桔。由于桔桔还在工作每天下班回到家已是晚上七点多,吃完晚饭八点多,因此,贾爱春连续几个月,每晚八点半到十点半,总要打二个小时电话,与桔桔沟通。
按徐桔桔原来的打算,退休后每年夏天回山河村住一二个月避暑消夏,冬天再邀些亲朋好友到黑龙江观赏冰雪。但是,这些年徐桔桔几次回山河村,看到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减免了农业税,增加了补贴、投资,优惠政策不少。但由于山河村撤并到了其他村,取消了行政村建制,这些优惠政策村民们都享受不到了。要享受惠农政策,首先要恢复行政村建制,而前提必须是恢复集体经济、恢复党支部。贾爱春在电话里再三说,她愿意回山河村组织农民合作社,恢复集体经济;但是,恢复党支部必须由桔桔回村当书记。因为,村长必须通过村民选举;支书可由上级党组织直接任命。爱春还告诉桔桔,她通过无记名调查,全村103户村民,百分之百一致拥护桔桔回来当支书。乡亲们还说,知青没有私心,知青办事公道,知青有文化有眼光,知青办事我们放心。山河村的切肤之痛,全体乡亲的信任、期盼,徐桔桔终于动心了。
“大家如此信任,绝不能再辜负乡亲们了!”去年国庆,徐桔桔辞退了全部工作,瞒着家人,偷偷将自己的组织关系转到了逊克县。按规定,党员关系迁移后需经一段时间才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但是,组织上信任徐桔桔,去年11月7日,就在徐桔桔飞回逊克的当天,县委组织部的任命书就送到了山河村,真是特事特办!“组织上太信任了,决不能辜负组织信任”,徐桔桔下定决心,扑在山河村,和乡亲们一起再干!
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今年2月,山河村重新恢复了村建制,正式成立了种植合作社,贾爱春担任合作社法人代表和董事长。村里的百姓在零下数十摄氏度的寒风里扭着秧歌庆祝,老人们热泪滚滚:“几十年没看到这么热闹的景象了。”由于恢复了行政村,在桔桔、爱春两位的不懈努力下,山河村不仅争取到了新农村建设资金,而且资金迅速到位,全村迅速动手,村容村貌迅速改观,新房、道路面貌一新。
更重要的是,徐桔桔这次回来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山河村要搞的不是单纯种植业,而是新概念农业、新意义农村。徐桔桔说,要干就要干大的,干新的;要站得高,看得远,要用新思维、新理念、新办法、新机制来办,瞄准世界农业、生命科技的新浪潮,用现代化手段经营,逐步与世界接轨。桔桔在上海时就收集、整理了大量世界农业新科技、新动向的资料,对山河村有了高起点的思考和蓝图。
由于有了好的带头人,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山河村迅速建起了合作社,95%的农民都土地入股参加了合作社,七八千亩农田实现了连片种植,还用上了黑龙江农垦支援的优良高产玉米品种。今年逊克县遇上了建国六十年未见的特大干旱,许多站着的玉米叶子干得火柴一点就着,村民们担心颗粒无收了。但是,由于使用了大马力拖拉机,深耕松动的土壤比一般拖拉机要深,地表层干旱,作物根系还能向地下深扎,山河村的玉米依然获得了好收成,村民们真是喜出望外。
“不能用老眼光看农村、看农民”
贾爱春告诉我们:“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农民的思想变化很大。一方面,一些农村集体经济解散,回到了过去的单干,不少村民集体观念非常单薄,把农民集中起来开个会都很难。为动员村民参加合作社,召在一起学习,自己买来瓜子、糖果、香烟,甚至与村民一起打牌唠嗑。慢慢的,村民们逐步形成了开会习惯,以至一些孩子跟在大人后面,见到我就奶奶长、奶奶短地叫,到我兜里找糖果吃。”
“另一方面,农民们对知识、技术、对文化、娱乐,甚至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也很多,要求很不低。作为书记,徐桔桔不仅抓经济,文化建设也抓了起来,我们回山河村时,不仅带去了图书、资料,买了投影仪、电脑等,还添置了卡拉OK点歌机等不少娱乐设施;我们建了图书室,开了学习班,普及电脑技术,教农民上网,发邮件,查资料;把大姑娘、小媳妇组织起来成立了歌舞队参加县红玛瑙艺术节,还与驻军部队结对子,与邻村篮球赛。文化活动一活泼,村里再也没有赌博了。”
同时,贾爱春也让我们转告老知青,不要挤在农忙时回访。她说,老知青回访乡亲们肯定欢迎,一定会热情接待。但是,接待了知青影响了生产,农民们是有意见的。而且,老知青不要以为自己带了几个文艺节目回去是慰问。其实,村民们自编自演的节目一点不比知青逊色,今后知青回访搞演出一定要注意与村民共同联欢,大家都要出节目。
“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贾爱春特别提醒,老知青不要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她说,最近几年,看到各地知青写的回忆录,丰富多彩非常感人,知青一代确实为当时的农村开发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大普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也发现一些文章还停留在对过去的回忆上,甚至沾沾自喜过去的成绩。贾爱春认为,中国人提倡“英雄不提当年勇”,老知青现在更多的是要想想如何继续为农民、为农业、为农村做些实事,老知青要谦虚谨慎,要有新作为,立新功。这点,她和桔桔特别注意,虽然都是60多岁了,过去为山河村做过些工作,现在大小也是个村官,但是,她倆牢记自己只是普通一员,与村民没什么两样,没什么可特殊的。因此,每天,她们在地里与村民们一样劳动;村民们里忙到几点,她们也干到几点;村民们干到后半夜一二点,她倆也干到后半夜一二点。她们租了农民的房子住,地里回来,倆人自己点火烧炕,烧柴做饭,与普通村民一样,没半点特殊。相反,徐桔桔上海的住房却无偿借给山河村来上海打工的村民住着。
贾爱春说:“只有这样,村民们才真正信得过我们;自己虽然苦些累些,但能得到老百姓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更重要的是,我们是新型的合作社,与五十年代的农村合作社有了很大提高。”贾爱春介绍了她们的做法:“村民们土地入股,仅凭土地就可以分红;当然,村民们还可以干其他活,包括外出打工等;每个村民都是主人,都有发言权,这就大大提高了村民的自主权、积极性。这种情况下,桔桔和我特别注意听取群众意见,遇事与大家讨论,反复商量,集体决定。既调动了大家积极性,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失误。”贾爱春还介绍了合作社年终结算、红利分配如何向村民集体医疗服务倾斜的做法,得到了广大社员的拥护,上下齐心,凝成了一股绳。
“农村的天地太广阔了”
贾爱春说,不回农村没感觉,回到农村,才真正感到农村的天地实在太广阔了。逊克县农村这些年先后也建立了一些合作社,但都是些规模小的专业性合作社,例如农机、蔬菜、肥料、种子合作社等,几户人家凑点钱,购进一些农机具,出租外借,或销售种子、肥料等。这次山河村建立的是种植业合作社,是包括几千亩土地连片耕作集体经营在内的多方位的合作社。全新的合作社,需要学习许多新知识,上至农业学、栽培学、农机学,下至经营管理、机械耕作,包括农产品的收购、销售和加工等等。
由于土地连片集中经营,大大提高了生产率,过去需要几十、上百人干的农活,现在十几人就够了。腾出了许多劳力,既可外出打工,又可向生产的深度、广度发展。于是,山河村合作社又办起了无污染绿色蔬菜种植,建起了千头养猪场,还准备开挖荷塘大面积种植荷花,计划建立旅游景点,发展农家乐旅游,迈向了新的发展。
山河村的合作社,产生了巨大影响,周围村庄马上就有人来学习取经,一些村民纷纷写信给外出人员,动员、甚至催逼已经在城市站稳脚跟的成功的农民企业家赶快回村建立合作社。几个国外学成回来的年轻人闻讯后也赶来山河村学习。一年多来,不仅,奇克镇成立了十几个种植业合作社,全县其他乡也纷纷建立了合作社。奇克镇、逊克县的许多合作社已经在研究建立大型合作联社,甚至考虑进一步整顿组合,提高层次,将来整体包装上市,进入金融市场,争取更多资金,有更大发展。
反过来,这些又对徐桔桔、贾爱春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她们又有了更高层次的新理解、新感悟。
“第二次下乡干得更欢”
贾爱春特别告诉我们,第一次下乡时,她啥也不懂,只将自己看成单纯劳动力,干得很累。这回,第二次下乡就完全不同了,感到自己有了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因此,第二次下乡,干得比第一次更欢,更主动,更积极;虽然更苦、更累,但觉得更甜、更美;眼里有干不完的活,使不完的劲。她高兴地说:“六十多岁的老太,在城里用不了受这些罪。但是,当你看到,六十多岁了,还有这么多人需要你,自己就觉得年轻了,这个幸福指数实在是太高了”。
爱春高兴地告诉我们,二次下乡,使她对农业、农村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她说:“老知青退休了呆在城里,平淡无奇,啥也不是。但是,回到农村,老知青就是个宝。即使你不干事,在村里晃荡,你的衣食住行,你的言谈举止,农民们无形之中都在模仿你,你带来的城市文明、新鲜信息潜移默化影响着农民,农村太需要城里的人才了。”
爱春还说:“农村还是个修身养性、医疗健体的好地方。相对城市的拥挤、紧张,农村是最好的放松。一个人站在田野上,面对蓝天、白云,可叫、可喊,可哭、可笑,可骂、可唱,身心能得到最大的舒解释放;甚至,还可以治病。我自己原先患有糖尿病,但是不知怎么重回山河村二年来居然没病了,在山河村忙得没功夫生病了,真是个奇迹。我真诚地建议知青朋友,常回村看看;到农村走一走看一看,住一二个月,既旅游,又养身,还度假,一举多得啊”。
“对我帮助教育最大的是上海知青,上海的工人阶级”
快人快语的贾爱春,豪爽直率地对我们说:“这一辈子对我帮助教育最大的是上海知青。我75年下乡逊克时,就发现上海知青很了不起,与当地老乡打成了一片,融为了一体;无论干什么,上海知青个个要强,地里干活一个赛一个,没一个落后;村里、乡里、县里,各行各业不少骨干都是上海知青。当时,我就很崇拜上海知青,成了我心中的老师、人生的榜样;至今,我交的几个最好的朋友都是上海知青。”
贾爱春说:“表面看,是我和桔桔二个人回山河村。其实,背后还一大批知青在支持,都是上海知青。这次办合作社,陈锡珠、马政德等一大帮山河村上海老知青也都投入了资金,他们再三强调:我们是投入,不是投资,失败了算是送给山河乡亲,有了效益我们也不要回报,全部用来为山河村办事。许多上海知青还给我们出点子、想办法,甚至有知青专门为我们山河村合作社将来如何上市、如何与国际接轨作了全面论证,写出了长远规划。而且,不光是山河村的知青,逊克县的其他上海知青,包括金训华的战友、中国证券第一人、著名科技投资家阚治东也专门来山河村,帮我们出思路、搞策划。”
贾爱春还说:“我常在想,为什么上海知青这么专心致志、无私奉献,这么执著能干?想来想去,还是上海的工人阶级伟大。解放前,上海是我国工人阶级的集中地,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解放后,上海又诞生了许多全国劳模,诞生了南京路上好八连;上海知青就是工人阶级培养出来的优秀儿女,正是薪火相传,发扬广大了。”
爱春告诉我们,“二年来,逊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山河村,领导们多次来村蹲点。徐桔桔所在的上海电影集团专门给我们发来了慰问贺信。更没想到,我们的做法引起了上海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上海的报刊、电台、电视台接二连三来山河村采访;这又进一步引起了黑龙江省委、黑河市委领导的重视。各级领导来山河村调查,说是要推广山河村的做法。我们这才了解到,黑龙江农垦由于土地大规模集中经营,充分发挥了高科技、大机械的优势,亩产远比农民分散种植高许多,这正是黑龙江作为国家特大粮仓的巨大潜力。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农垦和地方联手,场县共建、场乡共建、场村联盟的发展思路。山河村的实践,对推动黑龙江,乃至影响全国农业有借鉴。这又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了自身实践的重要。所以,我也再次感谢上海知青,感谢上海工人阶级,感谢上海、黑龙江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关心,让我们老知青的晚年能够过得更好,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不是知青有能耐,而是党的惠农政策好”
大灾之年山河村获得了丰收,村民们乐开了花。
12月25日下午,贾爱春从山河村来了长途电话,高兴地说:“今早,山河村村民个个穿红戴绿,喜气洋洋,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我们举行了分红大会,今年的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番还多,每家每户都是好几万现金,乡亲们个个乐得嘴都合不拢,大家高兴的说,还是知青有能耐,我们眼光没看错,知青就是有办法,真是要感谢老知青,感谢共产党啊。”“我们告诉乡亲们,不是我们知青有能耐,而是改革开放好,党的惠农政策好。毛主席早就指出,农村集体化、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改革开放以来,思想大解放,生产力大解放,带来了生产大发展;是党的惠农政策才使农民们富起来了。”
“当年,正是黑土地的磨炼,父老乡亲的教育,才使我们学会了做人;正是改革开放的实践,才使我们学会了做事。没有父老乡亲教育,没有改革开放实践,哪有我们今天。现在,老知青退休了,回报黑土地,感恩北大荒是理所当然的。徐桔桔在上海电影集团,担任过财务处干部,经手着几个亿的资产。现在管理山河村合作社,不是很难的。”
贾爱春还告诉我们,在山河村,她感到老知青的地位仅次于老红军、老八路,村民们对知青都很敬重,都说知青是党派来的。今年秋季逊克县连下大雨,玉米水分很大,康拜因白天不好收割,只能夜里干活,脱粒,我们也跟着大伙一起干活,常常忙到后半夜。一次为销售玉米,我们还跟车外出跑到肇东等地,三天三夜累得满嘴起泡。村民们风趣地说,要给我们立个碑。我也开玩笑说,如果我死了,埋在这里,墓碑上只要写“老知青”三个字,我就心满意足了。
最后,贾爱春再三对我们说:“山河村合作社才刚起步,我们没什么可骄傲的。今年大旱,我们的玉米虽然收成可以,但是每垧才一万五六千斤,比起农垦的玉米每垧二万五六千斤,差距还很大。我们的路还很远,我们还要继续实干,埋头苦干。也希望得到各地关心我们的知青朋友们的帮助和支持啊。”
人们都崇敬太阳,羡慕太阳,太阳每天都在熊熊燃烧,朝气蓬勃。人类如何像太阳那样,朝气勃勃,充满活力,与时俱进,永葆青春?太阳的无穷能量,来自于自身内部的核裂变,来自无穷无尽的核爆炸。人类的无穷无尽的青春、活力,来自哪里呢?
徐桔桔、贾爱春两位不起眼的老知青二次返乡再次创业的故事,启示我们:一个人的时间有限,年龄有限,精力有限,能力有限。但是,只要心中有人民,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就能迸发出无穷无尽的勇气、无穷无尽的智慧、无穷无尽的能量,就能天天鲜活,永葆青春!
(本文刊登于2012年《黑士情》杂志)
徐桔桔、贾爱春与村民一同收获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