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斗士伍连德的传奇人生
来源: 科学媒介中心 作者:牟庆璇编译 时间:2020-01-23 点击:
在过去的11月份,北京公布确诊了两名来自内蒙古的鼠疫患者,吸引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其实,我国历史上爆发过多次鼠疫,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是1910年东北鼠疫(死亡约6万人)。
这次事件让一位伟大的公共卫生学家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他被称为“鼠疫斗士”,也是第一位被提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更是对中国近现代医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无双国士”,他就是伍连德。
随着公共卫生水平的不断进步,鼠疫似乎离人们比较遥远,很多朋友还不太了解伍连德的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感受一下这位“鼠疫斗士”的传奇人生。
剑桥大学首位华人博士
伍连德,祖籍是中国广东台山,187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年少时,伍连德一直名列前茅,获得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的机会。伍连德于190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的华人。
伍连德(weimeiba.com)
毕业后,伍连德回到马来西亚。但是,当时的马来西亚仍属于英国的殖民地,伍连德想当一名“医官”也因此受阻。医官只能是英国人,而身为华人的伍连德最多只能当副手。由此,伍连德深深地意识到国家独立富强的重要性。
伍连德与妻子(sohu.com)
当时,鸦片正肆虐清朝的百姓,马来西亚人因为加工鸦片也会染上烟瘾。伍连德组织了当地的禁烟协会,还参与了海峡殖民地的反种族歧视等社会改革活动,与林文庆(早期厦门大学校长)、宋旺相并称为“海峡华人三杰”。
临危受命斗鼠疫
1907年,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邀请伍连德出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在当时,陆军军医学堂主要是由日本人教学,伍连德上任后发现这些日本教师只教授护理常识,最终目的也只是为日本侵略做准备。
在伍连德的一些列措施下,陆军军医学堂迅速摆脱了日本人的影响,逐步成为现代化的医学院校,开始为中国军队培养合格的军医,学生的专业能力也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东北鼠疫惨况(picturechina.com)
1910年冬天,东北地区爆发了严重的流行性传染病,得病者会出现发烧、咳嗽、出血等一系列症状,最后死亡,皮肤几天内变成紫色。因为死亡人数过多,引起民众和政府的极度恐慌。
当时,东三省是中国最发达的铁路交通枢纽,疫情迅速扩散。俄国和日本都把东北看做自己的“囊中之物”,试图借此机会再次扩张势力。日俄认为当时的清政府没有能力平息疫情,于是提出派兵进驻东北。如果将防疫大权交与日俄,就等于交出东北主权。
伍连德在临危之时,出任北满防疫处总医官。当时的哈尔滨尸横遍野,死亡人数已达到5千人以上。到达哈尔滨后,伍连德和助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出任所长。伍连德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对死者进行了解剖,检测到了鼠疫杆菌,并认为此次瘟疫可以通过唾液传染。
俄国、日本、法国的医生并不认同他的观点,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的时候,防护措施很简单。伍连德设计出了中国的第一个口罩,由两片纱布夹一块吸水药棉,被称为“伍氏口罩”,可惜的是并没有使用起来。
伍氏口罩(图源:baidu.com)
事情的转机是有防鼠疫经验的法国医生梅斯尼,因感染鼠疫而死亡。根据这个契机,伍氏口罩广泛推广,虽然成本很低,但是效果很好。
伍连德还建议死者应该火葬,减少瘟疫传播途径。这在当时来讲是冒天下大不韪的事,人们的思想还保留在“入土为安”。清政府衡量当时的状况,果断批准了伍连德的提议,将死者尸体进行焚烧。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东北鼠疫得到控制。清政府授予伍连德陆军蓝翎军衔,二等双龙勋章。
首位获诺贝尔奖提名的华人
1911年4月,奉天(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伍连德当选为主席。会上,伍连德与各国专家交流了防治鼠疫的经验。
因“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上的杰出成就以及发现旱獭于其传播中的作用”,伍连德被提名为193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候选人。由于候选人的保密期为50年,此消息直到2007年才出现在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上,伍连德是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万国鼠疫大会(图源:sina.com)
有一点需要指出,伍连德虽不是生于中国、长于中国,但是清政府和民国实行的是“父系血统主义”原则,也就是说华侨只要父系有中国血统,就能世代拥有中国国籍,这也使得当时很多华侨拥有“双重国籍”。因此,伍连德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时,“国家”一栏填的是中国。
伍连德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图源:nobelprize.org)
伍连德曾说过:“我曾经将我的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那一切在许多人的脑海里记忆犹新。中国是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文明古国,历经世世代代的兴衰荣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她能更加繁荣昌盛。”(原文为英语,此处为译文)
恩泽后世的医学贡献
伍连德把30年的光阴都奉献给了中国,对中国现代医学前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15年开始,伍连德负责筹建北京中央医院并任第一任院长。北京中央医院是中国人自己兴建的第一所综合型大医院,这所医院经过战火和发展,现已成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白塔寺院区。
1918年,伍连德任中央防疫处处长,继续领导人民抗击国内鼠疫和霍乱流行。此外,伍连德还是中华医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华医学杂志》创办者。
1926年,伍连德出任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任校长,该校校训“赤诚爱国,自强创业”保留至今。
伍连德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首任校长(图源:hrbmu.edu.cn)
1930年,伍连德受命成立全国海港检疫处,并兼任上海海港检疫所所长。由此,中国的海港检疫主权回到国人手中。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以后,伍连德在中国创办的医院大都受到摧毁。伍连德回到马来西亚开设私人诊所,于1960年病逝,享年81岁。
梁启超曾评价伍连德,“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
英国《泰晤士报》对伍连德的评论是,“他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没有比他留给世人的一切更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了……”
国士无双当是如此!
这次事件让一位伟大的公共卫生学家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他被称为“鼠疫斗士”,也是第一位被提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更是对中国近现代医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无双国士”,他就是伍连德。
随着公共卫生水平的不断进步,鼠疫似乎离人们比较遥远,很多朋友还不太了解伍连德的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感受一下这位“鼠疫斗士”的传奇人生。
剑桥大学首位华人博士
伍连德,祖籍是中国广东台山,187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年少时,伍连德一直名列前茅,获得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的机会。伍连德于190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的华人。
伍连德(weimeiba.com)
毕业后,伍连德回到马来西亚。但是,当时的马来西亚仍属于英国的殖民地,伍连德想当一名“医官”也因此受阻。医官只能是英国人,而身为华人的伍连德最多只能当副手。由此,伍连德深深地意识到国家独立富强的重要性。
伍连德与妻子(sohu.com)
当时,鸦片正肆虐清朝的百姓,马来西亚人因为加工鸦片也会染上烟瘾。伍连德组织了当地的禁烟协会,还参与了海峡殖民地的反种族歧视等社会改革活动,与林文庆(早期厦门大学校长)、宋旺相并称为“海峡华人三杰”。
临危受命斗鼠疫
1907年,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邀请伍连德出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在当时,陆军军医学堂主要是由日本人教学,伍连德上任后发现这些日本教师只教授护理常识,最终目的也只是为日本侵略做准备。
在伍连德的一些列措施下,陆军军医学堂迅速摆脱了日本人的影响,逐步成为现代化的医学院校,开始为中国军队培养合格的军医,学生的专业能力也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东北鼠疫惨况(picturechina.com)
1910年冬天,东北地区爆发了严重的流行性传染病,得病者会出现发烧、咳嗽、出血等一系列症状,最后死亡,皮肤几天内变成紫色。因为死亡人数过多,引起民众和政府的极度恐慌。
当时,东三省是中国最发达的铁路交通枢纽,疫情迅速扩散。俄国和日本都把东北看做自己的“囊中之物”,试图借此机会再次扩张势力。日俄认为当时的清政府没有能力平息疫情,于是提出派兵进驻东北。如果将防疫大权交与日俄,就等于交出东北主权。
伍连德在临危之时,出任北满防疫处总医官。当时的哈尔滨尸横遍野,死亡人数已达到5千人以上。到达哈尔滨后,伍连德和助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出任所长。伍连德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对死者进行了解剖,检测到了鼠疫杆菌,并认为此次瘟疫可以通过唾液传染。
俄国、日本、法国的医生并不认同他的观点,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的时候,防护措施很简单。伍连德设计出了中国的第一个口罩,由两片纱布夹一块吸水药棉,被称为“伍氏口罩”,可惜的是并没有使用起来。
伍氏口罩(图源:baidu.com)
事情的转机是有防鼠疫经验的法国医生梅斯尼,因感染鼠疫而死亡。根据这个契机,伍氏口罩广泛推广,虽然成本很低,但是效果很好。
伍连德还建议死者应该火葬,减少瘟疫传播途径。这在当时来讲是冒天下大不韪的事,人们的思想还保留在“入土为安”。清政府衡量当时的状况,果断批准了伍连德的提议,将死者尸体进行焚烧。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东北鼠疫得到控制。清政府授予伍连德陆军蓝翎军衔,二等双龙勋章。
首位获诺贝尔奖提名的华人
1911年4月,奉天(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伍连德当选为主席。会上,伍连德与各国专家交流了防治鼠疫的经验。
因“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上的杰出成就以及发现旱獭于其传播中的作用”,伍连德被提名为193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候选人。由于候选人的保密期为50年,此消息直到2007年才出现在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上,伍连德是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有一点需要指出,伍连德虽不是生于中国、长于中国,但是清政府和民国实行的是“父系血统主义”原则,也就是说华侨只要父系有中国血统,就能世代拥有中国国籍,这也使得当时很多华侨拥有“双重国籍”。因此,伍连德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时,“国家”一栏填的是中国。
伍连德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图源:nobelprize.org)
伍连德曾说过:“我曾经将我的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那一切在许多人的脑海里记忆犹新。中国是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文明古国,历经世世代代的兴衰荣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她能更加繁荣昌盛。”(原文为英语,此处为译文)
恩泽后世的医学贡献
伍连德把30年的光阴都奉献给了中国,对中国现代医学前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15年开始,伍连德负责筹建北京中央医院并任第一任院长。北京中央医院是中国人自己兴建的第一所综合型大医院,这所医院经过战火和发展,现已成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白塔寺院区。
1918年,伍连德任中央防疫处处长,继续领导人民抗击国内鼠疫和霍乱流行。此外,伍连德还是中华医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华医学杂志》创办者。
1926年,伍连德出任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任校长,该校校训“赤诚爱国,自强创业”保留至今。
伍连德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首任校长(图源:hrbmu.edu.cn)
1930年,伍连德受命成立全国海港检疫处,并兼任上海海港检疫所所长。由此,中国的海港检疫主权回到国人手中。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以后,伍连德在中国创办的医院大都受到摧毁。伍连德回到马来西亚开设私人诊所,于1960年病逝,享年81岁。
梁启超曾评价伍连德,“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
英国《泰晤士报》对伍连德的评论是,“他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没有比他留给世人的一切更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了……”
国士无双当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