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航母的船厂“变身”口罩厂?全球最大造船集团迅速转型
来源: 国际船舶网 作者:国际船舶网 时间:2020-02-29 点击:
“我有口罩机!”“我有压条机!”“我还有医用口罩生产线!” 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俨然已经迅速转型“变身”口罩设备制造商。
三型口罩设备量产交付正紧急扩产
2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宣布,目前集团研制的平面口罩机、N95口罩机、防护服压条机等设备全面批量生产,性能优良,三型设备的量产装配调试工作和超声波点焊机关键部件紧急扩产已全面铺开。力争至3月中旬左右,分批交付70台平面口罩机、70台N95口罩机、90台压条机、2000余套超声波点焊机关键部件。目前三型设备的量产装配调试工作和超声波点焊机关键部件紧急扩产已全面铺开!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医疗物资特别是医用口罩极为短缺。在2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曾介绍,中央企业在均不生产医用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想尽办法,加快转产扩产、多产快产,以战时状态全力推进医疗物资生产。加紧研制口罩机、压条机等关键紧缺设备,近期也将陆续实现量产。
按照国务院及国资委的安排部署,中国船舶集团紧急承担了平面口罩机、N95口罩机、压条机及口罩机用超声波点焊机关键部件等防疫医疗物资生产关键设备的研制生产紧急攻关专项任务,中国船舶集团党组高度重视,将专项任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立即组织成立了专项任务工作领导小组,集团公司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靠前指挥,组织所属八院、汉光重工、七一五所等一批精干力量及人员,全力投入专项任务科研生产攻关工作。
据悉,在国资委决策和集团公司党组部署下达后,中国船舶集团第八研究院党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织机构,实施广东外场样机研制和南京批产双线协同工作模式,组织相关人员近100人开展调研、论证、设计和投产准备等工作,确定了988种自制件和578种外购件。工作中,八院实行24小时工作制,对内调动南京、扬州军民品力量,对外协同集团内476厂及主要外协供应商,组织近800人复工,共同落实自制件生产任务。对短期内无法采购到的原材料、元器件等物资开展替代设计工作。
2月21日,1台N95口罩机和1台平面口罩机的样机生产线正式下线。2月23日,2台压条机的样机生产线也仅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装配测试,正式下线。其中单台平面口罩机产能每分钟最高可达到120只,单台N95口罩机产能每分钟最高达到60只,单台压条机产能每分钟可达到8米。后续量产计划,八院将在2月29日交付第一批量产设备,3月中旬完成交付30台平面口罩机、30台N95口罩机和30台压条机。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安排部署,中国船舶集团迅速组织医用口罩和防护服专用智能化生产设备研制任务。其中,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改造医用口罩生产线的任务,并委托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进行相关车间改造的设计。
该设计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要求在五天内完成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其中包括10万级净化的生产车间和成品内包车间以及卫生通过区,三个“1万级的理化实验室”——微生物限度室、阳性对照室、无菌室等设计改造内容,且对洁净工艺要求较高。接到任务后,中船九院领导高度重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康,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孙伟军亲自部署,公司副总经理王琦坐镇指挥并多次参与项目技术讨论和决策,总建筑师陈云琪、公司暖风专业主任工程师朱伟民提供技术支撑,建筑一院院长曾志坚、党总支书记蔡健作为部门领导进行项目总协调和技术讨论,经验丰富的建筑室主任段晓星担任设计负责人,总承包生产运行管理部姚健作为外部协调人,组织各专业室精兵强将,迅速组成专业设计团队开展工作。
面对复杂的生产工艺要求,九院人迎难而上。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中船九院项目团队打破常规,围绕建设任务的需要,加班加点、昼夜不息,与时间赛跑,24小时内即提交了完整的设计方案,48小时内提交了平面布局图和主要设备表,96小时内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在紧张的工期里高质量地完成了此次设计任务。
据悉,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近日向武汉地区捐赠了10万只KN90型口罩,以支援紧张的抗疫形势。而在此前,大船集团曾于1月30日向大连市捐献10万只KN90型口罩缓解本地市民口罩供应难题。
据了解,此次大船集团捐献给大连市和武汉地区的口罩均由大船集团工务公司生产,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和检疫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呼吸防护用品GB2626-2006标准,可满足一般环境下的防护需求。
中国船舶集团表示,将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部署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继续主动作为、担当尽责、全力以赴按期保质完成好量产设备装配调试及交付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科研生产攻坚战。同时,在紧急驰援国资系统所属企业相关设备需求的同时,将面向全国抗疫战场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关设备。
三型口罩设备量产交付正紧急扩产
2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宣布,目前集团研制的平面口罩机、N95口罩机、防护服压条机等设备全面批量生产,性能优良,三型设备的量产装配调试工作和超声波点焊机关键部件紧急扩产已全面铺开。力争至3月中旬左右,分批交付70台平面口罩机、70台N95口罩机、90台压条机、2000余套超声波点焊机关键部件。目前三型设备的量产装配调试工作和超声波点焊机关键部件紧急扩产已全面铺开!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医疗物资特别是医用口罩极为短缺。在2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曾介绍,中央企业在均不生产医用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想尽办法,加快转产扩产、多产快产,以战时状态全力推进医疗物资生产。加紧研制口罩机、压条机等关键紧缺设备,近期也将陆续实现量产。
按照国务院及国资委的安排部署,中国船舶集团紧急承担了平面口罩机、N95口罩机、压条机及口罩机用超声波点焊机关键部件等防疫医疗物资生产关键设备的研制生产紧急攻关专项任务,中国船舶集团党组高度重视,将专项任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立即组织成立了专项任务工作领导小组,集团公司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靠前指挥,组织所属八院、汉光重工、七一五所等一批精干力量及人员,全力投入专项任务科研生产攻关工作。
据悉,在国资委决策和集团公司党组部署下达后,中国船舶集团第八研究院党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织机构,实施广东外场样机研制和南京批产双线协同工作模式,组织相关人员近100人开展调研、论证、设计和投产准备等工作,确定了988种自制件和578种外购件。工作中,八院实行24小时工作制,对内调动南京、扬州军民品力量,对外协同集团内476厂及主要外协供应商,组织近800人复工,共同落实自制件生产任务。对短期内无法采购到的原材料、元器件等物资开展替代设计工作。
2月21日,1台N95口罩机和1台平面口罩机的样机生产线正式下线。2月23日,2台压条机的样机生产线也仅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装配测试,正式下线。其中单台平面口罩机产能每分钟最高可达到120只,单台N95口罩机产能每分钟最高达到60只,单台压条机产能每分钟可达到8米。后续量产计划,八院将在2月29日交付第一批量产设备,3月中旬完成交付30台平面口罩机、30台N95口罩机和30台压条机。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安排部署,中国船舶集团迅速组织医用口罩和防护服专用智能化生产设备研制任务。其中,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改造医用口罩生产线的任务,并委托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进行相关车间改造的设计。
该设计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要求在五天内完成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其中包括10万级净化的生产车间和成品内包车间以及卫生通过区,三个“1万级的理化实验室”——微生物限度室、阳性对照室、无菌室等设计改造内容,且对洁净工艺要求较高。接到任务后,中船九院领导高度重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康,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孙伟军亲自部署,公司副总经理王琦坐镇指挥并多次参与项目技术讨论和决策,总建筑师陈云琪、公司暖风专业主任工程师朱伟民提供技术支撑,建筑一院院长曾志坚、党总支书记蔡健作为部门领导进行项目总协调和技术讨论,经验丰富的建筑室主任段晓星担任设计负责人,总承包生产运行管理部姚健作为外部协调人,组织各专业室精兵强将,迅速组成专业设计团队开展工作。
面对复杂的生产工艺要求,九院人迎难而上。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中船九院项目团队打破常规,围绕建设任务的需要,加班加点、昼夜不息,与时间赛跑,24小时内即提交了完整的设计方案,48小时内提交了平面布局图和主要设备表,96小时内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在紧张的工期里高质量地完成了此次设计任务。
据悉,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近日向武汉地区捐赠了10万只KN90型口罩,以支援紧张的抗疫形势。而在此前,大船集团曾于1月30日向大连市捐献10万只KN90型口罩缓解本地市民口罩供应难题。
据了解,此次大船集团捐献给大连市和武汉地区的口罩均由大船集团工务公司生产,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和检疫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呼吸防护用品GB2626-2006标准,可满足一般环境下的防护需求。
中国船舶集团表示,将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部署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继续主动作为、担当尽责、全力以赴按期保质完成好量产设备装配调试及交付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科研生产攻坚战。同时,在紧急驰援国资系统所属企业相关设备需求的同时,将面向全国抗疫战场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