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新中国峥嵘岁月5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 时间:2020-01-12 点击:
洗雪百年耻辱
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后被英国和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占。中国人民一直强烈地期盼能收回这两块国土。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更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中共中央和邓小平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以伟大的远见卓识,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一国两制”构想首先被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中国政府按照“一国两制”方针,通过艰难的外交谈判,终于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同样本着“一国两制”方针,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7月1日,中国人民终于迎来期盼已久的时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升起,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中国人民终于洗雪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澳门也如期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澳门的回归,是继香港回归后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树立的又一个历史丰碑。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对大中型国有企业,先后实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承包制、股份制等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中共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从1994年起,国有企业改革开始进入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
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提出力争到20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新局面的目标,从而将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到攻坚阶段。十五大后,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的改革攻坚全面展开。
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进一步集中讨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在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国有企业改革大步推进。在改革的推动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度增加,到2000年底,1997年亏损的659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已减少70%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比1997年的806亿元增长1.97倍;国有小企业也实现利润48.1亿元,结束了连续6年净亏损的局面。许多长期处于困境的国有企业开始走出低谷,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十五大提出的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改革三年脱困的目标。
高峡出平湖
1994年12月14日,经过长达数十年论证的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动工,这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三峡工程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就提到建设三峡工程一事。20世纪50年代,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毛泽东为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先后6次咨询当时的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人。1982年,邓小平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修建三峡工程以缓解电力紧张局面的汇报时表示: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1984年,经过国务院16个部委和鄂湘川3省以及58个科研施工单位、11所大专院校的专家审查通过,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蓄水位为150米的三峡方案。1992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修建三峡水利工程的决议。其中,引人瞩目的是决定修建高程185米的三峡大坝。
三峡工程可以发挥防洪、发电和促进航运事业发展的作用。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主体工程三峡大坝全长2309米,坝体混凝土浇筑总量为1600多万立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建设者们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通过运用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摸索了一套科学的施工工艺和管理制度,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之最,以对国家和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谱写了世界大坝工程史上新的纪录,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
2006年5月20日,全线浇筑达到185米高度的三峡大坝建成。自此,气势雄伟的三峡大坝矗立西陵峡谷,毛泽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伟大预言终于成为现实。
科教兴国战略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引起了国人广泛关注。
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977年,邓小平提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1988年,他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同月,为全面部署落实这一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科教兴国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将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一。
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5年,一个新的概念——“可持续发展”,被中共中央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正式提出,并付诸实施。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被破坏的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起全世界共同关注。1992年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针,制定并通过了《21世纪行动议程》和《里约宣言》等重要文件,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4年3月,《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正式通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编制出本国21世纪议程行动方案的国家。
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正式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江泽民在会上发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根据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上升为国家意志。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明确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一。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我们生存的家园”的深切关怀,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战略性举措,是中华民族对于全球未来的积极贡献。
要两个文明一起抓
1996年10月,一个指导中国精神文明建设跨世纪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在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上获得通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发展商品经济的新形势,邓小平提出: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决不能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进入上世纪90年代,在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继续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96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的要求和今后15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
决议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四届六中全会后,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活动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邓小平理论
正当全国人民为实现跨世纪的目标而奋力前进的时候,1997年2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全国各族人民陷于极大的悲痛中。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沿着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对此,江泽民代表中共中央明确宣告: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愿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同时,逐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四大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并系统论述了这个理论的科学意义和主要内容,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江泽民指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因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五大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继承邓小平遗志,高举起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明确回答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我国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弘扬 | “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
原标题:这些年,总书记亲身示范的爱国公开课之四 弘扬 | 像英雄模范那样坚...用奋斗谱写光荣|“五一”国际劳动节,致敬功勋模范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 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 共同谱写新时代...“90后”特种设备检验师的奋斗青春
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因此对于其检验检测至关重要。 90后殷建涛是来自安徽...习近平这样寄语青年不懈奋斗, 奋斗的青春最闪光
不懈奋斗,习近平这样寄语青年 出品:陈凯星 邹声文 策划:常爱玲 齐慧杰 ...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7月1日,3架直升机悬挂党旗飞过上海外滩上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