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精选7/2《魅力周恩来(共和国开国总理与总管家)》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余玮 时间:2020-02-10 点击:
大鸾翔宇(7/2)
新中学会组织学生举行各种集会,抗议中国军阀无耻卖国。学生们举行游行,周恩来与新中学会成员中的约100名学生一起前往中国领事馆,遭到警察的阻止,周恩来对警长说,他们的游行并非骚动,仅是要递交一份请愿书。他既彬彬有礼,又义正词严。警长不得不撤走警察,并称赞他们秩序井然。当晚,周恩来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分析中国衰弱的原因,“全是因为不能图新,又不能保旧,又不能改良”的缘故。他接着说:“我们来到外洋求真学问,就应该造成一种新东西的民族样子去主宰我们自己的民族,岂不叫比着外人强万倍不止了么?所以我刚入这会,见着这个‘新’字,心里头非常着痛快,望诸同志人人心中存着这‘新’字,中国才有望呢!”7月2日至3日,周恩来投考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由于积极地投入爱国运动,考试成绩不够好,没有被录取。周恩来的心情非常懊丧。他在日记中写道:“昨前两日试验失败,心中难堪异常。”“这叫做自暴自弃,还救什么国呢?爱什么家呢?不考官立学校,此羞终不可洗。”
7月28日,他离东京回国探亲。7月29日,在东京函馆商业学校任教师的元木省吾,因事从东京乘坐到下关的快车前往香川县。上车厢后,在他前面坐着一位中国青年留学生,说是要回天津去的。他们在车上结识后就交谈起来,话题涉及日本文学和中国文学方面。车到冈山县车站,元木省吾要下车了,两人便交换了名片。元木省吾仔细一看,名片上面有石印楷书“周恩来”3个字,名片下角有“翔宇”两个字。互相告别时,周恩来亲手用钢笔在名片上补写上校名“东京神田区高等预备学校”。
当天,元木省吾在日记中写道:“我和坐在对面的那个留学生周恩来叙谈了日本文学和支那文学的情况,他是来日本留学的青年,他日语讲得很好,也有不懂的地方。他问我能用英文谈吗?我想这也是测度自己英语讲到什么程度的好机会,就同意了。使我吃惊的是,自己连一些日常用的单词都忘了,成了不会语法的英语。后来我们终于在纸上用写汉字的方法,进行了交谈。他很能讲,虽然是浙江人。我们交谈的面很广,有几段是谈天津学习的事情、中国有名的作品、中国的字典以及日中友好等等。尤其是我称赞了中国之后,他显得非常自豪。最后他给我留下了姓名,并希望经常给他写信,我也把自己的姓名留给了他。”
元木省吾把这张名片珍藏了50多年,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以后,元木省吾和夫人芳子非常高兴,他们凝视着这张发黄的珍贵名片,多么想到北京看看这位已经成了中国总理的周恩来呀。可是元木省吾不久病重,不能成行了,他在逝世之前多次嘱咐夫人芳子,一定要保存好这张名片,“将来有机会务必交给周恩来”。芳子从此一直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但是周恩来竟过早地逝世了。噩耗传来,芳子噙着眼泪说:“没有想到名片还没交到周恩来先生的手里,他就离开了我们。”从此,她更加珍视周恩来当年交换的这张名片,视为“传家宝”,视为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
再说,当年周恩来乘船渡海,到朝鲜釜山改搭火车回国。8月1日,回到天津。7日,回到母校,探望了师友们。3日后,又到北京住了一个星期,去看他的生父。9月4日,重新回到东京。
在他归国的这段时间内,日本发生了席卷全国的米骚动。这次骚动的直接导因,是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后在国内大量收购军米,造成米价高涨,严重影响人民生计的维持,接连发生袭击米店事件。9月中旬,日本军队开枪镇压矿工,打死13人。
周恩来原来同许多留日学生一样,把日本看作中国学习的榜样,想从中找到救中国的出路。现在,在日本突然发生这样巨大的事变,强烈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把他的视野扩展到日益尖锐的社会问题上来。既然日本社会的发展道路并不是那样完美无缺,中国在考虑自己的未来前景时,自然也必须对社会问题给予严重的关注。
由于亲眼看到米骚动中暴露出来的严重社会问题,使他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多的关心。他在10月的日记上写道:“二十年华识真理,于今虽晚尚非迟。”他的思想,已经逐渐倾向俄国式的社会主义。
重回日本后,周恩来寄住在东京神田区三崎町南开同学王朴山家的楼上。当时周恩来给人的印象是:沉着,冷静,不爱说笑话。每当谈论问题时,总是讲些国家的大事,民族的前途,青年一代应该怎样学习。另一个印象是:生活朴素,学习刻苦,博览群书,知识渊博,记忆力强,条理清晰。每次外出散步,他从来不在马路上溜达,而是走得很快,去书店翻书阅读。
周恩来利用当时日本思想界十分活跃,介绍各种社会学说的书籍较多,自己又能够阅读英文和日文书籍的有利条件,读到了不少宣传介绍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著作。1919年1月,河上肇主编的《社会问题研究》创刊。该刊第1册到第3册连载了河上肇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介绍了《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第4册上登载了河上肇译的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全文。周恩来是这个刊物的热心读者,他细心阅读,认真思考,将其与其他各种学说进行比较,思想上开始越来越多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到日本留学,周恩来原本是想通过亲身考察和学习,仿效日本社会的发展道路来寻求拯救中国的方案。然而,日本国内阶级压迫的严酷现实使他对日本社会越来越感到失望,加之十月革命开辟的新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和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对他的影响,使他继续留日的打算渐渐有了改变。1919年3月,周恩来再次得知母校南开学校要创办大学部的消息,毅然下决心放弃留日深造,准备回国学习。
3月间,周恩来离开东京。临行,他的好友、南开学校的同学张鸿诰等人设宴为他饯行。张鸿诰与周恩来在日本期间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和友谊,这时,他已经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好友即将分别,他请周恩来题诗留念。周恩来欣然提笔,将他第一次东渡时所写“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抄赠,并在诗后附言:“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轮扉兄以旧游邀来共酌并伴以子鱼,慕天,醉罢此书,留为再别纪念。”周恩来还将自己十分喜爱的梁启超《自励》一诗,书赠正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的南开同学王朴山:“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4月,周恩来回国途中在京都停留了一段时间,住在就读于第三高等学校的南开同学吴瀚涛那里,并看望了在京都读书的南开同学。在此期间,他还游览了京都著名的岚山和圆山公园。他看到樱花开时,满树吐蕊,芳香四溢,淡红娇嫩的樱花如云似海。人们像潮水一般涌到中野、上野观赏樱花,男女老少在樱花树下载歌载舞,尽情欢乐。樱花的花期很短,一场春风或一场春雨袭来,盛开的樱花片片散落,轻轻飘扬,继而像鹅毛大雪奔泻而下,既像凯旋,又像视死如归,是那么壮观,那么豪迈。周恩来为之惊叹、为之折服,先后写下了《雨中岚山——日本京都》、《雨后岚山》、《游日本京都圆山公园》、《四次游圆山公园》等4首白话诗,诗中蕴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雨中岚山》一诗写道:“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雾蒙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周恩来告别了樱花盛开的日本,由神户乘轮船返回生他养他的亲爱而又充满苦难的祖国。在他随身的行李中,还带有河上肇写的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刊。
轮船停靠大连港。周恩来先去沈阳看望伯父,后又到哈尔滨东华学校做客。学校已开办3年,周恩来对东华刻意效仿南开颇赞赏,但他以为南开也有不足之处,不能全部照搬。对东华现状,他也提出了不少改进建议。未料,校长邓洁民向周恩来提出,请他留下执教,教员张西曼也在一旁劝说。执教,固然可走“教育救国”之路,但事实上这条路走不通。何况,周恩来要回天津“图他兴”,他有自己的宏远抱负,便婉谢了邓洁民的邀请。
4月底,周恩来返抵天津,回到了他的第二故乡。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